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与浮

 月影如镜 2023-09-30 发布于河南

沉与浮

二年级的孩子进步不小,课堂常规在“奖惩盲盒”的带动下,确实让我对他们更加的喜爱,小手抱臂坐得端端正正,举手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他们都想成为那个课堂结束之时,能抽取“奖励盲盒”的一分子。

课堂伊始,出示一幅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情景。

“我看到了小溪。”

“我看到了石头。”

“我看到了小船。”

“我看到了树叶。”

还有些同学看到了绿绿的树和美丽的花,很快他们把图片上所有能看到的事物,都一一道了出来。其实,这些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答案,于是我追问道:“孩子们,再用你们那双会发现的眼睛仔细看一看,在水中的小船、树叶和石头有什么不同呢?”

经过我这一番提醒,他们很快发现小船和树叶都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头却沉到了水底。这才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同时也揭示了课题《沉下去与浮起来》。

板书完课题,我就围绕着它,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里哪些会浮,哪些会沉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李老师,你戴的手表放到水里就会沉到水底。”张康乐第一个举手回答。听到他的答案,我不禁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看来,他是一个特别善于发现的孩子。

“折个纸船把它放到水里就可以漂浮起来。”

“铅笔盒里的铅笔放到水里也能漂起来。”

“老师的手机会沉下去。”看来,这个小姑娘受张康乐的影响,从我的身上再次发现线索。

“气球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老师戴的眼镜会沉下去。”

“皮球是浮起来的。”

“土豆放到水里会沉下去。”

……

孩子们的答案真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是他们都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物品的沉与浮,有了这样的交流基础,接下来的环节对于他们来说就能够轻松搞定了。

将12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哪些会浮到水面,哪些会沉到水底。会浮在水面上的在括号里画“↑”,会沉到水底的画“↓”。本来,这个环节应该是以实验为主的,但是我们的条件有限,很多物品不能够准备齐全,因此,我就运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孩子们自行到讲台上,根据自己的判断,画出对应的箭头。

孩子们最喜欢这样的方式,哪怕自己错得一塌糊涂,也高兴不已,这就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只觉得这样做会被老师关注到,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一个孩子上台,其他孩子即便是发现有错误,也不能出声,可以等对方结束答题,才有资格上台去纠错。就这样反反复复几次,答案还是不统一,我便将这些有疑虑的物品圈出来,进行实验。

打开希沃授课助手,虽然现在的它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小的问题,但是同步视屏功能还是比较强大的。我将铅笔、橡皮、塑料瓶等物品一个一个地轻放到水盆中,把手放到水底,如果物品是浮起来的,我的手便可以在物品的下面自由穿行;如果物品是沉下去的,我的手只能与它一起在盆底,我用指尖轻轻地拨动着物品,它就会不断地在盆底前行。孩子们通过投屏,很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结果,他们的疑虑也就此解开了,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铺垫。

很快,一些新的物品再次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他们很快从中挑选出沉与浮的物品来,没有一丝的犹豫,可见他们对于沉与浮的界定已经熟记于心。

通过学习与实验,孩子们明白了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作用,并且知道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根据水的浮力,让孩子们再次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让浮在水面的塑料瓶沉到水底呢?面对这一挑战,他们毫不畏惧,班里顿时沸腾起来,他们想的办法还真不少呢!

“老师,可以装上沙子。”

“装一点沙子可以吗?”我反问道。

孩子立马领会我的意思,回答道:“应该装满沙子。”

“还可以灌满水。”

“石子也可以。”

“可以把盖打开。”对于这个孩子的回答,我很好奇,就问他为什么?

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瓶子拧开盖了,不就灌进去水了吗?这样瓶子自然就沉下去了。”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禁为他点赞,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是对他最好的奖励。

对于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孩子就没有这么多的办法了,他们只是想到了借助漂浮的外物,这已经很不错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有一些疑惑,那就是为什么铁皮会沉到水底,而用铁皮造的船会浮到水面上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孩子们自己猜一猜其中的缘由。听他们的回答不着边际,我便再次让他们去观察能够浮起来事物的特点,他们果真有了新的发现。

“老师,铁皮是实心的,而船是空心的。”这可是二年级的孩子自己发现的,这意想不到的答案让我吃惊不已。所以可不能小瞧这帮孩子,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让人惊叹的一幕。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在自主发现中享受着乐趣,是那么的自然流畅,连我自己也没料到会如此顺利。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就这样被激发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孩子活起来了,让课堂亮起来了,这就是课堂变化的魅力。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课堂自然会生出精彩的瞬间。而这种始料未及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想拥有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