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平民 | 清官绩溪人胡肇智小传(徽学研究)

 金鸽子文艺 2023-09-30 发布于安徽

  

官居二品 无异单寒

—— 清官绩溪人胡肇智小传

 文 / 陈平民
(安徽黄山)
2023.09 
绩溪“金紫胡”,是古徽州有名的世家大族,以唐散骑常侍胡宓为迁徽始祖即一世祖,以七世祖暨北宋名臣胡舜陟赠金紫光禄大夫而号族名。说金紫胡门累世书香,家风传承,代有闻人,恰如其分。如北宋名臣胡舜陟、南宋文学家胡仔、明代绩溪第一个翰林胡晓、视民如伤的名臣胡思伸、清乾嘉间闻名远近的“绩溪礼学三胡”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祖孙三代。这“礼学三胡”实为三代人,分别为始迁祖胡宓的第30、31、32世孙,其中,秉虔为匡衷侄子,培翚为匡衷嫡孙)。晚清著名医家兼篆刻家胡澍,徽州著名学府百余年老校安徽休宁中学(前身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创办人、近代著名教育家胡晋接,均出于金紫胡门。南宋文学家汪藻说:“大江之东,以郡名者十,而士之慕学,新安为最;新安之属,以县名者六,而邑小士多,绩溪为最;绩溪之民,以族名者,无虑百余,而学传子孙,胡氏为最。”[1]

光绪三十三年(1907)绩溪修《金紫胡氏家谱》

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物,不少读者耳熟能详。本文,简述一个出于金紫胡门而不为很多人熟知的人物——他就是与晚清名臣王茂荫同时代的胡肇智。同二品京官王茂荫一样,胡肇智也是个有名的清官,他的长子胡晋甡说:“先君一生刻苦自励,虽位跻卿贰,无异单寒,服官中外,未尝苟取一钱。”[2]

《金紫胡氏家谱》序书影

肇智告诫学生:读书所以明理,非徒求名而已。书理既明,以之作文则辞达,以之处世则情平,以之自治则身修,以之接物则事当。
胡肇智(1807—1871),乳名庆阳,字季临,又字霁林、芰舲,号砚畬、梅屿,绩溪城内人,为胡宓第33世孙。23世胡永淳治《尚书》有声;28世胡廷玑做过教谕,著《周易臆见》《五经解随笔》;29世高祖胡清焘著《孝思录》;曾祖30世胡匡衷著有《周易传义疑参》《春秋列国职官谱》《左传翼服》《周礼井田图考》《井田出赋考》《仪礼释官》《论语古本证异》《论语补笺》《庄子集评》《离骚集注》《朴斋存稿》,为“绩溪礼学三胡”第一人祖父31世胡秉钦生二子,长子即肇智之父胡培翼,次子即叔父胡培翚。胡培翼为国子监生,生五子:肇吉、肇瀛、肇发、肇智、肇勇。据史料记载,金紫胡门“自(23世)东峰公至(32世)凤轩公,十世皆业诗书”。这样的家族,即便在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古徽州,也并不多见,至于一般地区,更是不必谈起。
胡肇智“幼承祖训,举止端重如成人”[3]。六岁入私塾,从祖父秉软公受学,聪颖异常。七岁仲秋,双目突然失明,医莫能治。次年仲春,双目又奇迹般地自愈了。长后,在绩溪城内教私塾,讲授朱夫子的《大学章句序》,对朱子所言“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理解精到,以为“圣贤学问功业,不过完此二分字”。
肇智问学,博采众长。道光五年(1825),随叔父户部主事胡培翚去北京寓邸,“主事公湛深经术,公朝夕承教,即知响学。又尝受业于当塗夏弢甫,学博。同邑胡心泉先生、祁门汪东皋先生所学益进”[4]。胡培翚、夏弢甫、胡心泉、汪东峰,都是晚清著名学者、名师。

吴大廷为胡肇智作神道碑铭

胡培翚(1782—1849),字载屏,一字竹村、紫蒙,胡匡衷之孙,胡秉钦之子,胡肇智叔父,清代礼学三胡之一。嘉庆二十四年进士,曾任户部广东司主事,为官清正。传承家学,著有《仪礼正义》四十卷。
夏弢甫(1789—1871)名炘,字欣伯,号弢甫。安徽当塗人,道光五年中举,官颍州府教授。曾为左宗棠幕僚。学术兼综汉宋,尤深于朱子。著有《檀弓辨诬》《述朱质疑》等。
胡心泉(1725—1799),名赓善,字受毂,号心泉,安徽歙县人,少时从学于方棨如,与方矩、金榜相友善,乾隆二十四年中举,因遭母丧而绝意仕进,潜心经史。
祁门汪东峰先生,生平不详。
名师出高徒。肇智在名师之门受学,学益大进。
道光九年,肇知从京师南回,“受知于宝应朱詠斋先生(士彦),入徽州府学”[5]。朱士彦(1771—1838),江苏宝应人,嘉庆进士,历官左都御史,工、吏、兵部尚书,一生推诚务实,立朝清介。历经河南乡试主考,在湖北、浙江、安徽出任学政,充任殿试读卷官,执掌选才大权在手,但从不以私心做事,保荐人,而不被人知。道光十二年(1832)秋,歙县人王茂荫参加进士考试,时任工部尚书的朱士彦就是主考官之一。他视学徽州时,保荐过胡肇智。

吴大廷为胡肇智作神道碑铭

道光十二年,肇智在府学参加考取,取得一等第四名的好成绩,补增广生。清代在校生员分廪膳生和增广廪生,廪膳生员有月膳,每人米六斗,但有一定名额。廪膳生员之外,增加名额,称增广廪生(简称增生),增生不享受廪米补贴。次年,参加考试,成绩更为优秀,一等第二名,成廪膳生,享受廪米补贴。后肄业四年,徽州紫阳书院有诸生从学于肇智,肇智谆谆告诫:“读书所以明理,非徒求名而已。书理既明,以之作文则辞达,以之处世则情平,以之自治则身修,以之接物则事当。”[6]
洞察吏治腐败,精心整治;谨遵定例,不事纷更;外吏干求,一律屏绝;友朋或不见,原听其訾议不顾也;胥役有作奸者,惩处不贷。

道光十七年,肇智考取拔贡生。次年,朝考一等,以七品小京官用,签分吏部文选司行走。当时,婺源籍俞诵芬(字茗溪,道光二年进士)为该司掌印。肇智用了好几个月时间,遍研司中案例,而后视事。五年期满,补吏部主事。二十四年十二月遭父丧,守孝期间,偕族人劝捐丰备仓谷议于宗祠,建置仓厫,以便存储。

智善于理财。肇智为父守制服除回京后,轮到他管理绩溪会馆,积金千余,存典生息,以为会试北闱费用。因馆舍不敷会试举人居住,于馆西添造房舍九间。

在部,他坚持原则清理积弊,对司吏勾通舞弊,严于追究。道光二十九年闰四月绩溪人许祥和托人在两淮捐叙八品职衔,将所领执照寄京查对,肇智验后发现是伪照,复许氏令其自首。吏部将此事上奏,道光皇帝对这一“假冒情弊”作出批示,著两江总督安徽巡抚“将此案伪造之人密速查拏,按律严办究明”,经两江总督陆建瀛查办,伪造执照者寄寓扬州的直隶宝坻人王九等人,受到惩罚。为此,他升稽查司郎中,并记名以知府用。道光三十年,充宣宗皇帝实录馆校对官。

吴大廷为胡肇智作神道碑铭

咸丰元年(1851)四月,充实录馆详校官。二年十月,恭修实录馆议叙加二级。三年七月,帮办吏部文选司掌印。十二月,直隶总督桂良因京畿调兵需饷,奏请饬京外大小官员普律捐输,以济军糈,肇智慷慨捐输。四年八月,补考功司主事,不久又陞升文选司员外郎。五年,充掌印员外郎。凡中外官员升降调补及班秩品级之典,均经其手,事最繁剧,责任重大。当时,司吏每每勾通舞弊,吏治腐败已极。肇智从咸丰三年秋帮办掌印事务开始,即与掌印官商理整顿,至此下决心清理积弊。他谨遵定例,不事纷更,外吏干求,一律屏绝,友朋或不见,原听其訾议不顾也。胥役有作奸者,即惩处不稍贷。他说:

今之吏部,非古可比,部臣宜守法。吾辈在司办事,总以案例为凭,问心无愧,遑恤人言,凡事下可以对胥吏,即上可以对君亲也。[7]

咸丰六年五月,被擢任稽勋司郎中,受到咸丰皇帝引见,奉旨记名以知府用。同年九月,乞假省亲。十一月,宣宗实录成书,奉旨赏加道衔。

咸丰八年间,在籍协助绩邑绅士清理“东山书院”(书院建成20多年,所捐银钱田亩及建造支销各款一直没有结算,邑人以肇智乞假在籍,商请帮助清理整顿)。当时,太平军与清军激战频仍,时局不靖,徽郡借浙闱开科取士,肇智先期召集学子会课,择优入庠,这年绩邑中式举人七名,一时称盛

咸丰十年九月回京,帮办文选司掌印。十一月,代理文选司掌印。以在籍劝捐出力,经副都御史张芾保奏,议叙加一级纪录三次。十一年二月,奉旨补授福建汀州知府。行前,咸丰皇帝在热河召见。七月起程,十二月到任汀州。

同治二年(1863)三月,奉旨补授汀漳龙道;八月,奉上谕补授陕西按察使。同治六年三月,奉旨补授宗人府丞兼顺天府尹;七月,奉旨派充丁卯科顺天乡试监临官;九月,派充丁卯科顺天武闱乡试监临官。

胡季临身长玉立,不苟言笑,民本意识浓厚,为官清廉刚正,为时人所重。在汀州知府任上,撰有《官箴》,书以自省,其云:“官身本民身,官心须爱民。如果恃官势,虐民虐自身。”又云:“眼前图快意,作孽祸儿孙。事事扪心省,良法在行仁。”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守汀州时,甫遭兵燹,地方彫敝,外设防堵,内兴文教,民用大和。在福州府任时,民夷多衅端,公一谕以理讫无事,两官汀漳龙道,其为治亦如汀州。为陕臬数月耳,积牍一清。内尹京兆岁,旱甚,尽心赈济,民困获苏。”[8]

      不忘国恩,勤慎精密,实心任事;事无巨细,一秉至公,劳怨不避,是非明断,公私分明,未尝苟取一钱;居官二品,无异单寒。
同治二年十月,肇智奉旨补授吏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是协助本部尚书管理吏部的副长官之一,职责重大。王茂荫当年复出后也担任过这个职务。肇智担任这个职务,说明最高统治者对他的器重。
他在吏部供职过十八年,熟于例案,曾手纂数巨册,条理精密,吏莫能欺。擢任吏部右侍郎之后,更思重新修订条例规矩。针对军兴以来捐例纷更,保案繁杂,部中章程亦屡变,任事者率多因循,而吏胥投间抵隙,勾结为奸的现实,他深思熟虑,以简易为原则,删併科条,以杜奸弊。
晚清时期,腐败已极。吏治腐败,首当其冲。肇智身在朝中,洞若观火。他对吏治腐败的根源,有过较为客观的分析,说过的话发人深省:
朝廷之权不在官而在吏也,吏倚案为生活,而官迁转不常,问以例案,大都茫然,遇有公事,画诺而已,吏得以上下其手,弊端百出,吏治所以日坏。近时吏治之坏,由于仕进之杂、捐例之滥。为今之计,欲祛弊端,先务删例,欲删捐例,须复旧章,条款简明,广登进仍杜倖。进银数,划一资糈粮,即可足粮,斯仕途可以清釐,而名器不至冒滥矣。”[9]
他在吏部供职过十八年,熟于例案,曾手纂数巨册,条理精密,吏莫能欺。擢任吏部右侍郎之后,更思重新修订条例规矩。针对军兴以来捐例纷更,保案繁杂,部中章程亦屡变,任事者率多因循,而吏胥投间抵隙,勾结为奸的现实,他深思熟虑,以简易为原则,删併科条,以杜奸弊。他自知这样做,势必招怨恨,但职责所在,不能不为。他说:
吾执法维严,知不免外吏之怨,然职分当为,岂能避耶?[10]
    胡肇智较徽邑同乡王茂荫年小九龄,晚六年离世。他们同朝为官,相互砥砺。胡王两家在茶叶营销方面关系密切,但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笔者所见咸丰八年十月王茂荫在一封家书中,指名道姓提到胡季临”。与胡肇智同年庚的绩溪老乡、亲家周成(字志甫),为著名学者,做过曾国藩的幕僚。周成(1807—约1862)之子周汝翊,娶胡肇智长女为妻,而汝翊早逝。晚清名士吴大廷认识并结交胡肇智、周成,是王茂荫介绍的[11]。吴大廷先后为王茂荫、胡肇智二名臣撰书墓志铭,成史册美谈。同治四年(1865)六月廿二日,王茂荫在籍病逝,胡肇智送的挽联是:“恩遇荷三朝,东山复起,亮节早符天下望;德容睽五载,西归不返,悲怀难遣故人情。”

《金紫胡氏家谱》载胡肇智儿子胡晋甡为先父作《行状》

同治六年十二月,肇智奉命陪同户部尚书宝鋆监修天安门等工程,并勘修大清门内朝房工程等,奉派管理户部三库事务(按三库指银库、缎匹库、颜料库);同治七年正月,奉旨兼署顺天府府尹;三月奉派会试搜检大臣;奉派察看殿试试卷标识;闰四月奉派赴天坛查估工程;八月派复试丁卯科各省武举分在宿字围;八月初十日奉派宝泉局查估;十月议立全皖会馆;十一月,整理恩师夏炘所著《附律易解》《檀弓辨诬》《述朱质疑》进呈朝廷,皇帝以“年届耄耋,笃学不倦”谕旨,命武英殿将《附律易解》刊刻颁发,其余两书留下阅览。又购得两江总督陆建瀛刊刻叔父胡培翚所著《仪礼正义》书版,经修复重新印刷。
同治八年二月,奉派与惇亲王六额驸马景寿会查内库。六月二十日,奉旨调补吏部左侍郎。七月,因病两次奏请开缺,均赏假而未准允开缺。十月初六销假,二十五日奏天安门工程告竣,二十七日奉上谕著加恩在紫禁城内骑马。同年十月,命两个儿子晋甡、晋萱等人南回绩溪故里,重新安葬先祖时亮公胡秉钦、先祖妣程太夫人于二都石锅上。因先曾祖朴斋公胡匡衷所著《仪礼释官》书版遭燬,是年于都市购得原书,重新刻版。
居常,肇智小心谨慎,防患未然,忧国忧民。同治九年正月,神武门即故宫北城门之西,不戒于火,延烧木库。肇智奔救,归而叹曰:“深宫之内,防闲严密,宜于火烛,无不慎者。乃丁卯之冬敬事房被火,去年冬武英殿又火,今神武门木库又火。虽曰天灾,亦人事之疎懈也!”与友人谈起时事,他说:“东南当兵难之后,其最要急务无过于经理疆界清楚,则民间田土讼端自少”。四月,奏东单牌楼工竣。后因病又三次奏请开缺,均被挽留。同治十年(1871)二月,旧病复发。五月二十二日再请开缺,终获允准。同年六月十八日卯刻病逝于京邸,距生于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十月十八日亥时,享年六十五。七月初一日奉上谕:
前任吏部左侍郎胡肇智由部曹简放知府,历任监司内擢卿贰。勤慎精密,办事实心。本年春夏以来,因病屡经赏假,旋准开缺调理,兹闻溘逝,轸惜殊深。胡肇智著加恩照侍郎例赐,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应得䘏典,该衙门察例具奏。钦此。[12]
旋,奉御赐祭葬。政迹事实,宣付史馆列传。
    同治十三年秋,胡肇智长子晋甡作《肇智公行述》说:“先君一生刻苦自励,虽位跻卿贰,无异单寒,服官中外,未尝苟取一钱。在吏部最久,事无钜细,一秉至公,劳怨两无所避。尝云:'今日人心,以执法为不便,不得便宜,必致怨詈。然某受国恩深重,岂敢屈法以要誉?是是非非,必为明辨,断不使有偏私之念,此心可盟夙夜耳。’”
胡肇智长子晋甡以晚清名士吴大廷与家父“有年谊且相知”,曾执行状请铭于吴大廷,吴大廷应请作胡肇智神道碑铭,其铭曰:
公久铨政,虚己以听。
唯天子圣,前困后通。
宦绩隆隆,迺疾厥躬。
未竟其施,天子嗟咨。
饰终无私,新安之阳。
佳气苍苍,于焉卜藏。
我铭其实,史氏之笔,留示来䘏。[13]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汪藻《咸公墓志铭》,见光绪三十三年(1907)修《金紫胡氏家谱》卷首二“传誌”。
[2][5][6][7][9][10][12]胡晋甡《肇智公行述》,见光绪三十三年(1907)修《金紫胡氏家谱》。
[3][4][8][13]吴大廷《诰授资政大夫晋封光禄大夫吏部左侍郎管理户部三库事务随带加二级胡公神道碑铭》,见光绪五年版《小酉腴山馆文集》卷第九。
[11]吴大廷撰《周志甫哀辞》,开篇第一句为“余宦京师,因歙县王子怀侍郎即知绩溪周志甫名”,称周成“刻苦笃学,博大精覈,旁无涯涘,而持己坚约,行事守绳尺”。(见吴大廷《小酉膄山馆文集》卷十二)

作者简介:陈平民(1948—),男,休宁县人,徽州文化研究资深学者。曾任黄山日报总编辑、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2008年退休。


——  精彩回读 —— 
陈平民 | 清官廉能爱民,人民永远追念(徽学研究)
陈平民 | 追忆黄宾虹犹子黄警吾先生 馈赠《虹庐图征诗集》(徽学研究)
陈平民 | 汪莘和他的词《沁园春·忆黄山》(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法治思想初探(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人才思想(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政治思想 1(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政治思想 2(徽学研究)
陈平民  |  兵燹之余访同窗忆“非园”(徽学研究)
陈平民  |  褒扬义烈励风化(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建言矜恤被裹协难民(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抵制“奔竞”折瑞常(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晩清封疆大吏吴棠(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莫逆之交李榕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易佩绅翻刻先师王茂荫遗著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吴大廷交谊钩沉(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李文安李鸿章父子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曾国藩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老上司祁寯藻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魏源因缘初探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关爱贫寒子弟徐景轼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力劝舅兄莫捐官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汪雅安程葆母子交集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择婿注重品识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咸丰皇帝接连四次召王茂荫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五次南回省亲(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2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1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晚清名臣王茂荫》系列故事连载预告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屯溪老大桥桥史正说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清代朴学家的摇蓝 —— 不疏园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世道今还古     人心欲归仁 (徽学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