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古籍推介——《艺文类聚》

 小夏ho78b993zg 2023-09-29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馆藏古籍推介
艺文类聚
图片
类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类书,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里颇具特色的一种工具书,它将群书中可供参考的资料辑录出来,一般采用分类编排,成为一定时代、一定范围的知识总汇。《艺文类聚》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保存相对完整的一部大型官修类书,成书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由欧阳询与令狐德棻、陈叔达、裴矩、赵弘智、袁朗等十余人奉敕编纂。全书共100卷,约100万字,分门别类,摘录汇编,与《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贴》合成“唐代四大类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版本信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艺文类聚》自成书后备受历代学者关注,屡经刊印校刻,主要版本有:南宋绍兴年间的浙江刊本;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无锡华氏雪堂铜活字版印本;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胡缵宗、陆采刻本;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郑氏宗文书堂坊刻本;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秣陵王元贞刊本;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四川宏达堂本;1959年上海图书馆以所藏宋绍兴刻本照原版式影印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印行断句排印本,由汪绍楹校订,精装两册,这是《艺文类聚》自有刻印本以来比较完善的一个版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1965年中华书局版重版,改正了个别明显的断句失误之处,又附录了由李剑雄等人所编制的索引(包括人名和书名两部分);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次重印。我校图书馆所藏的《艺文类聚》为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胡缵宗、陆采刻本。

图片

图片

学校图书馆所藏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胡缵宗、陆采刻本《艺文类聚》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内容简介
图片
图片
图片

该书部类较全,分目较细,分为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政治、刑法、杂文、产业、衣冠、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百谷、鸟、兽、祥瑞、灾异等部,每一部又可再分为若干个细目,如开首的天部之下又可再分为天、日、月、星、云、风、雪、雨、霁、雷、雾、虹等十多个子目,总计46部、727目。《艺文类聚》在内容取舍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家正统观点及其伦理、道德、教育等主题。凡是与儒家思想有关的重要概念和范畴,如符命、帝王、后妃、圣、贤、忠、孝、德、让、智、孝悌、宗庙、社稷等都列有专题,并附有充实的诗文内容,使读者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又能加深对儒学基本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编纂目的与功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历史上类书的编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便于帝王披阅浏览;二是供知识分子赋诗撰文时检索事类、采撷辞藻。《艺文类聚》的编纂,目的也不外乎此,其留给后人的实际功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辑佚,由于《艺文类聚》征引古籍1431种,保存了今已散佚的千余种古籍的残玑断璧,所以明清以来的学者无不把它作为辑佚的宝藏;二是考证,《艺文类聚》编者所引之书,是唐以前的古本,因此,后人在考证、校勘工作中,每每把《艺文类聚》作为重要的材料依据:三是检索,根据其类目标示的内容,《艺文类聚》还是检索先唐天文、地理、哲学史料等唐代以前文献的工具,这些文献记录的线索,都是按先分类,然后在每一类下标以主题词来排列的,使后人按图索骥查找先唐或某些典故和语句的出处比其它类书便捷;四是保存资料,书中所辑录的资料丰富,内容广泛,且多是隋唐以前经史子集的精华,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此外,书中还保存了天皇氏等上古传说帝王的史料及大量文化史方面的古籍,为研究上古历史及古代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不足之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艺文类聚》也有不足之处。该书内容取舍、材料归类虽然较好,但类目结构上还存在一些安排不当的地方,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其中门目,颇有繁简失宜,分合未当。如山水部五岳存三,四渎缺一;帝王部三国部不录蜀汉,北朝惟载高齐;储宫部公主附太子,而诸王别职官;杂文部附纸、笔、砚;而武部外又别出刀、匕首等为军器一门;道路宜入地部,坛宜入礼部,而列之居处;针宜入器物,钱宜入宝玉,而列之产业;案、几、杖、扇、麈尾、如意之类宜入器物,而列之服饰;疾病宜入人部,而列之方术……”。这大抵是因为这部书成于众人之手,没有好好整理,所以内容不免欠妥。此外,在部类的安排上,《艺文类聚》也体现出唐朝统治阶级的文化观点,如帝王、后妃、圣、贤、忠、孝、宗庙、神、梦等部类的出现,在今天看来,未必妥当。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对后世的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艺文类聚》编写的既有特色,内容又十分丰富,在体例上较为完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于类书中,体例最善”。编纂者在《艺文类聚》中对所要释义或论述的事物,只录用经籍释文来说明,而自己却不妄加观点,这种寓自己的观点于所采用的经籍释文之中的做法,对我国的训诂学和考据学都具有指导意义,为求知和鉴赏提供资料,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拓宽领域提供参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来源 | 农业遗产部 段志萍 朱晓雯

编辑 | 夏慧华

校对 | 胡以涛

审核 | 康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