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尊平 这是一个在句容南乡曾孺幼皆知的真实故事,传至我的耳朵中时,早已不知被喜欢传奇的舌头们再版了多少次了。 那是七十年代初的一个阳春三月,正午的日光端照在郭庄乡(当时唤作公社)简陋 的汽 车站上,头二十位心急火燎的乘客全然无心欣赏周围一片充满诗意的油菜花,只是不耐烦地 眺望着远在天边的公路尽头。 那年头,长途客车就像城市主妇不尽职守的独生儿子,一天仅下乡露一回面,还特爱迟到 。 人群中,最最焦心的,莫过于这位身着红色罩衣的姑娘了。她长得百里挑一,就凭这点资本 ,媒人给她牵了根线,使她有了位在很遥远、很遥远地方吃军饷的兵哥哥。那时的兵哥哥和 现在的“款爷”一样吃香,故她虽未和他见过面,只是在信中一来二往地谈过几句家常话, 但早已在心里一百次地肯出嫁了。如今梦中的他即将变成眼前的他,红姑娘怎能不望眼欲穿 呢? 直待脾气最好的乘客都骂过三遍祖奶奶后,客车才终于如同小脚老太缓缓地踱来了。车门刚 拉开,红姑娘的眼帘里立即闯进一张英俊的军人面庞。啊,是他!准是他……红姑娘幸福得 快要昏晕了! 英俊的军人也兴奋得两眼放射出幸福的豪光,他迫不及待地冲下车,“啪”,一个极其标准 的立正、敬礼,这才轻轻言道:“对不起,车子在半道上抛了锚,劳你久等了。” 红姑娘羞涩得面如桃花,过了半响才笑道:“饿了吧?我妈还在家等你吃中饭呢!”说着,便 要帮兵哥哥拎行李包。兵哥哥哪里肯让,倒是顺手牵羊地挽住了她的一条胳膊。红姑娘想抽 也抽不出,只好任由他“轻薄”了。 五十来年前的乡下人,那见过这般“新潮”?一个个全探头探脑,指指戳戳,半是羡慕,半是妒 忌。兵哥哥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依旧泰然处之,我行我素。 即至红姑娘快要把兵哥哥领进家门,才偶然发现兵哥哥竟身着四个兜的军装。由于当时取消 了军衔制,官兵之间的区别仅在军装衣兜的多寡上。她欣喜地道:“你提干了?怎不写信告 诉我?” 兵哥哥挺纳闷:“怎么?我大姨当初没告诉你?我早就是副连级啦!” “你大姨?你大姨是谁?”红姑娘更纳闷。 三盘两问,俩人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瓜葛!只是一个接错了人,一个 被人错接了! 正当双方万分尴尬之际,红姑娘家的亲人出来迎接“毛脚女婿”了。得!你纵有千张口,万 条舌,又如何解释法?两人只好从万般不自在到顺其自然了。这一路杏花村,已使双方的感 情升腾至青云之间,此刻又骤降入深谷,谁能受得了?再说,他俩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挽手而 来,忽然陌生成了路人,岂不令人笑掉大牙?只好潇洒错一回啦…… 下晚,公社专管发放结婚证书的干部老张匆匆跑至红姑娘家,奉命要人来了。 原来,中午的客车上坐了一位官哥哥,还另坐了一位兵哥哥。红姑娘的兵哥哥因坐在车厢最 后面,只好等乘客下完了才下车。那位4只口袋的官哥哥在给红姑娘敬军礼时,他在车上看 得 一清二楚,红姑娘充满柔情的目光,他也瞧个正着。他正在“取经”,有个人忽在车下轻扯 他的提包。他低头一看,一个穿绿衣裳的姑娘正在为他接站哩! 绿姑娘脸嫩,接站时不敢站在人前。红姑娘被官哥哥挽走时,她不是没犯过疑惑。可转念一 想 :他二人准挺熟,要不然怎会一见面就拐起了膀子?再看车上还有个兵哥哥,便认定了这个 。最具戏剧性的是:绿姑娘与自己的未婚夫也仅是几封的书信浅浅之交! 绿姑娘循规蹈矩,领着兵哥哥一前一后地回到自己的家。媒人大伯一见傻了眼,忙拉过侄女 儿至一旁小声问道:“你怎领错了个两只兜的生人家来?我可是替你找了个4只兜的!” “这……”绿姑娘目瞪口呆。 大伯觉得侄女吃了两只兜的亏,一边着人打发走了不相干的兵哥哥,一边派人查寻相干的官 哥哥。可官哥哥已成了有“第三者”的“陈世美”,不肯再认“前妻”了!而红姑娘也觉得 “覆水难收”,索性生了“歪打正着”之心。红姑娘的亲友们则觉得赚了两只兜,实在上算 之极,自然也不肯放人。 绿姑娘的大伯一气之下,告到了公社。 公社专管发放结婚证的干部老张,胖墩墩的,绰号 “弥勒佛”。他摸摸自己腆着的大肚子,左右为难地说:“牛过了河,你让我怎有本事拽住 它 的尾巴拉回来?再说,姻缘本是前生定,这也是天意啊!依我看,索性让你侄女儿将错就错吧 …… 大伯仍觉得吃亏:“若错个4只兜的,我也就认了,可他才两只兜!” 其时,两只兜的兵哥哥恰也在场,他忍无可忍,也仿效官哥哥,“啪”地一个立正、敬礼, 然后正色道:“大伯,您认不认我做侄女婿没有关系,可不能只认兜,不认人!您的侄女儿 难道说只是嫁给衣兜的吗?” 大伯无言以对。回到家,他叹了口长气,对侄女儿学说了一遍。绿姑娘听后眼睛忽一亮:“ 大伯,他真是这么说的吗?就冲他这句话,我……我认了!” 后来,红姑娘和绿姑娘在同一天被晋升为大嫂之职,官哥哥和兵哥哥又在同一天返回了部队 。所不同的是,红大嫂以后生了个丫头,绿大嫂以后生了个小伙。 据说,再后来,红大嫂和绿大嫂分别去部队探亲,竟又在公社车站见了面。红大嫂指着绿大 嫂,笑着对女儿道:“丫头,你可投错了胎,她才该是你的亲娘哩!” 绿大嫂也不甘 示弱,指着 红大嫂,笑着对儿子道:“娃子,她抢走了你爸爸,今后你长大了,不能吃这个亏,要把她 的女儿给夺回来……” 两个小孩子莫名其妙,眨着两对明亮的大眼睛,一再追问:“妈,你和那阿姨说的是什么啊 ,我们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周围知情的人则笑得前仰后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