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像柠檬 也许是听过《月儿像柠檬》这首歌,只要看到月亮,就觉得月亮像柠檬,只要说到柠檬,就想到了月亮。月儿,柠檬,两个不相关的词,硬是给组合到了一起。 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俯瞰着人间,俯瞰着大地,明镜似的看着这一切。在夜晚,在太阳未出来之前,成为天空一抹亮点。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月圆月缺是下半月,月缺月圆是上半月。 关于月亮的歌曲有很多,最早听到的是刘欢的《弯弯的月亮》,什么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船,还有阿娇,那深情的演唱感动无数观众,李海鹰作词作曲。接着是杨钰莹的《月亮船》。在听月亮船时,我18岁,也就是94年,当时差不多都有了电视机,可以看到mv音乐电视,虽然是黑白电视机,但画面一样喜人,杨钰莹坐在像小船一样的弯月上,唱着甜美的歌,歌声同样喜人。 《月亮惹的祸》《月亮代表我的心》《半个月亮爬上来》《城里的月光》,都是耳熟能详,人人皆知。 诗词中有关月亮的话题也不少。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脍炙人口,成为经典。《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小孩子都会。去年时候我家小侄儿在屏前读着这首诗,看着他可爱的样子,心想,现在的孩子早早的就会读书认字,我那个时候也就是四十年前通通八岁上小学,都是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学写名字,学拼音汉字。这几句诗看着简单,却让人在有月亮的夜晚想到了故乡。 我对月亮印象最深的是坐在院子里撕玉米缨的情景,这是农村的八月,是收秋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趁着明晃晃的月亮一边撕玉米,一边唠嗑的真实场景。月亮读懂了庄稼人的心。越发明亮起来。庄稼人也读懂了月亮,速度加快,越撕越有劲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当太阳升起,白天开始了,当月亮出来,黑夜开始了。 住到楼房后,没有专门去赏过月亮,不像在老家院子里,你不用刻意去欣赏,月亮就在身边。楼房只能透过窗去捕捉,如果望窗时,月亮正好在窗上,这样的一种机缘巧合时才能欣赏到。如若不是,那就无缘于月亮了。 不过,在早间我倒是看到过一轮明月,真的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淡淡的挂天上。你必须用你的慧眼和专注的眼神才能看到,不然一样会给忽略掉。这个时候我想到“择不如撞”这句话。择日不如撞日。我很欣赏“撞”这个字,有缘分和顺其自然的意思。与其另外选一个好日子,不如现在就办。就像红楼梦中说的那样,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好。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是1993发行的歌曲。同样用到了“撞”,谁也不知道当时创作时为什么用“撞”这个字,我想,每一个经典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就好比“推敲”这两个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当时想用“推”,同时又觉得“敲”好,最后用了“敲”。“撞”这个听起来不太舒服的字,在歌曲中却是那么妙,妙不可言。 平时方言中会说到“撞见”,意思是碰见。我有好几次都是在早间撞见月亮,我会停下脚步多看一眼,月亮是带着不舍吗?是不是也想看看白天的人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篱笆女人和狗》的主题曲《篱笆墙的影子》中,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管你知不知道其中之意,但这句熟悉的歌词和旋律在八十年代那会儿红遍大江南北,也红透了整个村子。你会不觉得去仰望星空,去看那星星和月亮,对呀,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个时候天空中的确是满天星。众星捧月。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是一句俗话,并不是说都会如此。是天文现象。古代人就是以观察天象来预测一切。古装剧中有这个细节。 满则溢,盈则亏,这个道理都懂。意思是月亮圆的时候开始向缺损转变,水满了就会溢出来。 所以最好的状态是小满,小满不满,象征着大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于万物,小满刚好。于人生,小满正好。 又是一个清晨,月亮还没有褪去,依旧在一望无垠的天空停留,这是给那些晚间无暇顾及到月亮的人一个仰望的机会,当然月亮并非这样想,月亮只是缓缓升起,慢慢落下。 如果你一不小心撞见了月亮,就请多看几眼吧,并不是每天都能撞见。那是清晨最好的问候,是清晨给予你的一份礼物,或者是一种动力。 太阳太阳像一把金锁,月亮月亮像一把银锁,这是歌曲《金锁和银锁》。是一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广泛传唱的珍惜时光的、非常有影响的经典歌曲。《月儿像柠檬》则是龙飘飘的经典。 月儿象柠檬 ,淡淡地挂天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