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跖草

 一帆csp 2023-09-30 发布于广东

鸭子是啥?鸭子,在你眼里,它们就是一群嘎嘎叫的水鸟,或者一种美味的食物,或者一种可爱的玩具。
在我办公桌上,在我车里,都各有一只俏皮的小黄鸭,没事我就喜欢捏捏它,听听它“委屈”的叫声。

在植物世界里,也有不少以鸭起名的植物,比如鸭嘴花,鸭脚木,鸭舌草,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今天就聊聊它呗。

估计鸭跖草大家都会读,可是未必个个都会写,因为“跖”、“柘”、“拓”好多人分不清, 它们分别读成zhí、zhè、tuò,“跖”意为“脚掌”,有人说因草叶子的形状长得像鸭脚掌而得名,貌似有点牵强,不过这“跖”字还能当动词用,意为“踩踏”,有人说鸭跖草多生水畔,鸭子频繁出没,是不是有道理?!
鸭跖草,鸭跖草科、鸭跖草属—年生披散草本植物。古时称之碧蝉花,鸭跖草还有“蓝胭脂草”“翠娥花”“翠蝴蝶”等名称,说的当然是它的形态。鸭跖草叶片似竹叶,茎有节,因此还被称为淡竹叶、竹叶菜、竹芹菜。
鸭跖草的学名是Commelina communis L.,其属名Commelina 来自Johan Commelin,他是阿姆斯特丹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是赫赫有名的植物学家,据说属名还包含了他的侄子Caspar Commelin,种加词communis 是“普遍的”,说明它分布广泛,跟我们说的“大路货”同理。

鸭跖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甘肃以东各地,在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

鸭跖草真的就是大路货,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不过呢,鸭跖草家族很大,很多种容易混淆,在我们身边,也许你见到的鸭跖草并不是本种,有可能是它家的饭包草或者竹节菜,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吧,我自己也没用心去区分它们,就一直搁置在相册里,直到小丸子老师的滴水岩,那一丛丛耀眼的鸭跖草挑起了我的好奇心。
入了植物圈发现植物的分类挺有趣的,同一个科的植物形态各异,比如酢浆草科,就有阳桃那样的大乔木,紫葳科也是有藤本有灌木有乔木,而鸭跖草科的植物感觉都是草,甚至叶片都很一致,像“竹叶”。虽然我今天才记录本种,可我记录过它家的兄弟姐妹还不少,比如杜若、吊竹梅、紫竹梅、白雪姬、聚花草、紫背万年青、直立霜泪花、白花紫露草、油画婚礼吊兰等等,留在相册就更多。

总的而言,鸭跖草科在南方很多野外种,也很多应用在园林绿化中,它们挺受欢迎的(突然想是不是得收集一下它们了)。

鸭跖草虽然为林奈老先生命名,可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在我国古代,它不叫鸭跖草,它有个更好听的名字:碧蝉花。
宋代杨巽斋在《咏碧蝉花》里描绘到:“扬葩簌簌傍疏篱,薄翅舒青势欲飞。几误佳人将扇扑,始知错认枉心机。”蓝色花瓣舒展上扬,如同蝉翼般振翅欲飞,惹得美人挥扇扑之,这里的“碧蝉花”就是鸭跖草,此外,鸭跖草还有“蓝胭脂草”“翠娥花”“翠蝴蝶”等颇有诗意的别称,把这种小花衬得清丽脱俗,仙气缭绕。

古时鸭跖草之所以为人喜爱,主要原因是它可以用来染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了用鸭跖草染色的一种方法:“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青碧如黛也”。除了用来作画,这种蓝色汁液也可以用来染小型物件,比如宋人董嗣杲所作的《碧蝉儿花》一诗说道:“分外一般天水色,此方独许染家知。”

我的身边不乏鸭跖草,它们大都长在潮湿的溪水边或者沼泽地里,大都是零星分布,而在滴水岩的它们,颠覆了我的认知。
难怪小丸子老师把滴水岩当成了它的“坛城”,这里的生态非常神奇,大家都可以从这个图片上面看出来,表面上,这是光秃秃的岩石而已,上面的植被,不是很丰富,在这些岩石的表面,只有一些低矮的苔藓,一些小草本,旁边是一些灌木。然而,一年四季都有它的精彩,春天的老鸦瓣,夏日的蔷薇,秋天的绵枣儿和鸭跖草,冬天的东南景天,它们都长成一丛一丛的。
这个秋日,本来只是为绵枣儿而来,可这里的绵枣儿却与鸭跖草是像一对情侣般相依,长得非常的壮观。这里水分并不足,搞不懂为啥这样的丹霞地貌能长出大片大片的鸭跖草,感觉它就是为了陪伴绵枣儿而生的。
我们是清晨五点多到达它们身边的,鸭跖草早就从梦中醒来,它们的茎柔软而匍匐,生命力异常顽强,如同地毯般铺在滴水岩的岩石上,它们的叶似翠绿欲滴的青竹,最精彩的当然是它们的花了,清晨的它们一朵朵完全绽放了,犹如振翅欲飞的蝴蝶,萌感十足。

日本人称鸭跖草为“露草”,大概是在露水中绽放的意思吧,它们虽然灿烂,可是花期很短,清晨顶着朝露开花,夜幕降临时便凋谢了,只留下一个蚌壳般的佛焰苞片。

对,鸭跖草有趣的苞片不能漏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鸭跖草:“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有角如鸟嘴。”这里的角指的是它的苞片,美丽的蓝色花朵就是从这个苞片中开出来,花朵凋谢之后,种子也结在苞片里。打开苞片,可以看见里面有多朵花,待放的花朵,或者已经枯萎的花朵都会藏在苞片之中。
它的苞片如蚌壳,也如一颗心对折,上面有清晰的网纹脉络,不看花,单看苞片也很好看。

竹叶蓝花,是鸭跖草最大的特征。鸭跖草花小,被绿色鸟喙状的佛焰苞半包着,两枚靛蓝色的花瓣高悬张扬,下方“藏”着一枚半透明的小花瓣,萎缩而早落,甚不起眼。
鸭跖草的花,代表了它的智慧,小丸子老师拿起一朵花,跟我说起它们的传粉机制。

前几天在群里,也恰恰看到周欣博士说起它们的传粉机制:鸭跖草只有6个雄蕊,却分了3层。最远端2个一层,我们称作1和2,他们形态正常且可育。中间的3单独一层,可育但形状怪异。4-6一层,形状怪异颜色醒目,并且不可育。鸭跖草如此大费周章,其实是为了利用4-6的不育雄蕊来吸引昆虫造访,昆虫啃食这些不育雄蕊时会把下面可育雄蕊的花粉携带在身上,从而帮助鸭跖草成功传播花粉。听说在没有昆虫造访时,雄蕊3会缩回去自花传粉,实在是妙不可言!

图转自微博“一枚博物爱好者”
鸭脚草中主要含有香豆精、皂苷、氨基酸、黄酮、香豆素、挥发油和油脂,还含有左旋-黑麦草内酯、无羁萜、β-谷甾醇、对-羟基桂皮酸、胡萝卜甙、D-甘露醇、绿原酸乙酯、原儿茶酸、核桃苷、柚皮苷、反式咖啡酸及正三十烷醇等。
鸭跖草属于一种中药材,能够起到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野草离离》中记载:它的茎叶似竹,民间称之为“碧竹子”“竹叶菜”。嫩叶可食,若为毒虫恶犬所伤,将茎叶揉烂出汁,敷在伤口处,可以解毒消肿,所提取的汁液也可以用来治疗毒疮,无论咽喉肿痛或是痔疮,取汁液涂上,都有效果。

民间也有将鸭跖草与红小豆煮水饮用之法,消暑利水。而在《病因赋》一书中记载着:“如果出现舌尖红、脸红、尿的,随便在溪边拔点鸭拓草、火炭母、白花蛇舌草或溪黄草,一味、两味、或三味、揉成一团,放在锅里煮喝了便能祛热”。

鸭跖草是—年生披散草本植物,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

它的叶如竹叶,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

花梗花期长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及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约1厘米。

▼ 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月裂,种子4。

▼ 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我们身边有两种鸭跖草的混淆项,饭包草和竹节菜,乍一看非常相似,但前者的叶形与鸭跖草不太一样,后者则有三片蓝色花瓣,可以区别。

▼饭包草 Commelina benghalensis L.(以下三图)

鸭跖草科 鸭跖草属

▼ 竹节菜 Commelina diffusa Burm.f.(以下三图)

鸭跖草科 鸭跖草属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
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花梗长仅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过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近1厘米。

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爿裂,有种子4颗。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中文正名 鸭跖草

拉丁学名 Commelina communis L.

别名  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目   鸭跖草目

科   鸭跖草科

属   鸭跖草属

种   鸭跖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