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口宝山的半日

 叶毅言书 2023-09-30 发布于上海

        多年前就知道北四川路有一个多伦路的文化街,曾留下三四十年代很多的名人轶事,无奈每次回来都是行色匆匆,况且都没有去虹口转一转的机会。二十八号那天是国庆+中秋节长假休息的前一天,看天色也不宜走很远的郊县,再说了前一天又去了川沙新镇,几近东海边了,出门晚一些就走近一点的地方,思来想去,就是多伦路文化街了,好在自己对那里还是有些模糊的记忆,不要说上大学的四年都是在虹口转车去属于宝山的复旦,就是虹口公园附近的什么山阴路和海伦路,应该都离我要去的多伦路不远。好在家门口的交通四通八达,虽然一江之隔倒也方便。退休了的老人有的是时间,相对拥挤的地铁我还是喜欢坐公交巴士出门,还省钱!门口7号地铁线站附近有去虹口玉田路曲阳路的576公交,坐到四平路临平北路站回走到溧阳路就可以直达多伦路了。  

        鲁迅,郭沫若,沈雁冰,还有瞿秋白,柔石,丁玲,叶圣陶等等文化名人和早期的领导人的塑像比比皆是,弯弯曲曲走过一批商店也都是文物和书籍的店铺,不愧为文化街,一切杂物等都没有,氛围极好。将近走出多伦路文化街,看到四一一医院,觉得是应该是部队医院,果然,在路口我看到了原先在江湾的二军大附属长海医院的牌子同时挂在四一一的边上,二军大另一座长征医院在南京西路闹市,想不到边远的长海医院也搬来了市区,记得这附近有第四人民医院的,不太出名。长海医院曾经在我右手掌留下的手术疤痕到现在都没有褪去。横在多伦路出口牌坊的前面左首是东江湾路,右手边是我所熟悉的四川北路,不过牌坊对着的那条也是四川北路,原来四川北路在这里拐弯,到底就是虹口公园,即现在的鲁迅公园。

        远远望去开往江边码头(现在是在南浦大桥的桥堍)的18路电车起(终)点站还在,不过曾经在这里转乘的93路公共汽车已经没有了,看公园门口挤满了人,忽然想起要不就趁今天到母校去看看?百度地图找到了有一趟854路公交车开往市光路的,途径复旦大学,也只有六个站。江湾体育场就在虹口公园边上没有印象,记得过去有个江湾足球场,很远的。不过沿途看到了上海外国语学院,连忙转过头去眺望对面,看看上海财经学院还在不在对面了,没看到。路过大柏字,看到沪办大楼,知道从这里离开大环城的中山北一路进入邯郸路,学校的门牌记得好像是邯郸路220号?屈指算来已经毕业四十一年了,硬生生地把一个八十年代新一辈的朝气青少年拖成华发龙钟的小老头,岁月无情,回来依旧是少年这句话扯蛋!

        大学的校门依然还是我们读书时候的模样,进门刷一下身份证即可,我有校友登录过。迎面而来的毛泽东主席塑像还是巍然矗立在正中间,这些都没有变。我进门后右拐向东而去,右则新辟的休闲的地方不太熟,应该是新搞出来的,左侧的红墙我们那个时代的新教学楼依然还在,继续往东看到了学生宿舍楼,我们曾经居住的是一号楼,在最东头,在假山假水的那头一排十几个排球场让我想起青春沸腾的岁月,每天下午四点,雷打不动的在这里约打排球,复旦排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所以排球运动在校园里最普及。我爱的体育项目都和teness有关,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后来玩的网球,与人近距离的肢体碰撞之类的运动我都不喜欢,所以当一群同学深夜看足球没我都觉得吃饱了撑着。

        为打排球我的右手还受过伤,看现在排球场光整的场面想起那个时候的碎石子,我接一传的时候失误眼见要跌倒,手一撑地面,手掌被尖锐的小石子划破,被同学和指导员送到劳保的长海医院急诊,外科是个实习的学生,弄得我疤痕至今未褪去,刚受伤的瞬间脑子一片空白,手术之前看被消毒后的翻开来的伤口,里面的肉像肉糜们都不是完整的,那个时候痛感后怕袭来,差点晕过去。走到一号楼推门居然进不去,只得在楼外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进门右手第二间的窗户拍了照,右手第一间倒是有两个留校的教授,其中彭教授还是经济学的大教授,另一位胡教授应该是当年世界经济系的,潮东兄也是他们的舍友,另外姜刘韩(两个韩,一个后来去了管理系)和安徽的胡,那些个音容笑貌还在我眼前。

        一号楼的二楼是数学系的宿舍,我曾经的党校同事李国建,后来耐不住党校的专业不对口,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走了。还有一个李大人官职副国级,想必大家都知道的,都曾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但是成为同事之前居然不认识的李国建也非常喜欢打排球,后来在党校加上一个体院分来的三个人是最积极的,再拖三个老师就经常和学生对抗。小李四号位强攻,我是左撇子,在二号位打副攻,居然有声有色,那个年代中国女排出尽了风头,也让排球热在国内兴起。一号宿舍楼对面新建的留学生楼现在不见了,不过到底再往北走就是原先的食堂,现在原址搞了一个更大的食堂。过去学校对面和这里的食堂二楼都有小灶的,难得也会去点几个菜吃吃,记得那个时候的我比现在有钱(相对)。

        看食堂的东边现在开了东门,想想从前自己为了吃不惯早餐的馒头和粥,每每去东首的五角场吃点心,还是要从自己居住的最东头的一号楼跑到大门口(差不多一站路),在东行两站路,刚入学的时候还不会骑自行车呢,后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学会了自行车以后就方便多了。记得有一次经常溜回家的张淳陪我去大柏字的中山北一路上学车,还和停车在那里休息的卡车司机口角打了起来。张淳有恙我很心痛他,其实别看我和他性格截然不同,却是很好的兄弟。学校食堂为了创收办起了夜宵,于是贪嘴的我到点就没心事读书,一定要去吃碗馄饨才能安心睡觉。在我的宿舍里还有一个灯油炉子,有时候一个人在宿舍里(舍友都在教室里夜自修)听评弹心里潮,就煮面吃,大多是拌面,重醋重辣,辣粉是来自湖南的彭兄与我分享的他老家的特产。我这个复旦子好像除了吃喝玩乐没读过多少书哦。  

        在食堂向正在读书的学生请求转账吃了牛肉面之后继续西行到学校的礼堂登辉堂,现在叫相辉堂,礼堂前的大片草坪依旧,和礼堂隔着草坪相对的小洋楼就是我们原来经济系的办公楼。我们住在最东头,自己的系办公楼兼图书馆在学校的最西头。也许我现在的脚劲从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往东是回走,还专门走到中间的当年的复旦南京路看看,很冷落,当年这里黑板报很盛,年年都是经济系的胜出中文系得第一,现在想来中文系还真出不了几个大作家,一个写伤痕文学的卢新华,后来在文坛就再也听不到他的消息。诗歌朗诵,作品和朗诵者也是我们经济系夺魁,班上宋锋就是风云人物,人长得老成,直到临毕业前由我发起组织班上仅有的几个应届生去苏州一日游,没有其他同学的提醒,我差点把他给遗漏。

        大门左侧的图书馆没有看到了,出来之后才看到原先的马路对面的大操场没了,盖起了很多大楼,最前面沿马路的就是图书馆。我曾将在图书馆前面的小池塘周围晨读过,后来这个地方在我们还没毕业的时候就给填了,现在在大门的右侧还特意弄了一个水池,因为不是自己特别熟悉,也没绕进去细细看。在校园里兜了一圈,就是没找到我们原先主要课程都在那里听课的老教学楼,记得梯形教室早上第一节课我们都是在后面的窗户里爬进去的,因为是梯形的,进去刚好坐最后几排。经济系原址前有一块碑,纪念洪文达教授的。忽然想起他教我们马列文献选读,列宁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没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那为什么到现在还存在呢,我也搞不清。好像学兄陈跃应该是洪门弟子,有机会碰到他问问。

        归程准备从校门口依然乘坐854到虹口公园。转18路到老西门再转454到家。在等车的时候书案边看看同站其他路线有没有接着去玩的地方或者可以更方便转车回家的,来了一辆405车,看它的终点站是曲阳路玉田路,那不是576车的起点站吗,比我刚才想当然的熟悉路线更便捷。兜了一圈,了却了回母校看看的愿望,还在多伦路文化街做了一把文化人的梦,来回公交车费才花了区区五块钱,便宜煞哉!

2023/09/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