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用书写疗愈人生的“野生作家”

 zhp001007 2023-10-01 发布于上海

有一群写作者,写作不是他们的职业,作家也不是他们最重要的身份。

他们大都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写作只能在收工以后进行,他们从世俗的生活里走来,带着最生动、最有烟火气的故事。

今天十点君和大家分享的几本书,就出自这样的写作者。

他们被称为“野生作家”,书写着生活最真实的样貌。

图片

胡安焉,打工人,写作者。

近二十年间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保安、面包店学徒、便利店店员、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导购、网店工作人员,后来在北京做了两年快递员。

他将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生活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

图片

胡安焉|湖南文艺出版社

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我已经感到脑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开始衰退。”

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但他最终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他在书中写道:“假如说工作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是我们对个人意愿的让渡,那么与此相对的生活的另外部分,就是那些忠于我们意愿的、我们想做的事情和追求——无论其内容为何,我再这里暂且先称之为自由吧。

图片

陈年喜在《微尘》中说:“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

这本书收录了陈年喜21篇非虚构故事集,记录了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的故事。

他们是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农妇、小作坊老板……

他们虽历经生活的磨砺,却淳朴而硬扎,沉静地诉说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

而陈年喜自己的生活也贯穿在这些故事里。

图片

陈年喜|天津人民出版社

他高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爆破工是他至今做过时间最长的职业。

在矿山工作期间,陈年喜开始不间断写作,他灵感如泉涌,在炸药箱上、在岩石上、在床铺上,他笔下的诗篇和故事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流淌而出。

“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里,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其余都是尘埃,我们在其中奔突,努力站稳,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身不由己。

图片

爱情的意义是什么?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婚姻中获得成长与幸福?

80多岁的作家杨本芬,大半生都在平淡地活着,60岁后才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就赢得了豆瓣8.9的高分。

《我本芬芳》是她的“婚姻自传”,记录了一段60年、说不上是幸福,却又现实之极的婚姻。

图片

杨本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主人公惠才在求学时遇到了吕医生,二人一见钟情,很快结婚。

婚后,吕医生对外人亲切照顾,却对惠才百般挑、冷漠冰冷。

惠才忍受着委屈和不甘,在无爱的婚姻里度过了几十年的孤寂人生。

直到孩子成年,二人都逐渐老了,丈夫才学会为家庭承担责任,让惠才体会到一点点家的温暖。

有人问:没有爱,为什么却一直不离婚?

或许每一代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难以跳脱的枷锁,把我们困在一个牢笼里,动弹不得。

在这对夫妻的相处里,你会看到父辈的影子,看到那些在婚姻里不被爱、甚至不被看见的人的影子……

杨本芬说,“书写是为了自我抒发,为了倾诉和交流,而不是一种技术性的生产。”

没有受过文学训练的杨本芬,没有技巧、没有规则,写作既神圣又简单。

图片

2022年,一个“二舅的故事”传遍网络,《世间的小儿女》中,正是一个个真实的“二舅故事”。

作者陈慧嘈杂的小镇菜场摆摊儿,每天凌晨3点起床,去菜市场抢地盘儿。

收工之后,她便将在菜场遇见的、在人世间匆匆相逢的各种人的命运记录在书里。

他们平凡、美好、强悍,他们庄敬自强,就像一株小草,一边遭受烈日骄阳、倾盆大雨,一边倔强生长。

图片

陈慧|宁波出版社

陈慧说,写作是她调节自我的增香剂,她在用一种体面的方式排遣独在异乡的寂寞与孤单,让自己灰头土脸的人生不那么无趣。

她的写作,是“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记录一丝一缕的柔情,以弥补旧路上的缺憾,记录一点一滴的感动,以供我在前路上取暖。”

图片

《姥姥语录》的作者倪萍,并非素人,但这本书的内核来自素人的“姥姥”。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姥姥,一个家家都有的老人,她的事都是日常琐事,读起来却尤为动人,仿佛自己的姥姥就在眼前。

她一生勤俭持家,善良敦厚,她说的话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

图片

倪萍|长江文艺出版社

倪萍问姥姥:“我怎么改正了一辈子,错误还总是不断地犯呀?” 

姥姥回答说:“孩子,人就像种麦子,秋天撒上种子,一直到收成,如果都是大晴天,不下雨不刮风连个阴天也没有,你试试?来年收的麦子都是瘪的。

人啊,啥事都得经历,错儿也得犯,才是个真人。

没有错儿,那是画上的人。”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中说,如果把一本书的一生比作一根长长的链条,读者仿佛是链条的终点;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也是链条的起点。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你会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故事里看到大千世界的参差,也看到真实的自己。


主播 | 佳音,点读书签约主播。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