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的中心是回忆充满趣味的童年故事,分两部分组合,第一部分前四行,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第二部分即后四行是回忆后现时的感想,表达了“再书少年梦”开拓创新的雄心壮志。 第一部分的回忆主要写了两类事,“捉鱼摸虾”“寻迷找乐”,这些乐事“汇成河”“一串串”,将第一句“童年故事趣味多”具体化,“多”有了具体的形象,有了数量和流动感,而致“快乐哪知时日乐”,通过感受来综合提升这个“多”。 第二部分通过现在的联想来延续童年故事,“有朝再书少年梦”,如果有一天再续这个“少年梦”,这是一个假设,但以“少年梦”去比喻童年故事,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愿望,就有了前置性,就有了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于是,“满载落日上山坡”“宇宙空间绘童话”,这种开阔壮丽的虚写,寓含着让以后的童年故事更有科学性和开拓性,让青少年的校园生活更有现代化色彩,更加丰富,更有创造思维的空间,“留点空白奏凯歌”,学校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说:“诗的意象组合是一个共时平置结构。”“每个意象处在这种并置结构中,其意义才能得到确定,诗的整体意义才能得以显示出来。”“没有并置,意象的内涵就得不到显现。”此诗正是采用了意象的并置结构,将前四行与后四行加以并置,形成了回忆与展望,过去与今天,实与虚,精准的叙事与潇洒的浪漫,纯洁的快乐与雄奇的凯歌等的碰撞与共置,才使童年故事有穿越时光、吞吐宇宙的理想主义气势。 
附:《童年故事》 作者:何志平 何志平简介:广东惠州人,在广州从化区工作和居住。酷爱大自然,常游山玩水野泳,深山密林,苍鹰伴行,冷暖自乐。在涉足乡村山水田园潇洒悠闲之余,又执着大都市的霓虹浪漫气派,感情色彩,时尚新潮,游离于省城高楼大厦街市角落之间捕足风尘趣雅,比如见证了手机扫码上公厕反映疫情下风景的独有细节。热爱写作,坚持每日一诗附文,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和生活的真善美,不知不觉写下了大量诗文。曾在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发表过诗文,近年又在广州文摘报发表短诗上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