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黄绮珊和曹轩宾共同演唱歌曲《江水谣》,歌声悠扬婉转,动人心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通过独唱、对唱、交响乐演奏、舞蹈等20多个精彩节目,合力呈现了中秋团圆与家国情怀相融的温馨氛围。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中秋晚会从节目创意、风格到节目创排、演员搭配,再到包装形式,都精准洞察到观众的内容需求,向更唯美、更深情、更浪漫的方向升级,以期为中秋节营造更为浓厚的节日氛围,在与时俱进间展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与韵味。这一创新画风的落定也得益于导演组在主题、视觉、内容等维度的差异升级,为今年的秋晚带来了新的价值注脚。 ▍更多文化意象,更多表现形式 因主办地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此次中秋晚会紧紧围绕长江文化谋篇布局,分设上篇《月涌大江》、中篇《江水三千》、下篇《江月年年》三个篇章。 据导演组介绍,三大篇章取名灵感分别来自“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均取自古人描写长江且与月圆、思乡、家国情怀相关联的诗词名句,以期在豪迈的气势中抒发乡愁思念、厚重情怀,以此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通互鉴。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这一标签下,宜宾不仅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更是依托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极大延展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正如主持人所说:“宜宾是一座被诗酒茶香、翠竹朗月眷顾的城市。”故而,今年的秋晚在延续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创新围绕“诗、酒、月、水、竹”五种文化意象展开,并在文化意象的具体运用上,展示多元化的表现手法。 一是将诗词文化巧妙融入到了歌词中。以“诗”这一意象的运用为例,从宋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改编的开场节目《江水谣》,到融入了《天净沙·秋思》的《来甦·秋思》和《故乡》,从融入了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光亮》,再到根据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改编的《过山》,以及改编自“诗仙”同名诗篇的《把酒问月》——晚会将这些大众熟悉的古诗以音乐的方式表达,彰显了更丰富的传播价值。 二是将水、竹、月等文化意象融入到舞美中。从“长江干线航道零公里”的全景式呈现,到“水舞台”的升级打造;从将真实的竹林融入舞台,到利用光影营造穿行深山竹林的视觉效果;从《儿时》舞台利用树木和水中倒影形成的一把吉他,到LED 背景屏的半轮明月与水中倒影所形成的一轮圆月,这些无不是导演组将传统文化意象在秋晚舞台上的创新呈现,不仅与节日氛围感相呼应,更极大丰富了整场晚会的文化底蕴。 三是基于地域特色,运用文化意象还原经典场景。宜宾有着四千多年的酿酒史和近一千年的曲水流觞诗歌史。井柏然、郁可唯所带来的《不染》就在四川宜宾崔科山下的流杯池拍摄,舞台再现了王羲之于《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曲水流觞意境,不仅与把酒赏月的节日习俗相和,还为宜宾本土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带来了新表达。 在“双节双喜”的背景下,此次中秋晚会还着力于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的相融相生,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启航新征程、“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等年度热点以艺术化的方式在晚会中呈现。 以《万里梦同心》的表演嘉宾阵容为例,除了中国歌手谭维维之外,观众熟悉的歌者迪玛希来自哈萨克斯坦,还有三位来自喀麦隆、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的乐手。这样的跨国组合正是“相知无远近,万里梦同心”的真实写照,亦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积极回应。 “月圆人圆,国泰民安。”不仅与长江文化交织,还与时代元素相融,总台中秋晚会在创新表达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宏大叙事与兼容并蓄的视角,着力书写与节日相关的地域文化与时代故事,彰显出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也大大提升了晚会本身的新鲜感与可看性。 ▍更多场景点位,更多视听惊喜 “心有大风景,月照暖人间。”此次中秋晚会主舞台设置在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旁的长江公园,也是“长江干线航道零公里”处,故而此次舞台设计以大舞美为主概念,采取通透结构的主舞台设计,配合周边环绕的可动屏幕,以及环绕式布光和镂空结构的灯架布置,做到最大程度地利用三江口长江公园以及周边美景,让观众听三江涌浪、赏三江映月、看三江汇流,留下别样的中秋记忆。 基于此,多点位立体舞台组合,并实现四个演区拍摄,是此次中秋晚会的一大特色。 一方面,多景别的转换,带来如MV般的视觉观感。以《我们同唱一首歌》为例,袁娅维、吴克群(中国台湾)、王祖蓝(中国香港)、麦嘉欣(中国澳门)这4位表演嘉宾位于不同的方位,让镜头如MV般丝滑切换,最终当嘉宾们从四面八方齐聚在舞台上时,使“穿越了海峡,两岸从来是一家”的理念得以具象表达。 再看孙悦 30 年首次以对唱形式演绎的《祝你平安》,拍摄场景亦有列车、树林等不同的场景切换,其间还穿插了三江交汇处的空镜头,在运镜与站位上颠覆了传统的对唱形态,呈现出跨时空对话之感。 另一方面,今年秋晚还首次实现了四个演区拍摄。这些演区均是宜宾当地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地标,在合力营造中秋节的氛围感之时,亦创新了节目自身的打开方式。像毛晓彤、好妹妹所带来的《月》便集中在李庄古镇拍摄,古风古色的蜀南建筑、唯美浪漫的月亮田一一呈现,营造了浪漫诗意的团圆氛围。谭维维、迪玛希所演唱的《万里梦同心》,则在兴文石海洞穴群中著名的天泉洞拍摄,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形态万千……这些外拍节目更生动地展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新鲜感。 创新融入科技成果,兼顾横竖屏画面空间的艺术呈现是今年总台中秋晚会的另一重要特色。 今年的中秋晚会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中文国际频道(CCTV-4)、音乐频道(CCTV-15)、4K/8K超高清频道以及多个总台广播频率、新媒体产品等数十个海内外平台全球受众同步播出。为此,晚会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量身定制了各自的呈现方式。 得益于总台智能AI横转竖的裁切算法,今年秋晚首次使用了竖屏的方式进行新媒体制作,现场所有的竖屏信号源均共享的是横屏的4K信号源。此外,晚会还通过AIGC等技术来增强用户的互动感,最终带给竖屏用户“小”而强、“小”而优、“小”而美的沉浸式体验。 多点位立体舞台组合,四大演区协同拍摄,创新科技赋能竖屏创作,总台中秋晚会坚持“思想 艺术 技术”的融合传播,打造了兼具地域特色与文化意境的舞美风格,带来了“横竖都好看”的双重视听体验。由此,秋晚在创新打开方式同时,也极大延展了晚会自身的内容生命力与行业价值。 ▍更多人间烟火,更多温暖治愈 基于当下国民对父母恩情、儿女爱情、人间真情等话题的关注,此次中秋晚会在内容创作上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着力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增添了大量温情、温馨、温暖的情感类节目,意在打造一场直击人心的全民晚会。 既追忆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任素汐、杨恩又温馨对唱《儿时》的场景,不禁让人在歌声中梦回童年,回想起了小时候在家的温馨团圆时光。 也表达了对于父母的感恩。张小斐、小石头和孩子们所带来的《天之大》歌颂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深爱和思念;撒贝宁、钟镇涛所带来的《父亲》则是从不同年龄的父亲身份切入,大屏幕刷屏着网友们对于父亲的话,如“谢谢你把我背在肩上,我才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满头白发的父亲,也曾是照片上意气风发的少年”“结婚那天,我第一次见父亲流眼泪”,以真诚质朴的文字向父亲致敬。 还有思乡之情的多维诠释。从吉克隽逸、胡德夫所带来的《来甦·秋思》《故乡》到孙楠所带来的《江河恋》,从萧敬腾、单依纯所带来的《驿动的心》到吕薇、张英席、周旋所带来的《海上明月》,一系列节目或唯美、或磅礴、或浪漫、或温暖,用差异化画风表达着同一思想——游子思乡,这让身处同样境遇的观众从中找到情感共鸣。 “尽管人有聚散、月有盈亏,但四季的流转就像我们身旁的万里长江一样,浩浩荡荡,永远向前。”晚会多维照拂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在传递温暖与感动的同时,也鼓励大家不囿于离愁别绪,以更积极的心态永远向前。 回看今年的秋晚,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元素,又有多场景、多版本的视听呈现,还有直击人心的情感表达,不仅带给广大观众更多节日的温暖与心灵的治愈,更彰显了总台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层面的宏大格局与责任担当,并在与时俱进中强化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 |
|
来自: 新用户35002012 > 《宜宾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