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岁,6年抑郁,反复复发,我禁不住一次次扣问上天:为什么,你就是不放过我?

 郁金香抗抑郁 2023-09-29 发布于浙江

今日导读  

   今天的分享,来自一位今年32岁的女性郁友。
   她的病程长达六年,在30岁那年,她本以为自己可以和抑郁做最后的告别,却在仅仅停药3个月后,被抑郁第三次扑倒。
   疾病的痛苦,让她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她看到自己原来一直处在迷失自我的状态中,那一次复发让她发现,原来和真实的自我链接,自己就会充满力量。
    本以为自己可以就此与抑郁再次告别,没想到,今年春天,她又经历了一次波动,被无数的自我攻击淹没,一度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
    抑郁的反复到来,一路的起起伏伏让她禁不住一次次询问上天:为什么,你要让我经历这么多磨难?为什么,你就是不放过我?
    终于,在又一次的向内探索中,她意识到,原来,这一次又一次的“功课”,是在不断提醒她,你需要学会接纳自己、找到自己、爱自己,你需要走出自我否定,认识到,原来你自己,本就是那么好。
这是《郁金香》的第339个郁友故事

九月一号,又到了开学的日子。醒来打开郁友群,跟大家聊了几句。听听伙伴们对写作的看法,那颗想写的心又跃跃欲试。
哪怕我每年都在学习写作,也坚持写着,可是一到春天,情绪一波动,我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就像被偷走了一样。这种感觉让我跌入深渊,而后就是漫长的恢复期,熬过春夏,从秋天开始好转。
从2020年开始尝试写作,如今已经三年,今年,我还有勇气再开始写作之路吗?
没来得及多想,左肾又在隐隐作疼,咨询了一下群里的护士姐姐,决定直接去附近医院抽血,查下肾功能。
穿鞋,开门,下楼,转眼我就走在了秋风里,果然秋天到了呢,太阳晒在身上,不再炙热。
顺利地抽完血,回到家里,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行动力又回来了,我的写作兴趣也回来了。这一年算是熬过去了。那就来写写这半年来的经历吧。

春天的魔咒并未散去



我的上一篇投稿还停留在晚冬,那时,我写道:多次抑郁复发,我终于找到治愈之道:和真实的自己保持链接,我就永远充满力量。(点击回顾)
只是我不曾想到,这份链接又会被春风吹散。
这个春天,我再度深受情绪折磨。
从去年生开始,在写作练习坚持了145天后,我中断于3月24号,春分后的第3天。我有种不好的预感,又忍细想
明明刚参加郁金香的约稿,第一次写出了5000多字的长文,才收到郁金香签约作者的证书,看着证书上的那句话,“请保持内心深处的光亮,一定有人曾经借此走出黑暗。"
我也壮志满满,写下一段话:“这漫长的折磨终于完结,我可以去拥抱每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也会带着重新建立的信心,去温暖更多的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我以为我终于可以享受春天了,结果命运弄人。
四月,又是泪水浸泡的一个月,我从早上哭到晚上,这辈子的伤心事都在脑中轮番上演,无数的自我攻击将我淹没。
抑郁的反复,让我对一切充满了怀疑,分不清认知和现实,到底是我的感受问题?还是真实情况就是如此糟糕呢?
好像活着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只是为了家人,我还不能死。所以我咬着牙,就像之前的一年又一年一样,熬下来。
我思考,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呢?之前能做过的都做过了,那就重新再做一遍吧。

曾经有用的方法,都值得再试一遍



五月,我读书,六月,我跑步,七月,我再次报名自我成长营,八月,我写情绪日记。读书、跑步、写作、自我成长营,这些都曾经对我的恢复有过帮助,如今再试一次,打上一轮组合拳,它们依然有效。
同样的方法,加上新的优化。
首先,我的心态更加平和,目标更加合理。
去年跑步,让我痛苦的是前年都跑过半马了,怎么现在三公里都跑不下来?今年跑步,我啥也不想,我跑两圈,走一圈,跑三天,休一天。
比起配速,更重要的是心率,比起速度,更重要的是持久度。我不再被目标绑架,追求更快更强,而是尊重身体的感受,累了就休息。
其次,我找到了一件在最艰难情况下,我也能做到的事。这因人而异,对我而言是读书。
状态好的时候,我去图书馆看书。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就躺着读书。难受到起不来,只能躺着的时候,我就把微信读书打开自动阅读,一动不动盯着文字滚动,只要能看进去一秒,我就舒服一秒。
一秒、一分钟、一小时,我一点点积蓄着能量。正是这点滴的能量,让我又能坐起来、动起来了。
过去,我形容自己是电池,动不动就没电了,现在,我升级为充电电池,而那件我在最艰难时也能做到的事,就是我的充电方式。
所以伙伴们,多找找,上天总会给我们留一扇窗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努力接纳自己,减少自我攻击。
这很难,我至今没法完全做到。但我已经可以觉察每一次自我攻击的出现。
我还是不行,我真没用......当这些熟悉的话语飘进脑海时,我就拍拍自己,告诉自己:没事的,并不是那么糟糕。
虽然现在,我依旧没法完全接纳自己,可我努力接纳自己更多,我接纳自己不上班的事实,接纳自己跟朋友的疏远,接纳自己时不时的情绪崩溃,甚至接纳父母给不了我想要的爱。

与父母关系的三个阶段



是的,和父母的关系,我认为足以单独拎出来说说。
原生家庭的理论已经有太多版本。有时我喜欢其中的理由,有时我厌恶推卸责任。在喜欢与厌恶之间,我跟父母的关系也不断变化着。
相比之前,我更加勇敢地向他们表达了我的不满、指责,当然父母并不会因此有何变化,可是他们也并没有怪我什么,在不远不近的距离间,我们维持着不好不坏的关系。
直到一天我读到一句话,“全家重伤,你已成年,各自关门,舔舐伤口吧。”被击中一般,哭了很久。我突然意识到,生病的这些年里,不只是我,我的家人也不好过。
其实他们只是做得不够好,没有如我期待,像别的家长来郁金香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可是他们也并没有做什么坏事,并非故意要伤害我,只是因为自身局限,经历所致,只能做到那样了。
当我想通了这一点,就走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开始我敢怒不敢言,一人承受所有,劝自己要谅解,后来我忍无可忍,爆发指责,告诉自己不原谅也可以,现在我发自内心的开始理解父母,也原谅了自己。

从原谅自己,走向接纳自己



当我原谅自己,也就更加接纳自己。
我放下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把自己当成小学生,从小学生语文课开始学起,重新学习阅读,写作。
我放下自己跑过半马的经历,把自己当成初学者,放下我对速度对距离的追求,只单纯享受跑步的乐趣。
我接纳糟糕的自己,那个不想出门、甚至不想下床的自己,允许自己有最低沉的状态。
做了那么多努力,经过了那么多尝试,我发现,最终的道路,还是向内求。
这些话,我反复在郁友群里听到,在不同的书里读到,可是真正内化于心,从知道到做到,每一步都需要很久很久。
我曾经一次次问上天,让我经历这么多到底为什么?为什么你就是不放过我?这一路走来,起起伏伏,反反复复,我才发现,我远远不够了解自己。
原来我那么嫌弃自己,每一个阶段对自己都有那么多不满意,我会删日记、删照片甚至删好友,以为这样就能删除回忆,以为这样,糟糕的自己就会留在过去,新的阶段就可以重新开始。
我一次又一次想要重新开始,却一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我一直期待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慰藉自己破碎的心,来告别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这并非是蹦一蹦就够得着的目标,蓄力,跳跃,落下,失望的循环无法打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明明那么努力了,却还是这样的结果。
直到我终于意识到,不会再有哪场考试能重新决定我的命运了。我得带着过去的自己活下去,我不能抛弃她,那个我不喜欢的自己、不满意的自己,也是自己。
直到我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目标里感受成长。今天起床很早呢,今天有好好做饭呢,一上午都在读书呢。
虽然消极的声音还是时不时冒出来,但静静等它过去就好。
关注这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却为我积累起越来越多的平静时刻。平静越久,我就能越好地倾听自己。我似乎听到了那个答案,原来并不是上天不放过我,而是我自己不放过自己,这一切磨难的意义,就是让我找到自己、接纳自己、成为自己、做好自己。
就像现在,我又可以一口气写下这么长的文章了,谈不上文笔如何,就是真实的表达,就是做自己。
写作的兴趣了又回来了,行动力也回来了。但我还是会怕,怕明年的春天会不会再次跌入谷底。但管他呢,跌落了就再爬起来!反正都有经验了,害怕就害怕,没关系的,我接纳。
最后,那就用我之前写下的文字收尾吧。
“一想到笔下的文字,将会化作一些光亮,给遥远处身陷黑暗之中的陌生人,照亮哪怕一小步前进的路,我的心就无比自豪。”
写我心,做自己,共勉。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有公益稿酬喔。点击投稿

猜你还想看

提供正向情绪价值,让抑郁的孩子重新绽放

一位抑郁妈妈的舞蹈逆袭之路

双相真的治不好吗?

我曾经的经历,不代表我不好。

你是选择合群,还是选择做自己?

未满18岁的儿子休学在家四年,家长该怎么办

我勇敢选择了休学,我相信这就是我最好的路

我用“允许”这个咒语,疗愈了抑郁的自己

每一个抑郁孩子背后,有一个述情障碍的父母

与“黑狗”的斗争中,完成了遥不可及的中考

我过得很不好,但不希望你看见

重度抑郁住院治疗的那段时光,恍若隔世

全班得知我有抑郁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让焦虑,一步步拖累你的人生 | 焦虑测评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