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过中秋节的仪式感 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月饼 但吃了这么多年 你知道月饼最早竟然和中秋节毫无关系吗? 古人到底是怎样过中秋的? 一起了解↓↓ ![]() 月饼最早和中秋节毫不相干 在很多人眼中 月饼早已成了中秋的代名词 但你知道吗? 月饼最开始不是专门在中秋节吃的 《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中 都有关于月饼的记载 但这里的月饼其实是 一种一年四季都能吃的圆形点心 由于它的形状长得像月亮 到明代成了拜月的祭品 逐渐演变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 网友:原来月饼和中秋是这样组CP的! ![]() 古人过中秋,竟然熬夜赏月? 赏月,自古以来就是 中秋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宋代古籍《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夜市人马杂沓,至于天明” 可谓热闹非凡 中秋之夜民间争占酒楼 三五好友一起通宵达旦赏月 就连小孩都不睡觉 一直玩到第二天天亮才罢休 网友:在古代,中秋节竟是通宵夜! 没想到古人也是夜猫子! ![]() 古代中秋氛围感“神器”竟然是T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秋饮酒绝对是 拉满节日氛围感的“助攻神器” 南宋画家马远(传)的《月下把杯图》 描绘了两个好友在山谷 弹琴赏月、把酒言欢的情景 十分惬意 ![]() 月下把杯,少不了吟诗作对 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和月亮“隔空对话”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意思是,月亮到底是啥时候来的? 为啥月亮老跟着人走? 网友:这诗一听就是喝高了! ![]() 这种“老北京手办”一定要中秋买 祭月、拜月 也是古代中秋节的风俗之一 男子祈祷自己蟾宫折桂 女子祈盼自己貌似嫦娥 不过在老北京 人们拜的不是月亮,而是兔儿爷↓↓ 原来,兔儿爷是由玉兔演变而来的 拜兔儿爷相当于拜月 随着时代变迁 作为中秋节祭品的兔儿爷 更成了孩子的中秋节“限定款手办” “潮起亚细亚”! 中秋观潮的风俗自古就有了 在杭州、绍兴等地 中秋节还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 观钱塘江潮 宋代古籍《梦粱录》中记载 “倾城而出,车马纷纷” 农历八月十八日 江边观潮的位置早早就被预定 场面十分火爆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很多诗人被钱塘江潮的景观深深震撼 作为钱塘江潮的“迷弟” 苏轼更是一连写下五首诗 记录自己的观潮经历 网友:这就是千年前的“潮起亚细亚”! 赏月、拜月、观潮、举杯 年年岁岁,古今共飨 一起好好享受月色吧~ 转自:CCTV-1《古韵新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