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梦当觉

 古读 2023-09-29 发布于广东

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大梦》

你愿意早醒,还是一梦到底?

今天早晨我赖了一会床,一口气把《乐观者的女儿》余下的部分看完。这三分之一犹如一块最核心的拼图,它让整个故事呈现出完整的轮廓。在书的结尾,乐观者的女儿心中的轮廓也清晰起来,她如梦初醒。

在父亲葬礼结束后,老房子的新主人已经是继母,她或许再也不会踏进这个房子了。就在离开之前,她在厨房发现了母亲的揉面板,那块揉面板是她因意外去逝的丈夫亲手为她母亲做的,母亲非常喜欢和珍惜。她想带走这块揉面板,可在和继母互怼了几句后,她不想要了,把那块揉面板放在原来桌子上,“我想没有这块板我也能过下去。”

记忆并非活在最初的拥有物中,而是活在无拘无束的双手中(这双手得到原谅,获得自由),它活在一颗既能掏空又能再次充实的心中,像梦境一次次复原。

车子提速前,劳雷尔最后看到的是孩子们晃动的手,许许多多不认识的小手在向她告别。(小说结尾)

劳雷尔告别了老房子,关于父亲和母亲的记忆像梦境一次次复原,她会在梦中醒来,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乐观者。

阅读这部作品或者与之共鸣需要某种成熟。小说里的主要人物都在四十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阅历不浅,情感与思想有过多番历练,可以说作家采用的主要是中年与老年的视角。具备这样的视角,读者才能更加充分和准确地抓住小说的细腻和微妙之美。不过,严肃的读者,只要对纯文学怀有敬意的读者都应该把这部小说纳入自己的阅读视线,因为它描写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内心。(摘自译后记)

不错,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内心。我的心里就有这样的东西。我害怕父母的离去,想象我追忆他们时的心情,我不确定我会得到原谅、获得自由。在他们互相伤害、画地为牢的人生里,我们试图解救他们,为此忧心忡忡,可最终仍是无所作为。我曾以为我们长大了,他们老了,事情会变得不一样,但年龄非但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心理上的优势,反倒让他们变得既脆弱又倔强,更加不可理喻。想到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满意,我怎么会卸下心头的负荷呢。他们终于使我甘于承认宿命:一个人困在自己大梦里,谁都无法拯救。

我们都没有救下各自的父亲,劳雷尔心想。不过贝基(劳雷尔的母亲)比我勇敢。我也站在过道里,可我不再相信有谁可以得救,任何人都不可以。不会由别人拯救。

不知道从哪一次梦里醒来,我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因为悲观所以要尽可能开心地活着。尽可能开心地活着并不是逃避问题,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有的逃避问题者,作茧自缚,躲藏在自己营造的幻想世界里,大梦不醒。

也许,醒来不过是另一个梦的开始。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庄子·齐物论》

但是,我仍然愿意不断地醒来,并不渴求一梦到天明,大梦当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