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一秋、春去秋来又一中秋佳节来临!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总是那么美好,一轮明月寄托了思念、希望、团圆……从古至今一直被吟颂。翻开一个个属于中秋的故事,每一页都是谱写着思念和祝福。 十五的月亮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古有嫦娥奔月的传说,让这轮明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后有诗人学者借此抒情寄相思。幼时朗朗上口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出外工作明白,那是李白在外对家乡的思念寄托给了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借明月抒发了他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把明月写的如此之美,美得让人惊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时的月又是那么的孤单寂寞。 虽然说,中秋节是团圆节,事实上在中秋节真正团圆的人并不多,有多少人们仍在忙活着自己的工作,忙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团圆的月饼,样式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精致,品牌越来越高档,花色越来越创新,包装越来越豪华,可吃起来再也没有父母亲手做的老月饼香甜,除了回忆却怎么也勾不起我的食欲。吃月饼对我来说,好像这么多年在数量上都差不多,年少时家里穷没钱买,只能少吃,人到中年家里富裕了,吃月饼只是寄托,是一种象征。吃月饼早已没有了原本的含义,只是让我们留住心中的那份美好,留住月饼固有的那份怀念。 也许,月饼仅仅是中秋节的一种应节食品,不是值钱的东西,但它凝结着的团圆之情,却是千金难买。说实话,月饼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总有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是团圆,是思念,是吉祥团圆的象征。月饼,作为礼物,有承载情感的功能,平时难以见面的亲人和朋友在月圆前夕,相互赠送月饼,表达情意,月饼像信使一般走亲访友。月儿不圆,脚步不止,想起来也甚是有趣。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妻子还是会用盘子放些月饼、水果等物品,摆在院子中央,祭拜月仙,虔诚地让又亮又圆又大的月亮品尝,以此留住过中秋节的那份怀念。 我想,无论儿时的美好回想,还是如今物品丰厚的年代,我们吃的不仅仅是月饼,过的也不仅仅是中秋节,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的盼望,对团聚的一种希冀吧! 我喜欢中秋节,每年她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的假日又连在一起,我真诚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人民幸福生活越来越好! 编辑:李瑜;校对:梁德新; 策划:周华景;责编:夏鸥;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谢汉辉,常用笔名:寒花散飞。广东梅州人,目前,常住浙江省杭州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