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秀是书中宋江上山后少有的还有独立章节的人物。 梁山泊,和武松最像的,是拼命三郎石秀。贫苦出身,一身拳脚好武艺,好打报不平,心气狠烈,胆大心细。还有一个出轨的嫂子,都姓潘。 但石秀的经历和武松不同。武松是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而石秀的人生,简直就是个典型的草根式人物寻找归属的拼命史。无论是上梁山前还是上梁山后,“拼命三郎”一直就是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梁山好汉大概可以分成这么几种:一种是原来的朝廷官员,包括军官和基层官吏,比如宋江、鲁智深、林冲、杨志等等; 一种是当地庄主富户,像柴进、卢俊义、李应、穆弘等等; 一种是上梁山前就已经落草为寇的绿林中人,桃花山、清风山、饮马川等山头首领; 最后一种就是属于纯的草根型的。这里面也分,一种像阮氏兄弟、解珍解宝、安道全这种有本身职业和一点家产的。也有那种纯江湖盲流型的,像刘唐、李逵、时迁、段景住这些。 最后这种如果早早跟着大哥上梁山,像刘唐、李逵,日子过得也行,后一种就比较尴尬了。而石秀就是这么一类。 石秀父亲是操刀屠户,后来随叔父贩卖羊马,却不料叔父半途亡故,折了本钱,流落在蓟州卖柴度日。也就是在此路上帮助了杨雄。如果一开始戴宗邀请他上梁山,也就罢了,可惜石秀却意外的和杨雄搭了伙继续当良民。 这里要提一下杨雄这个人物。杨雄这个人物也很特殊。他在蓟州做的是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差不多就是现在监狱看管兼着刽子手,体制内底层人员。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一个外乡人来到蓟州扎根的。所以之前本地军汉张保打杨雄的主意,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欺负他是个外乡人。 杨雄是个急需在本地立足的外乡人,所以他娶了一个二婚的女子,潘巧云。潘巧玉的前夫是本地的王押司。这也算是在本地找了个依靠。另一方面,杨雄还想着给自己培养些其他门路,他利用自己的职位也包庇了不少犯事之人。 比如鼓上蚤时迁,“曾在蓟州府里吃官司,却得杨雄救了他”。还有后来在李家庄遇见的鬼脸儿杜兴,“上年间做买卖来到蓟州,因一口气上打死了同伙的客人,吃官司监在蓟州府里。杨雄见他说起拳棒都省得,一力维持,救了他”。 所以杨雄见了石秀,那是一见倾心。这点杨雄岳父潘公看得也透,潘公见了石秀这等英雄长大,心中甚喜,便说道:“我女婿得你做个兄弟相帮,也不枉了!公门中出入,谁敢欺负他!” 杨雄想要在当地有个帮衬,石秀也需要个稳定的归宿,本来二人在一起是很和谐。但一旦这种关系遭到威胁,石秀就变得敏感。 开始石秀与潘公开肉铺,突然发现肉铺没开张,便开始怀疑起来,便想到“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寄人篱下,石秀一直有种不安全的心理。 正是这种敏感,石秀早早就发现发现潘巧云和裴如海有问题。
与裴如海对话,也是冲得很。这分明就是宣布自己的存在。
当好不容易得到一种安定被外来者破坏,石秀立刻变得高度警觉。 后来被潘巧云倒打一耙,石秀也不争辩,自行离开,这是石秀乖觉精细的地方。 但石秀却不是什么善茬,甚至担心杨雄送了性命。但是石秀的手段展现出的狠劲或者说是“拼劲”,表明他并不是单纯为了杨雄。 常言说,“捉贼要脏,捉奸要双”,武松当时报仇还是收集人证物证,石秀则是直接开杀戒,先杀了望风的头陀,又杀了裴如海。还把二人脱得赤条条的,弃尸在巷口。
这里还是劝休了便了,但事实上到了翠屏山则是杀之而后快。杨雄自然也懂得,石秀杀了裴如海,不杀潘巧云势必还是要惹官司。这里就是杨雄杀妻的手段:
想想杨雄平日里日夜在衙门当差,每到深夜在阴冷的牢房对着各路犯人,经常还得执刀见血,这种工作上的压抑自然造成心理扭曲,有如此残忍手段也不稀奇了。 这里就发现,杨雄本质上和石秀是一样的,外乡人流落他乡,一个有点关系得到一份工作,于是没昼没夜的拼命;一个则是落拓潦倒,有了一个可以当做家的依靠则拼命地去维持。一个更收敛,一个更外放。 蓟州待不下去了,二人这时要继续流浪。这时石秀自觉拾起了另一个身份,梁山好汉。
这回石秀承担起引导者的身份,而且已经自我默认是梁山好汉了。所以到了祝家庄被店家刁难时,石秀第一个忍不住了:
可是真正二人上了梁山,却又被开了个玩笑。本来好结交好汉的晁盖听了时迁偷鸡,嫌丢了梁山的脸面,要把二人斩了。 两位本身就极度缺乏安全的人,上了梁山非但没有获得安全的归属感,没来由再次感受到无助。而接下来的,则又回到起点,只能再次拼命。尤其是石秀。 一打祝家庄,石秀主动请缨,扮作樵夫去探路。同去的杨林被发现,石秀却出色完成任务。 三打祝家庄有病尉迟孙立做内应,石秀出战假装被俘。这种事危险系数是极高的,万一接应不及或者祝家庄提前处决,这种行为无疑就是送死。 如果上梁山前,石秀的“拼命三郎”是打抱不平,上梁山后的拼命则是典型的新员工的疯狂输出。就是这种拼命,石秀抓住了一个扬名天下的机会。 话说宋江把卢俊义赚上梁山,等卢俊义回去后被管家李固出卖,被捕入狱又送上法场。燕青逃出去梁山搬救兵,路遇杨雄、石秀。石秀让杨雄和燕青走去梁山,自己孤身一人去大名府。
以前无法理解,石秀如此一个精细之人竟然敢单枪匹马的劫法场,这种事在整部书中是绝无仅有的。如今结合前后文,再加上前面石秀心理的分析:他一直渴望表现自己,一直想等一个机会。当他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却并没有什么办法。所以自顾自灌入酒肉。等酒意起来了,也就不管不顾了。于是就有了那句: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那一瞬间,石秀心理未尝不是在想,这回自己真正代表了梁山好汉,这回他终于找到存在感。 等石秀劫法场失败,被抓后,石秀的内心是平静的,
石秀的语言透露出自豪感,他知道这回真的拼出来。 这时在看梁山泊的好汉座次,杨雄三十二,石秀三十三。前面三十多位,有的是梁山元老、领导心腹,有的原朝廷军官,绿林成名人物。排在石秀后面的,是解珍解宝两兄弟,二人背后有登州势力(孙立、孙新、顾大嫂、乐和、邹渊、邹润),再后面也就是天罡三十六最后一位,是浪子燕青,二当家卢俊义心腹。 从上梁山差点被斩首,到最后位列天罡席位,石秀真的是一路拼来,甚至可以说杨雄也是占了石秀的光。而且,因为大名府一战,石秀也赢得了卢俊义的信任,细心点就会发现,招安后梁山四处征战,石秀都是被分在卢俊义一路。 《水浒传》最精华处是写市井,写草莽,这些地方最具现实主义的社会价值,而杨雄、石秀篇,可以说是这部分最后的优秀篇章。他们代表了水浒世界底层江湖人士一种生存状态,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只能靠拼命。而二人最后在梁山地位,也就是他们奋斗的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