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退出中央苏区1 广昌失守后,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洞开,强敌日益深入苏区腹地,苏区的面积越来越缩小,红军已失去在内线打破敌人“围剿”的可能。但是中央仍要我们同敌人硬顶,从4月底一直顶到9月末放弃石城为止。从“分兵作战”、“两个拳头打人”,发展到和敌人硬顶,这是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悲剧性的演进。它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7、8两个月“六路分兵”、“全线防御”的阵地战。 7月上旬,敌北路军以31个师的兵力向瑞金方向进攻,与此同时,又抽调两个纵队抢修广昌飞机场,赶筑广昌到白水(今赤水)的公路。8月下旬,敌军将“中央炮兵旅”的卜福斯山炮调来向我阵地试射。红军在广昌、石城间的驿前地区顽强地展开阵地防御战,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的战斗场面: 高虎垴战斗。我三军团五师坚守阵地,在四师和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协同下,血战三天,寸土必争,迫使敌军以伤亡3000人的代价(其中团以上军官五人)推进3000米的距离。 在万年亭主峰阵地上。我五师十三团第三营,在十三、十四两团的协同下,多次使来犯的敌军陷于火网之中,连敌人也承认:“冲到鹿砦内者无一生还,鹿砦外者,死伤过半”。五师政委陈阿金,军团卫生部长何复生为此献出生命。 8月底,红军在纵横20华里的阵地上全面抵御,其中蜡烛形和保护山两个阵地的战斗最为激烈。指挥蜡烛形战斗的是红四师十团第三营营长张震。他们从清晨坚持到中午,野战工事打塌了,就凭交通壕坚守,直到弹药将尽才奉命突围。“模范第八连”幸存20余人。坚守保护山阵地的十二团第五连,大部分战士在阵地上壮烈捐躯,他们不愧是全团闻名的“红五连”。在驿前街以北的阵地防御战中,红军伤亡干部600多人,战士1700多人。敌军左纵队的第八十九师,被红军打得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退出战斗。 第二阶段,是从运动防御到退却转移。 在敌军紧缩包围圈“竭泽而渔”的部署下,8月底,中央苏区只剩下瑞金、会昌、雩都(今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了。我们正在驿前布置防务,中革军委来电称:驿前是“扼守或放弃由彭、杨根据战况决定”。自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这还是中革军委第一次授予下级机动权的指示。可惜这时我们已经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了。9月上旬,又电示彭、杨,要进行“运动防御”,阻敌于石城以北,“但不要准备石城的防御战斗,而应准备全部撤退”。9月中,进一步指示彭、杨:陈诚已相当知道我部署和工事配系,“现防御阵地部分失去时,应有秩序地退却和转移。”到27日,军委下令彭、杨:“放弃石城。”石城陷落时,蒋介石不可一世地宣称:“对消灭共产党,本人已有极大信心和把握,当在不出两月内见分晓。” 10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革军委命令:红一、红三、红五和红八、红九军团将阵地交给地方武装接防后,向瑞金、于都、会昌地区集中;红三军团在14日前迅速补充兵员、干部和弹药,完成部队整理,准备突破敌人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作战。红军奔向何方?战略方向是什么?政治工作怎么进行?一概没有指示。这样,中央苏区只留下1.6万多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争,中央红军被迫走上长征的道路。 我在中央苏区近两年时间,正是苏维埃运动后期。如果说,在这以前,由于临时中央远在上海,由于毛泽东等的抵制和革命根据地内传统影响的深入人心,四中全会以来的“左”倾错误还没有能在中央苏区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那么,临时中央进入苏区后,在博古等直接控制下,就在中央苏区内全面地推行了打着国际路线旗号的极左错误,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