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指挥过5位元帅和6名大将,晚年悔恨:若不犯错,我就是元帅之首

 hy01 2023-09-30 发布于江苏

前言

1955年中央军委在中南海进行授衔仪式,一位远在香港的老人听到授衔名单时,忍不住长叹一声。因为在授衔名单中,有5位元帅和6名开国大将都曾是他的部下。

老人悔恨的说:“若是当年我没有选错路,那么说不定我就是元帅之首......”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会这样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则故事。

张发奎的革命生涯

此人就是张发奎,1896年张发奎出生于广东韶关。张发奎14岁时,和村里地主家的儿子李君一起下河游泳,结果李君不小心溺死。地主十分生气,认定这是张发奎所为。

无奈之下,张发奎只得选择离家,去到广州学习染织工艺。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发奎毅然决然选择参军入伍,没多久又考上了黄埔陆军小学堂读书。

北伐战争时期中张发奎担任第四军军长,因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被将士们称为“铁军英雄”。

北伐军出征以后,张发奎就给部队的将士定下了四条铁规:不嫖娼、不赌博、不抽大烟、不开小差。

张发奎还说:“所有军官都要执行财政公开、赏罚公开、用人公开,绝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势为所欲为。”这几条规定也成为了张发奎的治军原则。

除此之外,张发奎也不像其他国民党高官一样,他十分体恤下属。

在攻打临颍时,李汉魂给张发奎发去电报,说:“我们没有粮食补给,现在官兵们已经喝了两天的白粥!”

张发奎当即派附近的部队送去补给,并说:“将军部所有的粮食全部拿出来,一定要让战士们吃饱了打仗!”后来又得知前线缺少医疗物品,张发奎又让唐生智协助部队运送伤员。

国共两党合作时,数张发奎部队中的共产党员最多,张发奎也十分欣赏共产党员,叶挺、朱德都曾在他手下任职。

其实张发奎的部队被称之为“铁军”,是因为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战斗中奋起抵抗,一举将敌人歼灭。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共产党员的奉献,这才有了北伐战争的初期胜利。

后来张发奎也曾感慨的说:“那时候,很大一部分共产党员都是知识分子,尽管他们的职位不高,但是工作起来很是认真负责。”

当时共产党员廖乾吾在张发奎手下担任政治部主任,张发奎深受他的影响。

他曾对士兵们说:“我觉得现在国民党军官的架子很大,廖主任出门就从来不带卫士,我们为什么不能向他学习呢?”此后张发奎外出也不带卫士,衣着上也与普通的士兵一样。

1926年3月之后,张发奎不顾蒋介石的命令,依然吸收共产党员到自己的队伍中。

叶挺是张发奎的老乡,两人从小在一起长大,关系是亲密无比。叶剑英也是深得张发奎信任的黄琪祥推荐给他的,张发奎对这两人十分器重。

1927年7月,张发奎在汪精卫的命令下,才让部队中的共产党员退出部队。

南昌起义之前,党中央曾派邓中夏等人,去劝告张发奎一同参加起义,张发奎虽然没有同意,但直到起义军7号从南昌撤离之后,张发奎才率军进驻南昌。

当时张发奎还请郭沫若转告贺龙,说:“我希望他们快速退出南昌,因为我也要到南昌,但是不希望我们会发生冲突。

若是贺龙部要回广东,请走东江避开我的部队。还有我要遣散部队中的共产党员,也请你们善待我的部下。”

随后在前往广东的途中,张发奎也听取了叶剑英(身份并未暴露)的建议,并未追击起义军。

1927年12月,叶挺等人在广州发起起义,张发奎派兵阻止起义,此事之后,张发奎被国民党政府撤职,他只能去到日本暂时休息。

抗日名将张发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张发奎立誓说:“此次若是不能上战场抵抗日寇,那么我就要剃发为僧!”

随后张发奎就被任命为国民党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痛击了日军的势力,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7年8月,张发奎主动找到郭沫若,请他转达党中央,希望能派一些政工干部到他手下任职。

党中央经过慎重思考,以战地服务团的形式,将党员干部派到张发奎的部队中任职,这也是在国民党军队中最早成立的战地服务团。

张发奎对这些共产党员十分器重,张发奎说:“大敌当前,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抗日救国!”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张发奎回到广州主持军政,却在蒋介石的影响下,不肯承认共产党在广州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甚至还打算出兵攻打。

在周恩来的痛斥和教育下,张发奎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解放战争时期,张发奎彻底违背人民期盼和平的意愿,这也让晚年的张发奎十分后悔自己的选择。

张发奎:若是不选错路,说不定我就是元帅之首

1947年冬天,因为蒋介石还心存芥蒂,张发奎只得到了一个虚名而无实权的战略顾问委员的职位。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发奎辞去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既没有选择在老家广东定居,也没有追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迁往香港居住。

建国以后,党中央曾多次积极争取张发奎。

叶剑英在北伐战争时期曾是张发奎器重的参谋长,于是他就找到当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担任副党代表的李朗如、李章达说:“请你们转告张发奎,党中央欢迎他回到广州旅游。”

何香凝也给张发奎写去信件,然而张发奎并没有任何表示。

几年后,周恩来又让蔡廷锴给张发奎寄去信件,请他回到家乡参观。张发奎见党中央对他如此重视,心中也不免十分感动。

1955年,党中央举行了授衔仪式,张发奎得知贺龙、徐向前等人都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罗瑞卿等人都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既是开心,也是遗憾。

他自叹道,若是当年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说不定今日他也会位列元帅之首。

1980年3月,张发奎逝世,享年84岁。

叶剑英闻此,特意发去电报悼念张发奎,可见他对张发奎的尊重与怀念之情。

结语

希望我们能吸取先辈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文章最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