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的父母,都抓住了孩子的这4个关键期

 富书 2023-09-29 发布于北京


精读妈说: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学会从孩子的人生中渐渐退出,才是帮助孩子独立面对未来的最佳选择。

作者:花开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为人父母后,才深切地体会到“育儿不易”。

因为孩子每长一岁,他的成长需求就不一样。  

孩子的成长就像小树苗,遵循一定规律才能发育成参天大树。 

错过合适的“浇水、光照”时间,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要及时把控孩子成长的这4个关键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0-3岁,是“三感”培养的关键期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首次提出“感觉统合理论”,指的是机体利用感官,将不同感觉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作出反应。

0-3岁,是孩子感觉统合功能发育的最早时期。

好的感觉统合,能够让孩子形成好习惯;而感统失调,孩子身体各器官感觉会出现障碍,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培养孩子感统能力的黄金时段,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情感、语感和动感,抓住了,孩子将受益终身。

很多父母为了忙工作,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带,很少花时间陪伴孩子,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什么。

事实上,孩子3岁以前缺失的情感抚养,往后用一生都弥补不回。

父母亲自养育孩子,能够满足孩子充沛的情感需求,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有人说,孩子生命的前3年会有一种特殊能力,无论是学习语言,还是习惯养成,都是最好的时期。

1岁起,父母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语感:

放慢与孩子的说话语速,采用叠词的形式,如“吃饭饭”“睡觉觉”;

给孩子读绘本时,让孩子感受不同语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带孩子听一些节奏轻快的儿歌,训练孩子的语音感觉。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会把玩具撒满一地,或是将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让父母头痛不已。

一些父母会斥责孩子、没收孩子玩具,殊不知,这才是孩子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机。

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沉浸于他的“游戏世界”,自主探索和思考。

有远见的父母,重视儿童情感、语感、动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孩子建立丰盈的安全感。

3-9岁,是规则培养的关键期

前几天,朋友带3岁的儿子来我家玩。她儿子看见桌上有个玩偶,立马抱住不撒手,说要带走。

朋友连忙阻止儿子,让他问过我的意见。

朋友儿子听后一脸不情愿,紧紧抱着玩偶,转身就想跑。

朋友将他拉回,生气地说:“不可以这样,无论是什么,都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可以拿!”      

原本,我还觉得朋友是不是对3岁孩子过于严苛了,但很快我又想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的研究理论指出,孩子3岁时,大脑发育和性格养成已经完成了60%,6-9岁时完成了80%。

3岁以后,给孩子立好规矩,孩子才能更好地发育成长,父母才能更从容地接住孩子的青春期。

有人说:“给孩子讲了规矩,但他不听也没办法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给孩子树立了规则,孩子没遵守,父母就不再要求;或是孩子因某个愿望没被满足,开始又哭又闹,父母立马心软妥协。

3岁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能克制自己的某些情感需求,培养孩子遵守规矩的原则性,并不是一件难事。

摧毁规矩原则性的罪魁祸首,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培养孩子的原则性,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弄清楚什么时候要尊重孩子,什么时候要和孩子商量,什么时候要坚定地对孩子说“不”。

父母需要明白,想让孩子遵守规则,要在孩子释放天性时尊重孩子;想让孩子养成某个习惯时,与孩子商量;当孩子违反某项规定时,坚定地对孩子说“不”。

如果父母试图通过提高音量、斥责,甚至威胁地“恐吓”,孩子不但不会配合你,反而会变本加厉地逆反。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温柔而坚定、善于立规矩的父母。

12-15岁,是意志教育的关键期

教育家冯定在《人生漫谈》中写道:

“意志的坚强和脆弱,对于学习的好坏、工作的成败、斗争的胜利,都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不谈谈意志问题。”

12-15岁,孩子进入中学,随着学习难度加大,孩子的学习压力也骤增,这个时期是孩子培养意志力的关键期。

我国一些家庭教育,往往却忽视了孩子的意志教育。

人的意志和思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在家庭教育、社会历练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对孩子溺爱,不让孩子受一点苦的父母,会让孩子意志衰退,长大后面对挫折容易消极对待。

父母对孩子的爱,能适当牵起手,也要适时放开手。

12岁以后,父母对孩子不要事事管教,而要鼓励孩子养成独立、坚毅的意志品质。

培育孩子的意志,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出“吃苦”的精神。

首先,培养孩子生活独立。

父母要告诉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比如自己穿衣洗漱、自己整理学习物品、自己打扫房间;

另外,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从小要养成帮忙做家务的习惯,扫扫地、刷刷碗,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在心理上,父母要给予孩子最大的自主性,尊重孩子每一次选择,即使孩子因选择导致一些后果,也要让孩子自己承担。

其次,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父母要以身作则,带领孩子共同吃苦。

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或是到农村体验生活,让孩子在劳作中感受到吃苦耐劳的真谛。

平时,一些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晨跑、一起爬山等,都是锻炼孩子意志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好的家庭教育,懂得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推力。

父母越早注意到孩子意志成长的重要性,孩子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未来的风雨和挑战。

16-18岁,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期

教育学家王占郡说: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生命主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对什么都不再轻易盲从或依附,向往自主独立的自由空间。

他们会在'自己做主,寻找伙伴,离开父母,与众不同’这四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兴趣和追求。”

16-18岁的孩子,经过青春期的迅速发育后,逐渐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他们渴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脱,并且依赖同伴,信任同伴胜过父母。

但同时,他们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

对父母来说,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时期,我们会担心孩子学习压力大而抑郁,或是结交损友、早恋等现象出现。

为了孩子能独立成人,父母要早些为孩子的心理成长做铺垫。

首先,少提建议,多倾听。

16岁以后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如果父母执意给孩子提建议,就是在给他们传递一个信号:他们不能独自解决问题。从而引发他们的反感。

智慧的父母不当孩子的“指挥者”,而要当孩子的“顾问”。

孩子需要时,父母可以参与讨论,但不先入为主地提供解决方案,而要在孩子表达自己想法后,再给出相应建议。


其次,与孩子做朋友,互相尊重。

16-18岁的孩子,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对个人隐私非常重视。   

如果父母不断窥探孩子的隐私,侵犯孩子的自尊,会遭到孩子的反抗与回避。

聪明的父母,不会冒犯孩子,而是收起好奇心,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一种恰当的沟通方式。

比如,在孩子不愿诉说时,不步步紧逼,而是以书信、邮件等方式,像朋友般轻松聊天。

要想为孩子的心理成长保驾护航,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

最后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只有父母不断学习,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才能及时抓住孩子的每一个关键期。

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学会从孩子的人生中渐渐退出,才是帮助孩子独立面对未来的最佳选择。


作者简介:花开,富书专栏作者,用笔尖描绘未来,用心静待花开,本文首发公众号: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授权联系开白助理(看菜单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