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凡的世界|“实干派”田福军翻身,证明读书很重要

 陈想读名著 2023-09-30 发布于浙江

本文解读《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三章。

前两回我们看到新的省委书记乔伯年上任了。他一上任就进行了下沉式调研,一项是农科,一项是农村和城市民生,都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干部——他需要“做实事的人”。

于是,田福军的机会来了。

田福军在上一次人事调整中,被地委书记苗凯安排调离了原西县,到地区任一个闲职,还好田福军还是有点上层关系的,由省委副书记石钟安排借调到省委组织部参加专项工作。这只是个临时性的安排,其实也闲,但是比起苗书记给安排的“实的闲职”总好得多了。

这一借调,就是一年零三个月了。

田福军记得太清楚了,因为他本身是个闲不住的人。这次借调,主要任务是清查本省和“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而他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去年秋天就已经基本结束了。“从那时以来,他一直像个闲人似的呆在省委第二招待所。”

对那些喜欢“躺平”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不是挺好嘛,闲着还可以领工资。但田福军是个要干事的人。

况且他也不是光闲着,他利用这难得的时光来看书:

这是一个难得的读书机会。他的办公桌、窗台上、床铺间,到处都是书;古今中外,文史地理,无所不有。

就是说,田福军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型干部”,热爱工作,同时也懂得为了更好地工作必须更多地学习。他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触觉,与他热爱学习是分不开的。

我们也知道,孙少平上学时以及到黄原打工后一直在读书,那些书(报刊),主要就是田晓霞从她爸爸田福军那儿拿的。

除了学习,田福军还会想起自己的一对儿女,晓晨和晓霞。不过,他想他们,与通常有一定职权的人会想怎样给他们安排一个好前程有所不同。

他想儿子晓晨,想的是他从小体弱多病,而如今已在大学教书,已在学报上发表了几篇连他这个人民大学毕业的人读着都吃力的学术论文。他感到骄傲。

他想女儿晓霞,想的是她“天性活泼,好动脑筋,而且思路很怪”,并且爱“指点江山”,又有股顽劲,他希望她能考上大学,对世界形成更客观全面的认识。对晓霞,他既感到担心,又十分疼爱和喜欢。

你看,田福军对孩子,关注的重点并不是“安排”,而是“希望”和“欣赏”,尊重他们,支持他们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

我相信如果他的儿女喜欢网络科技,他也会支持他们。那样的话,也许田晓晨或者田晓霞会出现在常州维诚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这样的单位里,为社会提供网络技术和市场相结合的开发解决方案。

实际上,田福军“大半生忙忙碌碌,很少像现在这样闲下来幸福地思量自己的家庭”。但是这种思量绝对不是一种犯罪,作者一段话说得好:

世界上谁能没有这种情感呢?只是因为繁重的工作和艰难的事业,人才常常把个人的情感掩埋在心灵的深处,而并不是这种东西就丧失掉了。不,这种掩埋起来的个人情感往往更为深沉,更为巨大!

当然作家是从美好的角度来说,他针对的是如田福军那样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为人民而工作的人;事实上社会中如他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

至少有许多虽然表面看起来“公而忘私”,却“似公实私”,看起来是大格局,其实都是小算盘。

其实就看他如何打发“被遗忘的时光”,就知道他获得“翻身”的机会是必然的。

此外,他的侄女,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田润叶来看了他一次,说调到团地委的少儿部了。这个调动不走后门是做不到的,不过田福军对此并不知情,帮忙的是润叶的闺蜜杜丽丽的未来公公武得全——他是地区人事局副局长。

田福军“尽管润叶是走后门调动工作的,但他不愿指责侄女”,他理解润叶,“他知道润叶和女婿合不来,婚姻很不幸,不愿在原西呆了”。实际上他本该亲自帮她调个工作,但连他自己的工作都没着落啊。

我想,对此大家都是理解的。毕竟那时候的环境跟现在不好比。

除了读书和想想儿女,田福军偶尔还去省作家协会找老作家黑白说说话。他们是相识二十年的“忘年交”,见证了时代从“黑白颠倒”到“黑白分明”的变迁。

只是令人感慨的是,如今“黑白已经六十三岁,由当年的老黑变成了黑老;他自己也已经四十六岁,由当年的小田变成了老田”,而“老田”就这样闲在这里,却也总让人烦恼。

幸好转机马上出现了。

省委乔书记亲自和副书记石钟来招待所看田福军。主要是“3个一”:讲了一段回忆,讨论了一个话题,做出了一个决定。

先说回忆。

原来乔书记早就知道田福军了,据他回忆,他一九五七年在农业部的时候,分管过一段内部刊物的工作,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一个叫田福军的学生,给刊物写过几篇很有质量的文章,有两篇他还给写过编者按语。

乔书记当年还曾想让田福军毕业后到农业部工作。毕业就进部委工作,一般人恐怕连梦中都要笑醒吧,结果当年的“小田”却执意要回黄原工作。

你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关系”,但这又不是一种派系甚至人身依附角度的“关系”,而是一种在共同志趣和能力欣赏基础上形成的“关系”。

田福军也是经乔书记回忆才记起这事,沧海桑田啊!

再说话题。

就是田福军十分关心的,孙少安在双水村试验却因田福堂举报而失败的“联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田福军再一次坚持了必须推行的观点。而乔书记他们,是来确认他是否有决心。

最后讲决定。

乔书记让田福军回黄原去担任行署专员。

无论是原西县前革委会副主任,还是黄原地区农机站站长,与地区行署专员之间的跨度都实在太大。

但我相信,我们都会理解乔伯年书记,这是非常关键的转折期,不打破既有的格局,是无法建立新秩序的;我们也会为田福军高兴,他终于有事做了,而且是如乔书记一样,面对的是艰难的使命;而根本上,我们会为黄原人民高兴,为原西县双水村的孙少安高兴,因为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终于迎来了曙光。

而其中,田福军的“翻身”,与他始终热爱读书勤于思考有关,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吧。

本章就说到这里,下次我们来看田福军回黄原,你会看到不少有意思的事情。

有任何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诚荐一个触角细腻的读书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