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昊晏(江苏如皋)作品:​2022《狼山》之门外浅析

 诗韵依依 2023-09-30 发布于江苏

诗韵依依 

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2022《狼山》之门外浅析

作者|昊晏(江苏如皋) 主编|幽梦静美、红柳

       

11月11日,“南通诗词集稿群”出现了一首署名冒有祥的七律《狼山》。诗曰:
       

千年独扼大江东,危立塔尖穿九穹。

过此奔流皆息浪,便当歊雾急还风。

晴光万里漫钟鼓,春色一山萦绿红。

倾抚白云人四顾,崇川横卧海天中。
       

初读冒有祥先生的诗,耳目一新;反复吟味,则心驰神往矣。
       

首联第一句中的“大江”,即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6397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流经南通后至东面的崇明岛注入东海。南通狼山雄踞长江边,早在鉴真和尚东渡的《唐大和尚东征传》中即有狼山之记载。自西东下,浩浩荡荡,“不尽长江滚滾来”,而诗人笔下的狼山竟能“独扼”之。第二句写狼山上高高的支云塔欲直“穿九穹”,似具伟大诗人毛泽东所云“刺破青天锷未残”的神韵。首联一个“扼”,一个“穿”,极写狼山的力量与气势。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第二句中未写“凌九穹”“薄九穹”等,唯独选用“穿九穹”,为什么?笔者以为:第一,“凌”或“薄”在力量与气势上,远逊于“穿”。第二,狼山连同山上的支云塔才一百多米高,说“凌九穹”或“薄九穹”,失实,而失实是文学创作的大忌。第三,“穿九穹”并非写高,是写径直穿向高处(九穹),旨在表现气势;“凌九穹”“薄九穹”倒是真的写高,而只要这样写了,就与“危立”之“危”意思重复了。有些诗词作者,出于凑数(字数)或凑韵,往往忽略对遣词用字的推敲,易犯重复等毛病。如“诗苑挥毫书锦绣,今情古意永长存”,其“永”与“长”显然意思重复。
       


众所周知,在文学创作中,炼字十分重要且并非易事。齐己所写《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经请教朋友后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一枝”比“数枝”更切中“早”字。唐卢延让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曾说:“不论一个作家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决不满足于'差不多’……”在《狼山》中,诗人寻找到“扼”“穿”等词,足见炼字之功力。
       

首联穿越时间和空间,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自下(地面)而上(空中),由远及近。立体感强。
       

颔联紧承首联,且在内涵上进一步深化。承“大江”,且因了一个“扼”,故而“过此奔流皆息浪”——狼山的威严,令人敬畏,无以复加矣。承首联第二句,“便当歊雾急还风”,是说时而紫雾升腾,祥云缭绕,俄而山风骤起,令读者如入神奇美妙的仙境。此联对仗尤工。
       

如果说首联、颔联是用狼山以外的典型物象(大江、九穹、浪、雾、风)作陪衬,“烘”典型物象之“云”,“托”狼山之“月”,那么,颈联则是直接描写狼山本身,写狼山的特有风采。
       

由颔联第二句恍若仙境的描写,自然地过渡到颈联:“晴光万里漫钟鼓,春色一山萦绿红。”万里晴空之下,古刹森严,晨钟暮鼓,余音袅袅,彰显狼山的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一个“漫”,充分渲染了古典的氛围。山上树木崴蕤,花草繁茂,万紫千红;一个“萦”,成就了“春色一山”。值得注意的是,时值壬寅秋尽冬初,诗人赋诗《狼山》,反季节而书之“春色一山”,因为“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这“春”,可属自然之春,然绝不囿于自然之春,不言而喻,其寓意何其深也。
       

通过前三联的描写,狼山雄威壮美生机勃勃的形象已赫然在目,这为尾联作了稳当的铺垫,为意境的升华和主题思想的揭示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倾抚白云人四顾,崇川横卧海天中。”前三联写物写景,尾联出现了人。照应首联中的“危立”,所以人能“倾抚”;照应颔联中的“歊雾”,人倾抚“白云”。这“人”,可以是诗人,可以是游客,更恰当的是南通人民。登高望远,“四顾”后发觉“崇川横卧海天中”。崇川(南通的别称),以浩瀚、广袤的海天为背景,横卧其间,是天之骄子,还是海之宠儿?尾联由狼山引发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的高大形象,与其说诗人写狼山,不如说诗人在写南通。可以说,诗人塑造的“狼山”这个典型形象,是新时期南通精神的象征,是南通的缩影。
       


文学作品总是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脉搏跳动的,因此评析一篇文学作品,不能不考虑写作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时候,冒有祥先生的《狼山》应运而生。诗人通过对狼山的尽情赞美,热情讴歌南通人民奔向“两个百年”美好未来的坚强信念、巨大力量和豪迈气概。这,或许就是冒有祥先生赋诗的立意所在吧。
       

《狼山》中,诗人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现实的基础上,飞驰着雄奇瑰丽的想象,创造出崇高而优美的意境。诗逻辑性强,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不蔓不枝;惜墨如金,紧扣诗题,句句写“山”;语言精当,描写精彩,层层深入。基于上述因素,主题思想得以完满表达。
       

颔联中“歊雾”之“歊”(xiao阴平,气上升貌),似稍冷僻,可酌。


下附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