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精武(作者:汪康)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9-30 发布于江苏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汪 康

精武会创立于1910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的热播,那首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响彻大江南北。一段时间,国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习武风”,就连蹒跚学步的孩童,都会扬起小拳头比划几招。

与此同时,精武会也名声大振,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习武圣地” ,大江南北不断有人前来寻师探秘。没想到短短几年后,笔者有幸以教练身份忝列门墙(1988年至1991年)。说真的,这应该感谢精武会前负责人陈内华先生。尽管他得好意,一度让我感到诚惶诚恐……

精武会,全称“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1702弄内。那会儿,走进精武体育会大门,左侧是传达室,沿着右边通道往里去,这儿有一个室内篮球馆。但篮球馆中央摆着拳击台,靠墙挂有一排的沙袋。这儿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都是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

图片

精武体育会旧址

精武会二楼属于办公区域,正对扶梯有一间陈列室。陈列室内保存着孙中山先生的题字“尚武精神”、霍元甲先生的半身画像,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实物与照片,包括精武会员在各种比赛中荣获的奖杯和奖章……

当时,精武体育会的负责人是陈内华先生。据陈先生介绍:1909年,西洋大力士奥皮音在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今虹口区中行大楼内)表演举重健美,蔑称华人为“东亚病夫”,并口出狂言要与华人较量。同盟会元老陈英士邀请津门武林宗师霍元甲赴上海滩应战。霍元甲在《时报》上昭告天下:“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此言一出,洋人奥皮音不战而遁,国人欢呼雀跃,欣喜若狂。

图片

霍元甲

1910年,陈英士、农劲荪和陈公哲等昭告天下,在申城创建中国精武体操会,由农劲荪任会长,霍元甲任武术总教练。谁知仅仅两个月后,霍元甲即撒手人寰(关于死因有多种说法)。总教练的突然逝世,使精武会顿失股肱,导致活动一度停顿。为了继承英烈遗愿,沪上一些能人志士,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上海父老乡亲们的支持下,精武会才逐步走出困境。1916年,精武体操会正式更名上海精武体育会。

孙中山先生题词“尚武精神”

精武会自创建以来,就提倡“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精神。为了抵御外敌,振兴中华,精武会在项目设置上,尤为重视对抗性运动。因其人才辈出,成绩斐然,声名远扬,有志青年纷至沓来。

陈延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人领导之一。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他收获了无数当代年轻粉丝。据考证,陈延年于1918年12月加入上海精武体育会,会员证号是696。一年后,他和弟弟陈乔年受精武体育会副会长霍守华的资助,共赴法国勤工俭学——为了振兴中华,精武会有意资助年轻人出国学习考察,希望能够带回来先进的理念。

1919年夏天,有位神秘人物来到上海精武体育会,交给陈公哲一口大箱子后便转身离去。箱中附有信函一封,书曰:“精武能为社会谋幸福而无权利思想,故以此三万银元为赠。愿执事扩而充之,以期造福全国。”陈公哲读罢骤然动容,随后用这些银元建造了一座精武公园。公园落成以后,陈公哲将夫人卢雪英女士的三十两金银首饰熔铸于铜,铸成了一口黄钟悬于精武公园内,旨在“唤醒黄魂,注重武术”。

当年列强入侵,饿殍遍野,中华民族孱弱不堪,任人欺凌。各界有识之士,无不对以“强国强种”为己任的精武体育会寄予厚望。孙中山先生曾亲赴上海精武体育会视察,挥笔题词“尚武精神”,还应邀撰写《精武本纪》之序言。传说,孙先生的贴身卫士黄惠龙与马湘,两人俱是精武会员,素有“左龙右马”之称,会员证号分别是777和778。

图片

孙中山先生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

1927年6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在虹口区恒丰里召开会议时,由于叛徒出卖,军警前来抓捕。陈延年等人奋力反抗,以桌椅板凳为武器,与敌人英勇搏斗。但因寡不敌众,除两名同志逃脱外,陈延年、黄竞西等四人被捕。《申报》报道了当时的情形:“双方扭打,以致精疲力尽,皮破血流,衣服等均为之撕破。”陈延年牺牲前拒不下跪,竟被敌人乱刀砍死。

事实上,每逢国家遭遇危难之际,上海市民都可以看到精武人的身影——

比如,1919年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将德国在华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精武会员沈伯尘义愤填膺,他在《申报》发表漫画讽刺协约国联军,结果触怒列强,遭到迫害并丢了饭碗。

又如,谢晋元将军率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那会儿,精武会派出30余人组成的摔跤队,赴“孤军营”慰问表演,鼓舞士气。

再如,曾任精武体育会会长的朱庆澜将军,“九一八事变”后致力于团结民众抗日。1933年初,热河抗战爆发,华北危在旦夕,他以东北义勇军后援会会长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的双重身份,多次奔赴热河前线,并出资赞助拍摄抗战电影《风云儿女》。需要说明的是,影片中的主题歌,集合了田汉与聂耳两位大家作词作曲,当时并没有确定歌名,只是写了“进行曲”三个字,朱庆澜提笔加上“义勇军”三个字。从此以后,《义勇军进行曲》响彻长城内外,激励无数国人。众所周知,这首不朽名曲,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热血青年符保卢

在精武会历史上,有一位热血英雄不得不提,他就是符保卢。如今,这个名字已被逐渐淡忘,然而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是不折不扣的“流量明星”。符保卢是中俄混血儿,出生在哈尔滨,17岁便成为“撑竿跳大王”。“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离开东北来到上海,加入了精武体育会。1936年6月,符保卢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今人提起民国时代的华人奥运参赛历史,总会提起刘长春,他是第一个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符保卢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第一个进入奥运会复赛的中国运动员。

图片
符保卢

符保卢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之际,由于国力孱弱,注定结局悲哀。当时中国代表团居然连一根撑竿跳的竹竿都没有,每次比赛前,符保卢要找一个日本运动员,借人家训练用的旧竹竿。这根借来的竹竿长仅4.15米,当他冲击4米高度时,就显得有点局促了。正因为这样,符保卢没有能越过4米,最终以3.84米获得第17名。而他在国内的最好成绩是4.15米,当年柏林奥运会男子撑竿跳高前5名成绩分别为4.315米、4.3米、4.2米、4.15米和4米。假如,符保卢有一根属于他自己的竹竿,很可能站上领奖台。

图片
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撑杆跳高运动员符保卢

符保卢身材高大,外形俊朗。他曾在天一影片公司1935年拍摄的电影《海葬》中饰演“虎子”一角。这是一部表现渔民苦难生活的影片,至今人们还能够在影片中见识符保卢健硕的身躯和结实的肌肉。著名导演田壮壮的父亲田方(1949年4月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曾在《海葬》中饰演“大毛”),后来在回忆符保卢时说:“他非常有魅力,这种魅力很真实、很朴素,不是像一些演员靠化妆得来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符保卢参加了中国空军,曾多次击落日寇飞机。1943年7月8日,他在重庆巴县白市驿机场附近驾机训练时,因转弯时失速坠地,壮烈殉国。噩耗传到上海滩,精武会闭门哀悼,会员们泪如雨下……

今天,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内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人们还能找到符保卢的名字,一个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的热血英雄,一个值得永远缅怀的爱国之士。

精武会助徐悲鸿渡难关

1920年初春,上海精武公园落成了,门口牌子上写着:“凡属人类苟能守文明通则者,咸准入园游玩”。这与租界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截然不同,让大家见识了精武人的文明素养,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大胸怀。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惜近代一直状态低迷。究其原因,主要是“门户之见”和“派别之争”导致的。精武会自成立之日起,就主张摒弃旧观念,期盼“摒除历来技击家门户之见,冶各派于一炉”。

除了开办体育科目外,精武会还文武兼顾,设有音乐部、戏剧部、摄影部以及兵操部等。这里补充说一句,当年陈延年也在这里取得了摄影结业证书。

精武体育会坚持取长补短、海纳百川,努力让传统武术与西方体育相结合。该会不仅开办武术训练班,还积极推广拳击运动(旧时称西洋拳),聘请归侨陈汉强先生担任拳击教练。陈先生是澳洲前羽量级拳击冠军,经验丰富,不负众望,后来果然为上海培养出诸多拳击高手,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亚洲毒蛇”郑吉常先生。继陈汉强先生之后,由郑吉常接任教练,他又训练出众多拳击名将。当年称雄中国拳坛的上海拳击队,运动员大多是郑先生的高足。换言之,他们是在精武体育会接受训练的。

除了拳击以外,精武会还先后引进了举重、柔道和国际式摔跤等重竞技项目。有人指责这是“崇洋媚外”“数典忘祖”,但精武人一笑置之、不予理会。一百多年以来,重竞技始终是该会传统强项。

作为全国创建最早的民间社团,精武会不仅重视体育运动,而且还是一个先进的文化社团,周围凝聚着很多时代精英和有识之士。有些朋友虽非精武会员,也与其交往甚密。1915年,一个刚满20岁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闯上海,投靠无着,盘缠耗尽,绝望之下,跑到黄浦江新兴码头准备轻生,所幸精武会员黄警顽拉住了他,为他争取到帮精武会绘制《潭腿图说》的业务,助他渡过人生难关。这个小学美术老师,就是日后享誉华夏的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

徐悲鸿创作的《立马图》,后赠与马来西亚精武体育会。画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内涵,正如精武会会歌《精武颂》所唱:“国不强兮招毁灭,人不强兮难自立。振我精神锻我筋骨,充我智能坚我魄力。百炼此身如钢铁,任何威武不能屈。大家齐努力,发扬精武式,卫国魂,尽天职。”

图片

徐悲鸿创作的《立马图》

我们不难发现,精武体育会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承“爱国”宗旨。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精武人或参与辛亥革命,或投身五四运动,或助力抗日战争……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精武会会员积极劳军,组织乒乓、健美、摔跤、体操、武术表演队慰问演出,全力投入,不取分文报酬。为此,陈毅市长欣然挥毫,写下“劳军模范”四个大字。

“万里长城永不倒”

二十一世纪以来,虹口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精武体育会的文化效应——积极支持建设精武大厦、推动筹建精武博物馆、打造精武文化工程《精武志》、“精武学堂”国际文化之路以及“精武文化资源研究与保护利用”等项目;将虹口体育馆改名“精武体育馆”,把曲阳公园打造成体育主题公园、园内树立霍元甲等精武先贤铜像,同时重铸精武铜钟、悬挂精武公园牌子,以便让更多青少年从小练习武术,强健体魄与精神,为振兴中华做准备。

图片

精武体育馆

图片

精武体育公园

如今,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这一拥有113年历史的社会团体,正秉承“爱国”宗旨,一步一个脚印,继续砥砺前行,力争新时代作出新奉献。

图片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不,不,应该是“早已醒”!

百年精武,如今容光焕发,开启了新征程。

(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