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2023-09-30 | 阅:  转:  |  分享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案例作业概述操作要点安全管理01020304目录CONTENTS01PART事故案例近年来,在有限空间作业前未进行风险识
别,未进行有毒气体检测,作业中缺乏个体防护装备,事故后盲目施救等原因,化学品中毒窒息事故屡见不鲜,教训极其深刻。20XX 年化工事
故类型分布情况从事故类型的分布情况看,中毒和窒息事故起数最多,其次是爆炸和高处坠落;从事故死亡人数看,爆炸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
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事故.中毒和窒息、爆炸、高处坠落是化工事故的防范重点,爆炸事故要着力防范化学爆炸事故。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0
XX 年化工事故类型分布情况中毒和窒息事故32起,死亡39人,分别占18.2%和17.5%;对有限空间的辨识存在误区2015年3月
18日,海南省儋州市蔚林橡胶公司在清洗无盖废水池时发生中毒事故、死亡3人,该公司认为这种敞开式的池子不属于有限空间,更不会导致人员
中毒。涉及硫化氢的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不到位2014年至今,近一半的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都是硫化氢中毒引起的,因搅动造成沉淀物中的
硫化氢气体逸出,从而导致中毒事故发生。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不重视2014年9月4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引镇街道北留
村腌菜厂在腌制池打捞腌制蔬菜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死亡4人。作业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2015年1月14日,云南红河金珂糖业有限责任
公司清洗糖浆箱时发生中毒事故、死亡4人,虽制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未按要求进行作业审批。盲目施救导致人员伤亡扩大问
题突出5月31日,河南省周口市德瑞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在清理淤泥作业过程中1人中毒,之后有12人相继参与施救,因施救不当导致4人死亡、
2人重伤。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近期事故近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02PART作业概述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
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
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分类密闭设备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如储藏室
、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有限空间的识别有限空间有哪些危害?电力危害交通危害密闭空间(沙井)进出点位于行
人道或马路上时,工作人员会有被车轮撞倒的可能,其它人士也会有跌下密闭空间的危险。沙井附近需设置适当的围栏。燃爆危害中毒窒息机械危害
生物危害密闭空间内工作可能会感染到各类细菌和病毒,甚至由昆虫、蛇、老鼠等引起的生物性危害,在地下污水渠工作的工人应该穿着覆盖全身的
保护衣物;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等当可燃性气体浓度超过最低爆炸限度的10%时;当空气中易燃性粉尘相
对集中,从而使可视距离在、1.5米以内模糊时;当氧气浓度在23%以上时。受限空间内可能有各种机械动力、传动、设备,若处理不当、操作
失误等,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受限空间内可能有各种电气设备,若处理不当、操作失误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硫化氢中毒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03PART
操作要点有限空间作业“十大安全操作要点”1、制定作业方案企业在进行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
、控制危害的安全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方案中要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
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并且在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现场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
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2、作业审批作业前,作业人员按照本企业制定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文件应存档备
案。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作业现场区域的管控在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并在
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有限空间作业“十大安全操作要点”4、安全隔离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
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5、清除及置换当有限空间内残留有挥发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物质时,需
要使用水、水蒸气、惰性气体或新鲜空气进行蒸煮、清洗、置换或吹扫。当使用前三类介质置换后,应进行充分通风,防止有限空间内缺氧。6、通
风和检测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先对有限空间进行充分通风。通风管应置于有限空
间中下部,进行充分通风,且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通风后,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以及其他有
毒有害物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气体浓度如不符合标准情况,应重复通风检测程序,直至符合要求。有限空间作业“十大安全操作要点”7、个人防
护用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穿戴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安全绳;当作业环境较为复杂,仍存在危险的情况下,应使用送风式长管呼吸器或钢瓶式
空气呼吸器。8、作业与监护(1)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2)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并且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
连续监测。(3)监护者应坚守岗位,与作业者进行持续的沟通,全程进行持续监护,不得脱岗。 (4)当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气体检测报警仪
报警等情况下,应及时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有限空间作业“十大安全操作要点”9、交叉作业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1
0、作业结束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注意事项:1、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
业开始前30分钟。2、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3、作业场所存在可燃
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04PART安全管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空间的隔离有效的隔离是保证作业风
险受控的前提。隔离按对象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物料的隔离,一种是能量的隔离。1、常见的物料有效隔离方式有盲板、拆下一段管线等,这项
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阀门的不可靠性和隔离的全面性。阀门不可靠性表现在阀门有可能出现内漏,也不好判断是否关到位,同时阀门的状态很难保证在
整个作业过程中不发生改变,存在人员误操作的风险;隔离的全面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盲板没有加全、有漏加的情况,这就要求严格执行方案、严
格执行盲板编号制表及作业许可多重确认制度,保证应加的盲板逐一落实。2、常见的需要隔离的能量主要是电和热,与作业空间相关的电气路线要
有可靠的断开,对于断开的电气部位要挂牌、上锁,对于热的隔离也是如此。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空间内气体的检测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结果是识
别作业风险及选择防控措施最重要的依据。这项工作要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1、取样代表性:取样科学设点、规范取样,确保采出的气体样品最大
限度地代表空间内气体的状态。2、取样的时效性:取样时间与人员进入空间的时间差尽可能缩短,在这段时间内空间的气体状态不应发生重大变化
,如果有,应重新取样分析。3、结果的执行力:对照检测结果,严格执行判定标准,不违章指挥,不强制蛮干。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环境的准备1
、通道准备: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的重要因素就是进出口受限,因此对进出通道的准备至关重要,设置并保证通道尽可能的便利,不但可能提高作
业的效率,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也显得至关重要。2、照明准备:良好的照明是作业高效安全开展的重要保证,在使用安全电压的前提下,保证良好的
照明是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要特别注意顺序问题,搭设照明设施常常是进入受限空间的第一步,要在其他工作准备就绪后开展。进入受限
空间作业前环境的准备3、通风准备:强制通风与自然通风相比,可以有效降低空间内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的风险,同时提升空间内空气质量,对提升
人员作业效率、延长作业时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项工作中应注意空间内气流路线的设计,如果气体可能含有易燃易爆的成分或粉尘,应选择防爆
的通风设备。4、通信准备: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监护、监控、监管工作都很难落实到直接作业点,从应急的角度来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措施的难
度也很大,因此可靠连续的通信十分必要,同时在空间内作业人员的通信设备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防爆、防尘等性能。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人员的准备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除常规安全教育外,应有针对性的教育,特别提醒他们对于进出人和物的登记、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置与撤离等。在实际作
业时,每一天第一个进入空间作业的人员应设置安全绳及救生三脚架等应急设施。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监护人的职责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较其他作业
监护人责任更多,要求作业监护人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所以应当选派责任心强、业务能
力强的岗位人员担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2、进出空间的人和物品登记核对;3、保持与空间内作业人员通信;4、
作业过程中定时对空间内气体状态监测;5、配备应急装备,作为应急处理及救援的第一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后作业结束后,应根据进出人和物品
登记表检查是否有遗留;如果进入通道并不立即关闭,应及时安装规范的封闭器,防止无关人员误入。严禁不审批开展作业。针对可能逸出硫化氢等
有毒有害气体的清淤、清污、维修等作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重点确认相应防护措施,确保作业现场有持续稳定的机械通风,并配备空气呼吸器等
个体防护装备和应急装备。在排查出的每个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或设备附近设置清晰、醒目、规范的安全警示标识,标明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警示有限
空间风险,严禁擅自进入和盲目施救。企业应该怎么做?全面辨识本企业有限空间掌握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管理台账并报送属地安全监管
部门。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开展安全培训,确保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熟知并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有关规定,
确保作业人员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方法。企业应该怎么做?加强应急演练,杜绝盲目施救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
应急防护装备,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有关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的认识,加强现场安全监护,发生意外进行科学施救,杜绝盲目施救
。参加有限空间作业专题安全培训制度管理企业要对有限空间进行识别,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
理台账并及时更新。长期存在风险的有限空间,需设置醒目的标志、标示。建立作业台账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严格作业审批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建立六项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1)安全责任制度(2)应急管理制度(3)审批
制度(4)安全操作规程(5)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6)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建立管理制度123456789101112制度管理作
业安全要求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1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
措施告知作业人员2采取可靠隔断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3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
测、后作业”的原则4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5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6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7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
讯联络8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9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10作业管理作业安全要求建立有限空间
作业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有限空间作业时的负责人11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严防未经审批就盲目作业的行为12建立有限空间作
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作业过程安全管理13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14建立有
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有了应急救援的制度和预案,并事先进行应急演练15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让员工知道如何做才是安全的1
6作业管理辨识有限空间,确定其数量、位置和危险有害因素,并建立管理台账,有变化的及时更新。评估作业环境,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
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作业方案,并经相关负责人批准。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将作业
方案、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
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先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再检测氧气、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
等浓度,确保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后,再开始作业。作业管理平时作业前有限空间作业正确施工流程14765封闭场地危害评估
23通风换气施工方、组织方、属地方、安全监督方签署作业许可,并共同完成“作业分析表”以及“受限空间作业许证”,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
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打开人孔进行自然通风,一段时间后进行空气检测,确认作业空间内有毒气体已排除干净;随后,在人孔口张贴警示标识并上
锁,禁止外人进入该空间。一是属地方为防护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品
。二是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4配备防护设备解除封闭56施工过程
中,外部监护人须每隔15分钟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每隔两个小时对施工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复测,每次复测结果均作详细记录。沟通复测作业结束
后,须施工方和监护人把票交给属地安监人员,安监人员对人孔进行警戒隔离,再次上锁,现场所有器具带走。7结束工作作业管理作业时进入密闭
场所作业前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并且填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经所在单位安全部门审核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作业。确认可能发生
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场所,在这些场所悬挂或张贴警示标志。?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样表)审批与检查有限空间作业检查表(样表)审批与检查
审批与检查一旦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中断时作业结束后作业结束后,作业
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12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人员发生中毒、窒息等危险后,
外部监护人应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展开救援,切忌前赴后继式施救。监护人及属地安监人员成功救出被困施工人员,由等候旁边的急救车将其送往附近医院。属地安监人员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锁,防止其他人员无故进入影响救援工作。外部监护人迅速将外部准备好的防护设施穿戴整齐先行实施救援。若施工人员仍有意识,监护人员可在外部直接传递通气式呼吸器面罩,使其自救;若施工人员已失去意识,监护人带面罩进入作业空间进行救援。监护人接到呼救信号后,及时发出警报,通过对讲机向属地安监人员请求支援。作业空间内施工人员发生中毒、窒息等危险,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自行及时通知外部监护人,或者外部监护人按时进行沟通复测,及时发现事故。施工过程中,外部监护人严格执行每隔十五分钟与施工人员沟通一次,每隔两个小时对施工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复测。施救程序培训管理告知员工: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让员工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教会员工: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教会员工: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谢谢观看
献花(0)
+1
(本文系安全工程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