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杭州丨⑰ 诗为乐心: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乐府诗集》一百卷目录二卷

 小夏ho78b993zg 2023-09-29 发布于江苏
图片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乐府诗集》一百卷目录二卷
杭州博物馆藏

“乐府”原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个主管音乐的官署名称,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曲,以备朝廷祭礼会饮宴以及日常生活之时演奏。后人把这些采集的作品称为“乐府”,由此,乐府便从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

《乐府诗集》由宋代文学家郭茂倩编撰,汇集了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音乐文学作品凡五千余首,诗学价值甚高。尤为可贵的是,其中近代曲辞四卷,收了隋唐时期新兴的燕乐曲辞,为考察词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全书根据音乐类别分为十二类:

郊庙歌辞,祭祀用歌辞;

燕射歌辞,宴会用歌辞;

鼓吹曲辞,短箫饶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相和歌辞,丝竹相和的歌辞;

清商曲辞,起源于相和三调,主要是江南吴歌、荆楚西身等民歌;

舞曲歌辞,雅舞和杂舞用歌;

琴曲歌辞,和于琴曲的歌辞;

杂曲歌辞,汉至唐,未配乐或乐调难明的歌辞;

近代曲辞,产生于隋唐的杂曲;

杂歌谣辞,徒歌、谣、谶及谚语;

新乐府辞,唐代新歌。

十二门类皆有序,类下又别分小类,亦有序,每题之下皆有题解。这些序解援引保存了大量中古音乐史、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文献价值亦甚高。十二门类以与礼仪密切相关的郊庙、燕射、鼓吹、横吹诸种歌辞为首的做法,这使本书与一般的文学总集判然有别,可见宋前礼乐文化发展的面貌和趋向。

图片

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乐府诗集》

周慧孙(元)序

杭州博物馆藏

《乐府诗集》自问世以来,便因“收尾皆无序文”,很长一段时间对作者郭茂倩的生平并无特别了解。其实,郭茂倩生平著述的基本情况还是于史有征的。据苏颂《职方员外郎郭君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五九)载,郭茂倩,仁宗朝翰林侍读学士郭劝之孙,郭源明(1022-1076)长子,元丰七年(1084)前后任河南府法曹参军,属苏颂(1020-1101)子侄辈,大约与宋代著名作家苏轼(10371101)和黄庭坚(104S-1105)同时。除《乐府诗集》一百卷外,郭氏尚编有《杂体诗集》若干卷。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乐府诗集》“前言”中对郭茂倩评述:“现知其生平唯一业绩,就是他悉心纂辑了这部彪炳千古的《乐府诗集》。”

图片

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乐府诗集》

目录页,杭州博物馆藏

根据傅增湘(字润沅,号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等,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的研究,《乐府诗集》最早刻于北宋末成于南宋初。大约为北宋末书编成之后付梓,遇靖康之变,遂延至绍兴初年乃告竣。除中国图书馆傅增湘配补本外,今传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尚有宋残本。元代后期,《乐府诗集》宋传本已经极其稀少,并且大多残损过甚,于是就有了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治所在今南京)儒学刻本的问世。通过至正元年刻本卷首有至元六年(1340)永嘉李孝光序可知,至正本的刊刻,由彭叔仪首倡,童万元、周慧孙鼎力襄助而成。至正原刻本今传无多,有明代修补本传世。后又有明末清初常熟毛氏汲古阁据宋本及他书校勘的初刻本和重校本。毛扆重校本《乐府诗集》是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诸本的来源,在清及近代有较大影响。

图片

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乐府诗集》

内页,杭州博物馆藏

杭州博物馆藏《乐府诗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明代补刊叶版心上方镌有“嘉靖三十年补”字样,第九十六至一百卷为清代补抄。三十六册,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左右双边,白口,三鱼尾两上一下。每册首页钤“信古堂印”,金镶玉装帧。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二批

这套《乐府诗集》历经元、明、清三代校勘、抄补,卷数完整,可一探宋代文人治学刻书之风貌,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

图片

此件展品正在

「行在」山水间

——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特展

三楼展出

欢迎现场参观!

参考文献:

1. 孙尚勇. 郭茂倩《乐府诗集》的编辑背景与刊刻及校理[J]. 乐府学, 2010(1):18.

2. 王美春著. 古今名作品鉴[M]. 2019:1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