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70年前北京城的帝都生活什么样? | 都城肇始

 海棠盈香 2023-10-01 发布于北京
转眼间新中国都成立74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然而,对于历史来说,74年又是短短一瞬。
在北京看得最多的是明清遗迹与文物,到了周边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都是辽金起步,动不动就春秋战国去了,就总觉得北京这三四百年的历史太短暂。
其实并不是。
清朝入关后,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灭汉文化措施,但融入汉文化还是大潮流,不仅保留了明故宫,明十三陵,而且对明朝及之前的一些建筑也进行了维护(当然不见得是修旧如旧的维护,有些就是重修)。
但明朝,尤其是后期,对前朝的遗迹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
所以现在的北京,明清遗迹多一些,再往前的就少了。
但,北京是实实在在的五朝古都(辽代陪都南京、金朝中都、元代大都,明代京师,清朝国都)
其实今年北京建都870周年啦。
870年前的1153年,女真人把金代都城从哈尔滨(上京)迁到北京(中都),开启了北京的建都史。
近年来,北京对金中都的考古工作一直在持续。
上几个月,原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升级为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开了一个特展:都城肇始——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
9月30日,我特意去看了这个展。原本要闭展了,现已延期至10月6日。
其实我在这个博物馆附近住过一年,离开时还写了一篇:别了!金中都,这个宝藏公园!
但我当时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博物馆,我还以为金代遗迹已经找不到啥了呢……没想到挖出来个有重大意义的水关,并在遗址上直接建了遗址博物馆。
这个展,就在这个金中都水关遗址馆内展出。
关于水关,以后再详细介绍吧,今天只说这个展的内容。
通过考古,到底找到了金代哪些遗迹、文物呢?其实宫殿、城墙、帝陵、贵族墓、平民墓都有考古到。不过因为被破坏的太严重,所以考古到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挑捡一下,还是有些精品的。
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建国号时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 。”遂定国号“金”。
先来发我最喜欢的金器吧。

金器


錾花葵瓣形金盘(首都博物馆)

錾花葵瓣形金盘(首都博物馆 上图局部)

錾花葵瓣形金盘(首都博物馆 上图局部)

錾花高足金杯(首都博物馆)

錾花高足金杯(首都博物馆 上图局部

錾花高足金杯(首都博物馆 上图局部)

錾花金托盘(首都博物馆)

錾花金托盘(首都博物馆 上图局部)

錾花金托盘(首都博物馆 上图局部)

金陵

此金陵非彼金陵

而是指金代的帝陵

金陵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龙门口村,是金代帝王、后妃及宗室的陵墓群,葬有金朝17位帝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皇陵,也是北京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

明朝天启年间,后金(就是后来的清朝)崛起,明熹宗受术士蛊惑,认为后金兴起与金陵“气脉相关”。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下诏拆毁金陵。当时不仅是拆毁,棺木都被弄出来了,所有龙都被”斩首“。

但金陵被毁,也没有阻挡清兵入关、明朝灭亡的脚步。

清初对部分金陵进行了修复,但如今,偌大的陵区只剩断壁残垣(上图)。

不过,进行考古挖掘,也挖出来了一些东西。

金陵龙纹栏板

龙纹角柱

沟纹砖

这种沟纹砖,就是砖上划出数条沟纹,是为了增加砖之间的摩擦力,使砖结构更牢固。在辽代比较流行,金代仍然在使用,不过金代以后,就不再用这种砖了,后来的砖面都是光滑的。而辽代与金代也是有区别的,沟纹的条数是不一样的。

下面隆重介绍一件宝贝。

金丝冠(首都博物馆)
这是金陵出土的一顶后冠。是金太祖阿骨打皇后所用的“花株冠”的“盛子”,就是皇后冠饰中起支撑定型的骨架部分,可称为帽盛子。旁边还有作为身份标识的冠后佩饰“纳言”,就是旁边两块玉饰。

由于棺内朽腐严重,金丝编帽盛子内衬丝织物和盛子外附织物及更多有机质饰品已朽毁不可考证。
但根据记载,这个冠应该是编结工艺自帽顶开始,先自帽顶心编一圆环,第二圈编结如水滴形八瓣花状连结,从第三圈开始用金丝编出一个个相连的如意花瓣形,一圈一圈向下扩编,直至盛子下口沿,最后均固定在底圈粗金丝圈上。

皇城

金皇城、宫城的情况也考古出来了

大安殿位置出土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龙。

铜坐龙(复制品 首都博物馆藏)

全场只有这一件复制品。这种铜器也不容易坏,不明白为什么这件弄一复制品。

这个铜坐龙,是一个建筑构件。可见龙文化不止是汉族所特有,也传播到了少数民族如女真族。不过,他们的龙与汉文化地区的龙不太一样。

这个龙坐着当然是一个特色,而且这龙有翅膀。

龙长犄角不奇怪,但一般都是一对。而这条龙像独角兽般,长了一个犄角,犄角上还有鳞状的纹饰。这就与汉族的龙很不像了。

铜坐龙还有个底座,底座也有展出。

龙是如何”坐“在底座上的呢,还有示意图:

宫殿区遗址出土的其他物品,也挺有民族特色的。

灰陶套兽两件

这些都是屋顶的艺术构件,可能类似于明清建筑的屋脊兽。

上面龙纹雕砖上面的龙居然是三爪龙。

上图铜铺首的兽头挺有气势,萌萌哒~

生活

贵族&平民

据讲解老师说

金代吸收了汉文化才开始使用、烧制瓷器

他们烧制的瓷器很有民族特色

酱釉鸡腿瓶

看这个看上去有些原始的大瓶子,是辽金时期草原民族的特色瓶。因形状像鸡腿而得名,上面的弦状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的。

别看它是平底的,它站不住(也许是太高且上大下小的缘故),所以展览时用架子支撑着。

那它如何使用呢,看下图。

这种鸡腿瓶,用来盛奶、酒、水等。看图,就能感受到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爽感。

既然这瓶站不住,古代没有架子支撑,它是如何放置的呢?

再看图,不仅女子在用鸡腿瓶倒水/奶/酒,而且下面桌子上还放有3个鸡腿瓶,你发现了吗?其实是把桌子挖洞来放置瓶子的,一般桌子上会有1-3个洞,用来放鸡腿瓶。如果是在室外,就挖个坑放鸡腿瓶。

居然挖洞放瓶子,说他们聪明、还是不聪明呢?为什么不把瓶底做平整呢,省的挖洞了……

双系瓷瓶
上图这个瓶就是平底的啦,仍然做了加大摩擦力的弦纹。与汉族传统瓶有所区别的是,加了双系,这也是草原民族特色,也有3系4系的,骑马的时候方便背着。

耀州窑月白釉鋬沿洗(首都博物馆)

所谓“鋬”,不是边上这个沿,而是下面这个能伸进手指头的把手。这也是草原民族特色,这种器型一般金器比较多,这个居然是瓷器。
以前有发过内蒙古博物馆收藏的金器,都是这种器型:
>>我被金子迷花眼!内蒙古博物院,拜金主义者的天堂!
>>又被金子迷花眼 | 长城内外皆故乡
以上都是贵族的生活
平民的生活什么样呢

平民墓中出土的多是小陶器,非常迷你(明器,非实用品)。

我觉得吧,也不一定平民就用不起瓷器,毕竟现代人的葬礼都烧一些纸人、纸车、纸房……

特别的是,我看到一种灯架(上图),叫灯qing,可惜没看到实物。
这篇挺长的了,就写到这里吧。
关于水关与该博物馆唯一一件一级文物(算得上镇馆之宝了吧),以后想起来再写吧~

小贴士

1. 免预约,用身份证入馆。
2. 看展时间,大约1小时。
3. 下午2点整,有免费讲解。
4. 有免费存包处,有自动售水机。
5. 是个国庆假期人少、体验好的好去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