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医趣 一小孩,肠中燥结而咳。盖因此病外感后遗,中西叠治,始终不愈。其母听人介绍,便来找我。四诊后,予清润和下夺之法结合。 药后,小孩便频而量大,咳嗽大减。其母微信说,咳嗽改进八九成,就是老拉大便,以前可不是这样呀。我说,以前孩子本来是不正常的呀,你咋用原来的不正常作为所谓的正常,拿来和用药后的情况做对比呢?在你的看法里,什么是正常? ……她回了一个“哦”。 我心里觉得很奇怪,这妹子咋这么双标?久咳不愈时觉得孩子不正常,革故鼎新时,又把以前的情况当正常,她的逻辑,我真的出现了理解上的困难。 刘小孩,他妈妈当年不孕是我处理的,因为保孕养胎,有空闲时间,有时候便来我处坐坐,说几句话。他出生后,看见我,便很乖的笑。去年他七岁,别的小孩误伤了他的手指,哭得地动山摇。他妈妈无奈,便说,不要哭,我带你去王爷爷家去,让王爷爷给你吹口气。 孩子来了后,我看了,还真是没有大问题。我说,王爷爷给你吹三口气,就不痛了。于是便对着他的小手吹了三口气。“宝宝,还有痛么?”,“不痛了。”(此处呲牙半支烟久) 内经讲祝由,所谓移精变气。其实吹这三口气,似乎也有点祝由的味道了。 小罗姑娘,体质差,要调理后才能怀孕。我首诊给她开了半个月药。吃完后,她打电话问我,先生,我吃完药了,我还要再吃吗?我说你的体力、情绪、饮食、睡眠、汗、痰、月经、白带,我都没有得到情况反馈,舌头图片也没有,我无法判断。她说,我就是想要问问还要不要吃药?我问她,你的目标是什么?是怀孕吧,身体机能没彻底调整好,哪里行呢?后来又耐心地调整了几个月,次年生了个男孩。 回想当时,我是有点郁闷的。这个很聪明的姑娘,她的大脑太懒惰了。后来,遭遇此类问题多了,我也麻木了。那么,好吧,我辛苦点,解释辅导一下吧。 有一个姑娘,说爱好中医,自学了五六年。我听了她的介绍,心里自然是欢喜的。我给她看了病后,开了药。关于煎药、服药、反应、食忌,认认真真地写了两张纸。 从第二天开始,她便一会儿问一个问题,不低于十次,我只回答了一句,请看那两张纸。过了几天,她说,真的纸上全都有…… 其实,我当时就交待她,请仔细看清楚哦。“明白了”,我记得她当时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可从她反复问我的情况来看,她并没有用心去看,她的注意力在药方上。 她是一个老兄弟的晚辈,老兄弟当时带她来看病,是希望我收她为徒的。我当时因为犹豫而不决,没有答应。从后续情况看,没有收是对的。收了这样的弟子,对于师父而言,是灾难。而后来看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中医爱好者,只对方药感兴趣,而不愿认真读书的比例还真不低。 李爷爷,祖父大人的把弟。他是孤儿,在艰难困苦的年代,祖父和其他几个叔公帮他成的家。李爷爷舅子一家,出了五个中医,他的外孙和外孙女也是中医,水平都可以。可李爷爷生病,不去医院,也不吃这些中医师开的中药,他跟他儿子说,必须等我回去给他开药。 我给他开了药以后,我问他,干嘛一定要我开药呢?他说,我是孤儿,最亲的人就是大哥,你爹和你身上有我大哥的影子,我就只吃你开的药。我说,万一没效果呢? 李爷爷说,没事啊,吃好,我就再活几年。吃死也没事。其实呢,死在他们手上不好,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大哥孙子手上,不然我死得不踏实。 哎,这个李爷爷,他的大哥竟然是他的宗教,以致于他要把自己的生死,交给大哥的孙子。他肯定知道,我不是绝顶高手,但这种信任,是无怨无悔,是心甘情愿。 某个嫂子,天天说要和他老公离婚,父亲大人便派我去开解。后来我替此兄把了脉,细问情况,原来夫妻生活不和谐,他因体质不太好,时见性功能有障碍,于是,我便开了个泡酒的方子,让他泡酒吃三个月。 接下来的一年,夫妻倒也和谐,可次年,那嫂子,又说要离婚。我以为是我的方案效果不良,心里暗生惭愧。没想到,她和她弟弟,半夜来找我父亲切脉。父亲切了脉后,一言不发,我知道不对,细细切脉后,发现犯着房劳了。于是便只好又开了方子,给她调调。姐弟俩走后,父亲一言不发,打了我一烟锅。我知道,因为医嘱不明,挨打是必须的,吃亏也是必须的。由于我交待未明,那老兄持续喝了一年,药力太过,导致新问题又产生了。 医路漫漫,五味杂陈。没有褒贬对错,这也许就是医路人生吧。 末流郎中 癸卯中秋前于都庞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