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接诊过一患者,才30岁,这个年龄不应该高血压,但她却血压180了,而且很严重。低压将近100。
来看病时候,患者脉弦数、舌苔黄,头痛、左耳疼痛、耳鸣、口苦口干、口渴欲饮。
细问得知,患者小便发黄,大便干结。一量血压,发现高压176,低压98。
中医认为肝在左,主升,最易行至脑窍,因此多把高血压之头晕痛辨证为肝阳上亢。
故而肝阳上亢除了引起晕眩痛,还可伴有耳鸣,口干舌燥,烦躁之表现,观舌,舌红,苔薄黄。高血压之肝阳上亢,除了肝左升至脑,还包括胃与大肠的右降。
也就是说,医家在调兵遣将时除了考虑到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顾全大局,综合考虑如何令心肾胃大肠舒适。
【方药】蔓荆子,野菊花,钩藤,草决明
【功用】舒肝理气,清心除烦利胃肠
【主治】降血压,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
【疗效】连喝7天即见血压下降,头晕症状皆除,可煎好代茶续饮服1个月即可稳定巩固。
【方解】
蔓荆子能治脑病,微微的香气能引其发散至脑部各微细血管,疏风凉血,除血热及肝阳上亢之风引起的头痛,头晕,头胀之症。
且其性下行,相当于在令肝左主升的同时,兼有右降通利胃肠的功效,故为主药。
野菊花苦寒入心入肝,消口干舌燥与内心烦躁,防肝阳上亢引起头目眩晕、胀痛。
钩藤以甘而微寒的性味入肝与心包经,除热的同时能润养心与肝,调和野菊花之入心带来的苦燥,产生镇静作用而除烦。
并能借其平肝之力,防肝风上扰头目,由此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目眩晕、胀痛,口干舌燥等。
草决明甘能和中,苦寒能清热燥湿降泄,由此润肠通便而降血脂。既配合蔓荆子通利胃肠,又让血液清亮起来,避免引起瘀阻,而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便是血液瘀阻。
后三味在蔓荆子的带领下,整体性寒,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活跃于肝经,能合四味之力防肝阳上亢。
同时又活跃于心胃大肠肾经,清心除烦利胃肠,固肾气,让人体之内循环通畅。由此降低血压,治头晕目眩等症状。
结果患者用上一周,发现头不晕了,神清气爽、头痛头晕、耳鸣口苦情况出现缓解、血压下降明显,高压150。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我想说的是,高血压这个病,不是治不好,是医生自己的利益在作祟,如果抛去利益,很多疾病,我们都可以治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