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合《矛盾论》,一文带你了解,真正的辩证法!

 新用户3997fVpW 2023-09-29 发布于浙江

结合《矛盾论》和反例,一文带你了解辩证法!

误解一、以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

反例

上课时,我放了一个屁——很普通的屁。既不很臭,当然也绝对不香。

“请你自己对这个屁作一下判断,”教授说,“它好还是不好?”

我只得说:“不好。”

“错了,”教授说,“任何事物都由矛盾组成,有它不好的一面,肯定有它好的一面。”

辨异

这不是辩证法的使用方式,相反,“它好还是不好?”——这种提问,正好是辩证法死敌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绝对化的提问方式,结论永不变的提问方式。

《矛盾论》: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

显然,这种提问认为是没有变化的。

正确的辩证法使用方式,是基于这样的原理——“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需要而转移”。所以,符合辩证法的提问是,这个屁在什么情况下、相对谁来说是好的?在什么情况下、相对谁来说是不好的?

《矛盾论》: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也就是说回答是跟着事物内部、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来的,并且得出不同的回答、甚至是相反的回答。

所以,正确的回答是,

1)我开刀做了手术,我放了一个屁,啊,这证明我的手术缝合成功了,所以,这个屁是好的。(事物内部)

2)我的身体健康,我正在大庭广众之下做演讲,这时放了这个屁,这个是屁是不好的,因为它让我很尴尬。(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3)这个屁对我是好的,因为一直不放屁显然代表身体不健康。这个屁对别人是不好的,因为臭着别人、使别人不舒服。(事物内部和事物与其他事物关系)

……

总之 ,好与不好,是有前提的,辩证法要求在回答的时候,把这种前提明确出来,而不是无前提的回答好或不好或者既好又不好,这都不是辩证法,这实际上都是形而上学——绝对化、不变的观点。

误解二、以混淆的诡辩代替辩证法

反例

“那么说它好也不对了?”我问。

“当然。”教授说。

“它既好又不好”我说。

“错了。你只看到矛盾双方对立斗争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统一的一面。”

辨异

既好又不好,这不是辩证法,这是诡辩——因为没有明确前提,混淆前提最诡辩者的最大特征。

前面已经说了,辩证法不绝对,一切依条件、时间和地点、需要而转移。辩证法的回答必须澄清前提。

所谓斗争的一面,即是对某个特定的具体对象,好与坏在当时只有一个结论,这就是它们斗争的一面。

《矛盾论》: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比如,对这个屁,在网络上发起一个投票,选项是好与不好,那么投票的人只能选择好,或者只能选择不好,这就是互相排斥性——你只能选择一个,要这个屁(好)还是不要这个屁(不好)。这就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两种可能性,都有可能成为现实,但最终只有一种成为现实性。

毛主席:可能性基本的只有两个,并没有多个。这是因为一事物在一过程中,只有一个基本矛盾,而这个矛盾的两方面各有一种要求,故有两种可能性。但现实性只有一个,则是因为矛盾斗争的一方面被另一方面压倒,破坏了一个可能性,故只剩下的一个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这就是斗争性、这就是排斥性。

所以,既好又不好,这种回答是不对的。这不是辩证法的回答方式,而是诡辩的回答。

辩证法告诉你,有两种可能性,但这两种可能性,你只能选择一种,只有一种成为现实性,这就是斗争性。

那统一性是什么呢?统一性是指,当你选择把不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时,辩证法告诉你,可以利用它,,创造一定的条件,来达到好的结果,从而使它变成好的——因为成了达到好的结果的条件。

这就是不好向好的转化。

同样,当你选择把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时,辩证法告诉你,可以利用它,创造一定的条件,来达成不好的结果,从而使它变成不好的——因为成了达到不好的结果的条件。

这是好向不好的转化。

《矛盾论》: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

当这种转化实现了,就是所谓的同一性,也即统一性。

而正因为有好、所以必然存在有人觉得不好,这也是同一性,也即必然存在相反判断的看法,这也是同一性。

《矛盾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两种相反的判断各构成了这种矛盾的一个方面。有觉得好、就一定有觉得不好。

这就是辩证法的认知、这就是辩证法的要求、这就是辩证法告诉我们的现实。

误解三、只有一种质变

反例

我只好认真看待这个严肃的问题,仔细想了想说:“这个屁既好又不好,但不好的一面是主要的,处于主导地位。”

“错了。你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双方会相互转换,今天处于主导地位一面,明天一定处于次要地位。”

辨异

既然不带前提条件,所以,不管是好、还是不好,不管是主导地位、还是次要地位,都没有意义了。

所谓主导地位,即是成为现实性,表现出被选择。

并且按照辩证法,并不是必然由主导地位成为次要地位的,是要在一定条件下的。

《矛盾论》: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原因是,一个事物不会只存在一个矛盾,而是存在着多个矛盾。比如,两个对立竞争的国家,国家A强大,国家B弱小。并不必然国家A就转成弱小、国家B就转成强大,有可能是国家B死亡了,而国家A仍然强大。此时叫做矛盾的转移。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存在着——“矛盾的双方会相互转换,今天处于主导地位一面,明天处于次要地位。”的可能性,但需要创造条件实现。

由于矛盾的多样性,矛盾的转移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明天既可能不表现当前主导地位的一面,也可能不表现当前处于次要地位的那一面。

《矛盾论》: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

当某个矛盾对应的差别消失,这个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毛主席:差别是世上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故差别就是矛盾;这就是所谓的具体的矛盾。

差别是矛盾的前提,当差别消失,这个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质变有两种,一种是变成相反的一种性质,一种是变成另外一种性质——并不完全相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