分享

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的到底是谁?

 沧海一粟1951 2023-09-29 发布于江苏

昊燊河东行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很多令人深省的名言警句,这些词句凝结了古老的智慧,是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当然,这些警示语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就不一定适用,需要我们认真辨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句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这里的“二度花”和“遗下人”分别指代的是什么呢?带有什么特殊意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

“二度花”很好理解,字面意思就是第二次盛开的花朵,结合上下文理解的话,那么就是宁愿娶寡妇。要知道古代对于贞洁和女子的名声十分看重,而且明清时期男女地位的高度不平等,使得离婚几乎不可能出现,寡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二度花”指代的是那些死了丈夫,然后二婚的女人。

在封建社会中,寡妇的数量是很多的,不仅是男女数量上的不平衡,也有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同。因为古代天灾人祸频繁,战乱频繁,男劳力需要承担的风险很大,稍有意外可能就会死去,这些贫家小户的家庭无以为继,留下很多寡妇。这些寡妇都在可生育年龄,官府不可能放任这些优质资源闲置浪费,所以会强制寡妇再嫁。和现代不同,寡妇想要在婚恋市场上有所收获是很难的,她们只能选那些被人挑剩下的,可即便这样还是有人不愿意接受,就这样悬在那里。

可是即便是这样,一些人还是愿意娶“二度花”,不愿意招惹“遗下人”,这种人有什么巨大魔力,让人难以接受呢?“遗下人”相对来说较为晦涩,不容易理解,查阅资料后发现指代的是被夫家休妻之后的女子,这样一来就好解释了。

一般情况下,男方不会主动休妻,除非妻子犯了重大错误,或者不孝顺,或者太过跋扈无礼,当然最重要的是可能无法生育。不能诞下子嗣是死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在封建社会中是绝对的禁忌,无论女子长得多么貌美如花,背后势力多么强大,不能生孩子就是最大的罪过,不容许有任何的反驳。

二度花和遗下人的对比

这里把两种不同类型的女子进行对比,来看一下古人为什么不愿意接受“遗下人”。“二度花”是寡妇,丈夫已经去世,和夫家的牵扯不大,除了孩子之外也没有其他牵挂了。不过大概率孩子会留在前夫家,孑然一身得出来,社会关系相对简单。“遗下人”则不同,作为被休的女人,和之前的丈夫牵扯不清,需要处理很多人情世故,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都不会和这些女人扯上关系。最重要的是“遗下人”之所以被休是可能犯了各种错误,尤其是无法生育,这在夫妻关系中是不可容忍的。

至于说“二度花”虽然也要承担寡妇的不好名声,一些迷信思想认为寡妇克夫,但是和“遗下人”权衡利弊之下,还是寡妇更容易接受一些。通过一系列对比,不难看出“二度花”的巨大优势,所以古人才会“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这种说法在古代很有市场,不仅是封建礼教地束缚和压迫,还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使得古人不肯花费巨大代价做一个出格的人,让自己变得和其他人不一样。于是在各种强调下,“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的说法成了主流,在很多人心中扎根。

辩证思维看待

在现代人看来,“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的说法已经过时了,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加快的社会节奏将之前的说法击打的粉碎,很少有人遵照古老说法寻找妻子,只要三观相合,人品过得去,那么就会在一起,不会再考虑那么多。

更何况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婚姻问题也逐渐变得复杂,已经没有了过去休妻的说法,现在一些年轻人一言不合就离婚,那些离异的女性不就是典型的“遗下人”吗?可是二婚的大有人在,只要找到合适的人,那么这些就都不是问题。至于说寡妇,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也十分抢手,只要长得还算过得去,自己也愿意去找人结婚,没有什么大问题的都会很快找好下家,二婚对象甚至是第一次结婚的小伙,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其广泛出现,甚至成了一些大龄青年的标配。

在现代的思维方式下,人们的观念不断变化,最大的孩子问题也不是阻碍,人工授精,领养,甚至丁克家庭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夫妻两人的感情稳定,能够凑在一起老实地过日子,那么这些就完全不用担心。当然,对于那些性格问题突出,人品有严重问题的女性,社会上也不乏有人接盘,这些人或者视而不见装盲人,或者走投无路逼不得已,或者天真地认为自己可以改造可以忍受,这样一来女性在恋爱食物链上是绝对的顶级。

我们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人云亦云,只有经过仔细调研之后才有发言权,对于那些品行不端的我们要尽可能躲开,惹不起就别去招惹,找到合适的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即可。综合来看,古代将“二度花”和“遗下人”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群体,一个指寡妇,一个指被休的女性。这种分类方式是根据古代的社会观念决定的,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属于糟粕。现在更多地将这两种女性算作一类,都是二婚,只不过寡妇和离异的说法不同罢了,没有什么具体区别。

总结:“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属于封建糟粕,需要我们谨慎处理。其中的两种代指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在当今男女平等的大环境下格格不入,我们在面对这些说法的时候需要选择性倾听。总之,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仔细品析俗语和警示语之中的有利部分,加以利用,而不好的部分则需要我们抛弃,这才是对待古代文化的正确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