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瓦罕走廊的那些人 高仙芝

 菩提树下思如泉 2023-09-29 发布于浙江

塔什库尔干县坐落在帕米尔高原的东首,平均海拔四千多米,是新疆地理位置最高的县城。从塔县出发,沿314国道(过去叫中巴友谊公路)南行,一路有众多的著名景点。每天上午从各个旅馆、酒店、民居出发的车辆逐渐汇聚到这条路上,形成一个由轿车、SUV、越野车甚至还有摩托车组成的混合编队,与路右边的塔什库尔干河逆向而行,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但这个车队的队形维持不了太长时间,半个多小时后,大部分车辆会向东拐去走网红公路盘龙古道,然后由盘龙古道的终点瓦恰乡折回,再去国门红其拉甫打卡。只有少数车辆继续南行,这些车要再经过近一小时的路程,然后西拐,不远就会抵达瓦罕走廊的东口。瓦罕走廊是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亚之间的一段谷地,总长四百多公里,中国境内约一百公里,阿富汗境内约三百公里。

我的车现在就停在向西拐的路口处,这里竖着个标志性的石碑,由于逆光,车中无法辨识,下车近观,却见一行魏碑体大字“大唐将军高仙芝行经处”,落款为隶书“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院新疆考古队、喀什地区旅游局二零一一年元月立”。

唐玄宗时,因吐蕃军队与小勃律国联手阻断了大唐西出要道,高仙芝于天宝五载(公元746年)率部万人西行平叛。小勃律地处帕米尔高原西南,高仙芝自龟兹(今库车市)长途奔袭百余日,行经瓦罕谷地,最终智取小勃律国,斩敌五千,生擒小勃律国王,其事见载于新旧《唐书》本传。

天宝十载(公元751年),高仙芝再次率部西征。这次的对手是正在崛起东征的阿拉伯人。两军遭遇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阿拉伯军队以逸待劳,唐军远征,早已疲惫不堪,加之友军葛罗禄部临阵倒戈,高仙芝大败,归来后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对此败绩,新旧《唐书》本传中皆避而不载,倒是境外学者详实地探寻了他当年走过的路,确认了他的艰苦卓绝和无人匹敌的价值。这是古代中原军队西征所能到达的最远地方,仅此而言,能特意在此为这个败军之将立碑,令人欣慰。

继续前行,来到一个高大宽阔的平台,路口竖立着两个像门阙似的长石条,其中一块东西两面分别刻有“佛教之门”和“丝路之门”的字样。我理解那意思是对于东土而言,这里是佛教进入的门径;而对于西方,这里是丝绸进去的门路。其实在世界文化史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对唐军而言,怛罗斯之役无疑是一个完败的结局,《资治通鉴》记高仙芝“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余里,至怛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三万兵马,除去反叛者和战死者,只剩下数千人回来,估计至少有近万人的汉家子弟被阿拉伯军队掠至中亚地区。在阿拉伯世界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在那些被俘的军人中有很多工匠,其中有些人后来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以传授造纸技艺为生。中国造纸术也由此向周边传播开来,并逐步走向世界。尽管英国学者李约瑟考证,早在七世纪中叶造纸术就已传入中亚,但这并不能否认怛罗斯战役对中国造纸术的推广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至今在波斯语中仍然把这种用中国传统造纸方式生产出来的纸张称为“撒马尔罕纸”,由于这种纸轻便柔韧、经济耐用,甚至可用以飞鸽传书,故又名“鸽纸”,与花剌子模的弓箭齐名,成为当时最受阿拉伯人欢迎的产品。可惜的是传播造纸技艺的那些被俘士卒不像张骞、法显、玄奘等人那样赫赫有名,他们没能在瓦罕走廊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也有例外,在中亚的手艺人中有极个别来自中原的汉人留下了姓名。据杜环《经行记》载,巴格达城中有各种手工艺人,其中“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環、吕礼”。而记录此事的杜环本人就是怛罗斯战役中的一个被俘文职官员,他在西亚和北非流浪了十多年,应该是在郑和船队下西洋之前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到过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的中国人。他曾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过一部《经行记》,其中记录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古罗马帝国的大夫“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这不禁令人想起《三国演义》里的华佗要为曹操做开颅手术的故事。其实《后汉书·华佗传》仅记“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据考,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来自曼陀罗属植物,本非中原所产。而阿拉伯人的医学成就曾一度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后之好事者遂把杜环听说的“开脑出虫”一事与《后汉书》所记华佗剖腹治病的记录嫁接到一起,人类开颅手术的记录就这样被前推至公元三世纪了。杜环的其他记述还有记北非:“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记古罗马:“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女子皆服珠锦,好饮酒”;记阿拉伯人:“一日五时礼天,食肉作斋……又有礼堂,容数万人,每七日,王出礼拜,为众说法……不食猪狗驴马等肉”。

《经行记》今已不存。庆幸的是杜环有个本家族叔杜佑,也就是写“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那个杜牧的爷爷,他是史学家,在其名著《通典》里引用了一些《经行记》的原文,为我们保留了这段珍贵的历史片段。

我站在立有“瓦罕走廊”四个大字的平台高处,下视一片绿野之中,有条小路宛转通往两山之间,那应该就是进入瓦罕走廊的路径了。想当年有多少古人往来于此,走向一个他们未知的世界。于是开车下谷底,转过一道弯,路左边有一高坡,上有一巨石,上书“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行处”。睹此感慨良多,忽悟杜环实即我国的马可·波罗,马可·波罗不就是意大利的杜环嘛。遂绕石,观其背面,并无“大唐军士杜环经行处”的字样,惜乎!

复西行,遇边防管理站,虽示以边防通行证,仍然被执长枪的警察好言劝回,瓦罕走廊之行就这样结束了……一个月后,我再次专程驱车到此,尝试过关,仍被婉拒。

最后交代一下,在怛罗斯战役之后的第四年,高仙芝奉命征讨“安史之乱”,唐玄宗却听信谗言,斩高仙芝于潼关。同年,在怛罗斯战役中击败高仙芝的阿拉伯主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因卷入高层的争斗,被他的哈里发处死。七年后,长安人杜环随胡人商船经广州回到故乡。又过了五百多年,马可·波罗经瓦罕走廊抵达中国。

作者:李雁 编辑:徐征 校对:杨荷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