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 | 张健:教书主要靠学校,育人的根本在家庭

 学生有礼111 2023-10-01 发布于山东

本文字数:3431字

阅读时间:9分钟

图片
图片

身材魁伟、气质儒雅,脸上总挂着自信的笑容,加上标志性的灰白头发,是张健校长给大家的最深印象。

从2015年担任深圳市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校长、党委书记,至今7年来,红岭中学一路高歌,不断书写深圳集团化办学新篇章。

2021年,张健被评为深圳市十佳校长,在作为代表发言时,他表示红岭中学要创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样本学校。他提出,红岭中学要提前到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图片

▲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张健校长

“教育必须要提前实现现代化才能够支撑人才的培养,才能够真正支持国家实现全面现代化。”他对红岭的现代化有着清晰的规划,从育人环境到现代办学体系,再到学校管理体系,都有完善的思考,不可否认,在“教育现代化”之路上,红岭已经跑出了领先的身位。

张健校长不仅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上高瞻远瞩,在教育教学上也非常“接地气”,尤为重视学生的长远和未来发展,这也让他成为师生、家长心目中令人敬重和信任的校长。

图片

▲红岭中学

张健校长尤其注重家校共育。他认为,家庭教育不可或缺,有时候甚至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他经常举例说,红岭中学会通过家校互动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化的家校共育体系。“教育孩子,学校不是万能的。教书育人,教书主要靠老师,育人根本在父母。”

日前,由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出版集团主办,弘文传媒承办,教育大事协办的第二届校长论坛如期举办,他应邀参加并分享了自己对于家庭教育与阅读的观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您理解的家校共育是怎样的?家庭和学校应该做些什么?

张健:家校共育这个话题是永恒的,也是我们经常在思考的问题。孩子们的成长成才,不仅是孩子自己内生的需要,更是家庭最大的成功。孩子培养好了,整体社会发展才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很多家长在考虑孩子教育问题时,可能会觉得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学校应该承担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责任,这个是肯定的,没有问题。但是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忙,自己的事业非常重要,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引导、教育,其实对孩子的教育、陪伴一旦错过了,就是终身的遗憾。

图片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强调家校共育?就是希望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幼儿时代,还是少年儿童时代、青年时代,他都需要有不同的共同培育、共同合作,这样孩子才会在成长过程中变成家庭幸福美好的未来,变成家庭最大的成功。

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孩子们天天在学校上课,学校也确实有学科教学、德育活动等,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其实在家庭里面,家长也是时刻在给孩子上课。

如果家风、家长的行为、家里的一些基本交流,甚至包括家庭的一些基本习惯,没有约束的话,我想孩子可能在学校学习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回到家庭的时候,他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学校的教育,我觉得不是万能的,教书主要靠学校,但是育人的根本还是在家庭,只有家校共育、共同合作,孩子的健康成长才会真正的落到实处,不留空白。所以我们必须家校共育,合作共赢。

图片

红岭中学的家校共育目前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些好的做法和案例跟我们分享?

张健:家校共育,从学校的角度,确实应该特别重视,学校要通过各种场合和渠道跟家长们保持非常好的沟通,逐步达到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家校共育的操作层面,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和谐、亲子的关系其实也很渴望,家长自身的学习也要抓紧。今年国家颁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后家长们也要依法带娃了。

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和阅读,来发现自身在和学校的沟通交流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积极主动加强沟通,以及怎样去规划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和管理。我认为,管理一定要有规则。

学校有学校的规则,家庭也应该有家庭的规则。以前的家校共育是家长好长时间不了解孩子,学校开家长会了,才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有问题,尤其是学科成绩有下降,回去以后就脾气暴躁,甚至是焦虑,跟孩子发生激烈冲突。这种其实不叫家校共育,这种过激言行有时候起的是反作用。

图片

家校共育就是家长们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要有非常准确的把控、判断和掌握。所以,我们学校会加强跟家长的沟通,比方说“校园家话”,邀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经验的家长在每个班级、年级、家长群里分享好经验、好方法,让学校的整体家校共育形成良好的氛围,也让家校共育更多地能落到实处。

图片

从实操层面,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到底该做些什么?

张健:家校共育做不好的根源,其实还是在于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对孩子成长有些误区。现在“内卷”太严重了,“卷妈”比较多,当然也有一些“卷爸”,总是特别关注孩子的学科成绩。

目前,在“双减”大背景下,整个国家的政策导向,包括学校的教育回归,都在逐渐改变,但是家长追求成绩的强大势头,其实是在阻碍或者说让这种改变变得艰难。

图片

首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非常关键。看那些成功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家长其实都很忙,但是他们能够重视家庭教育,跟孩子的沟通了解以及平时的互动,都是有整体的统筹安排。

有些家长说“我的工作事业很重要”,但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总不能重要到很长时间跟孩子见不着面,孩子想什么、孩子的问题在哪里都不知道吧。最后只能看到孩子的某些表象、某些成绩,因为家长对成绩的“内卷”或者对问题的不满导致了亲子冲突。所以,我觉得家长一定要把与孩子的互动沟通和对孩子的真正了解,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第二,规则问题。其实孩子们在学校学习也好、平常的活动也好,是很有规矩的,但是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回到家里就没有规矩。我觉得这不是孩子的问题,应该主要还是家长的问题。

因为在家庭里面家长没有构建,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关注、建立规则,在碰到问题的时候长期不管,或者说对这个问题不重视,最后就会形成没有规则。

前面谈到的家长自身的学习很重要,教育是有规律的,我们要了解教育的本质以及内生的发展,才能够在家庭教育中有我们非常清晰的思路,重视在家里建立各种各样规则。

图片

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从幼儿、小学开始,是逐步建立孩子亲子关系、家庭和谐的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纽带。孩子读书的过程、家长读书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能够形成好习惯、好规则的过程。作为家长,孩子成绩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做人、品德修养更重要,家长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

其实,家长天天关注分数,想提高很容易。不管是通过机构培训也好还是其它方法,尤其是在孩子小学阶段,只要下点狠手他分数就上来了。但是有什么意义呢?孩子在这里吃的苦,其实没有吃到最关键的地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初中、高中,学科会逐步加强,因为他要面临着中考、高考。但是这个过程,很多家长就太早“卷”,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补课,在小学时期就开始比拼,过早地拔苗助长,甚至是焦虑,最后把孩子的性格、整体学习习惯都搞坏了。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学校的安排也好,家庭的安排也好,都是循序渐进的,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时期有更重要的事情不能错过

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长首先不要太卷,尤其是在幼儿、小学阶段,不要把孩子的成绩放在首位。你的规划、言传身教,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也是天天在上课,所以得重视,得做好规划,而不是说“我没有任何打算,我就靠学校”,这样的话就错过了,会耽误了孩子,你把教育完全交给学校,那一定是会耽误孩子。

之前我们一直说家长的言传身教,我现在想反过来说,其实主要还是身教言传。太“言传”了,孩子就会觉得你就一天唠叨,尤其是妈妈,天天跟孩子打交道,天天在问学习的情况、分数的情况、班级的情况,老师又说了什么等等。那亲子关系到了小学、初中基本上大部分就已经很不和谐了,甚至还会比较对抗。

我们希望教育是一个和谐的教育,是一个有规划、有成长、有过程的教育。学校有学校的规则,家庭有家庭的规则,家长在孩子心目中也要树立一种威信和身教言传的榜样,这个时候我觉得就能够真正的实现家校共育。

图片

如果学生有阅读的困难,或者家长不知道该怎么指导孩子去阅读,您有没有好的办法?

张健:刚才我们提到家长自己一定要做到身教言传,所以阅读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入口和抓手,阅读可以把家庭的很多生态改变,当然一定是从小开始来养成阅读的习惯,哪怕从图书、绘画、漫画、绘本开始逐步地去找到孩子们喜欢读的。

同样要给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要找到他的兴趣爱好,跟他同时共情。家长们可以带他出去玩,放风筝也好,看电影也好,去旅游也好,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你都可以发现孩子在哪个方面有兴趣,在哪里可以找到与他兴趣相应的书。此外,家长首先要自己喜欢读,这也是引导。家长自己有困惑,就要通过读书解决困惑。

图片

另外还有一点,引导也要有规范,也要要求他慢慢养成。举个简单例子,很多在深圳长大的孩子,会觉得吃饭不适应很辣的,但是如果在湖南长大的孩子,他没有辣椒就觉得饭不好吃,为什么?他天天在这个环境里面,他逐步就有这样的习惯,所以我觉得阅读也是一个慢慢的养成的过程。

再比如喝茶,不喝茶的人是不是觉得很苦啊?而且都是我们大人才喝茶,但是我发现有很多家庭,小孩就开始会品茶,后来我问他,“你怎么会品茶呢?”“我们家吃完饭,我爸妈、爷爷奶奶他们都要品茶,我也就想尝一点”,他最后越喝越觉得茶挺好喝的,里面还有文化、有很多故事,他慢慢就喜欢喝茶了。我见过好几个小学生喝茶,所以有时候不可能会变为可能,所以作为家长,你一定要有规划,有坚持,一定要找到它的路径。

END


来源:教育大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