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厉害的人,会在这三种时候“无动于衷”

 醒读哲学 2023-09-30 发布于安徽

苏东坡曾说:“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人生在世,没有谁的生活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与诱惑。在这种时候,如果守不住心,那么,很可能就会让自己陷入泥潭。

只有内心坚韧,熬得住、挺得过,才能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面对奉承无动于衷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喜欢说“奉承话”的人,往往更加需要提防。

人往往喜欢听“悦耳”的话,但如果只听“悦耳”的话,对“逆耳”的话却心生排斥,那么,就容易让自己步入歧途。

看过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位大爷被一个小伙子骗了十万元,于是选择了报警。

骗子被抓到后,交代了自己行骗的过程。众人都觉得,骗子的行骗技术太拙劣了,只要有点警惕心,都不会被骗。

后来,在追问之下才知道,骗子每次见到大爷,都会说奉承话,大爷一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听了这些奉承话,很是开心,于是就放松了警惕,对骗子的话,也乐意照着去做。

结果,导致自己轻易被骗。

赞美和奉承话有什么区别呢?赞美所针对的,是事实。

因为是事实,所以,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发挥本有的特长。

而奉承话,却是建立在“虚假”的事实上的。

因为是“虚假”的,我们就会错误估计自身与客观的情况,做出愚蠢的决定来。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如果一听到别人的“奉承”,就忘乎所以,认为自己真如对方所说的那般“优秀”,那么,就会做出“自不量力”的傻事来,让“怂恿”自己的人,看了笑话。

真正明智的人,面对他人的“奉承”,不会心有波动。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不是他人“夸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

叔本华说:“虚荣是人性中一个特别的弱点。”

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面对讥笑无动于衷

莫言有一次请朋友们吃饭,大家酒足饭饱之后,莫言看到桌上还剩下许多烤鸭,不想浪费,于是又继续吃了起来。

此时,一个朋友说道:“瞧瞧莫言吧,非得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莫言听了,很是尴尬。

回家之后,莫言把被嘲笑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建议他以后请客,可以先吃点东西。

再次请客的时候,莫言就照着母亲的话做了,在宴会上吃得很斯文,这时候,又有人说道:“看看莫言那个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用门牙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一个人不管如何去做,总会有人看不顺眼。

面对他人的讥笑,如果我们太过在意,就会让自己徒增烦恼,打乱了原有的步伐。只有懂得过滤“讥笑声”,定得下心,才能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路。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但有些时候,旁人所看到的,不过是他们想要看到的。那些带着成见去看我们的人,又如何能够作出客观的评论呢?

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正了解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

不因他人的“讥笑声”而质疑自己,才能活得踏实、坦然。

《庄子》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士成绮去拜见老子,对老子说:“我听说您是圣人,所以才远道而来,可我看到的,是鼠洞边有剩余的粮食,您却弃之不顾;是生的和熟的食物堆积在面前,您还聚敛不止。所以,您并不是圣人吧。”

老子听了,表现得很淡然,并没有回应。

第二天,士成绮又去见老子,道歉说:“昨天我冒犯了您,今天我才有所领悟。”

一个人最大的执念,就是总想去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然而,强行去改变他人,换来的,往往是他人更深的执念。

与其去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如静下心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也许,遇到某一个契机,他人自然就能看清真实的自己了。

面对他人的“讥笑”,不急不怒,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份胸怀,更是一种境界。


面对困顿无动于衷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有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困顿与顺境也是在不停的互相转化。

如果一旦处于困顿中,就怨天尤人、心有戚戚,那么,就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

真正厉害的人,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够守住自己的一颗清静、安定的心。

1966年,杨绛成了被批斗者,不仅挂着牌子游街示众,还被剃成了阴阳头。

没多久,她又被下放到农村扫厕所。

但她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同期的文人整天唉声叹气,杨绛却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她每天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甚至认为,干脏活正好可以享受自由,去看书学习了。

当我们处于困顿中,也许无力改变当下的处境,但是,我们却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态与行为。

所谓“境随心转”,心态转变了,外界的一切,自然也会发生转变。

孔子曾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心理素质差的人,一旦处于困顿中,或者会破罐破摔,或者会焦虑不安。

如此做法,只是在无谓的消耗自己。

乐观从容的人则不然。

他们即使处于困顿中,也依然会保持原来的节奏,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该学习时就学习,默默的沉淀自己。

等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们就会迅速抓住时机,“乘风而起”。

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渐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智商、情商拉开的,更是“心力”拉开的。

唯有稳得住心,才能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人生海海,我们会遭遇许许多多的干扰。

面对干扰,唯有让自己的心“钝”一点,不被无关的事物所影响,才能把能量节省下来,去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愿你我,都能修好“无动于衷”的定力,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来。

与君共勉。

 / 醒读君说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