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夸赞人才气甚高为什么要用“才高八斗”,九斗不可以吗?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10-01 发布于北京

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得到了统一,之后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更替,计量单位经历多次变革,在分类上也变得愈加细致和明确,单位量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古代计量单位大致可以分为重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容量单位,其中容量单位常见的就是“石”“斗”“斛”“钟”等。

但我们在古人所作的诗歌文章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句子“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明窗净几风日暖,有愁万斛才八斗”,句子中的“八斗”都是表达才气之盛的意思。既然“斗”本是古代的计量单位,那为什么古人又以“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这些成语来形容人文才高超呢?这就得要我们去探究一下“才高八斗”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了。

要了解“才高八斗”这个词,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物,一个是“建安文学”集大成者的曹植,一个是有着“山水诗鼻祖”之称的谢灵运,两者在文学造诣上都各有千秋。

先来说说曹植吧,曹植,字子健,是曹操的第三子,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曹植别的事迹你可能不清楚,但是对他的那首一绝无双的《七步诗》肯定不陌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兄长曹丕在称帝后,对于曹植的存在仍然十分忌惮,因而刁难曹植让其在七步内作诗的背景下所作,曹植巧妙地借用同根生的“豆”和“萁”来表达了自己对于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事情的悲痛、悲哀之情,短短几句诗道尽了曹植对于自己艰难处境的悲伤与痛苦,绝妙的文笔和沉重浓烈的情感让见过这首诗的人无不潸然泪下,这首诗歌也在后世中流传甚广。

其实除了这首惊才绝艳的《七步诗》之外,曹植在建安文学上的贡献和成就也是数不胜数。曹植从小便天资聪颖,在少年时代就已经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颇得曹操的宠信,在这段时间里,曹植年少有为,文采斐然,作的诗歌大多是宣扬自己的人生理想,充满着乐观、浪漫的情调,以《白马篇》为代表。到了后期,曹丕称帝之后,曹植多次被迫迁徙封地,且屡遭迫害,生活的巨变导致曹植的写诗风格发生了变化,基调逐渐变得忧虑、沉郁、悲愤和痛苦起来。

曹植的诗歌多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还非常注重语言锤炼,有回环往复之美,他在汉乐府古诗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创新发展使得建安诗歌逐渐文人化,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诗歌,曹植在辞赋方面也有着卓越成就,非常著名的有《洛神赋》、《求自试表》等历代相传的名篇,他的诗赋,可以说是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

说完曹植再来说说谢灵运。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是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虽然与曹植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二者在我国诗歌发展上都有着很大的贡献。

谢灵运也是年少才智超群,博览群书,工诗善文,他尤其喜好游山陟岭、纵情山水,每到一处地方,便会想方设法地去探寻险峻之处的稀有美景,也得益于他的丰富奇妙的旅行经历,他作的诗歌的内容大多都是山水风光,主要取材于永嘉、会稽、彭蠡等地,他的语言富丽精工而近自然,对于山水的观察细致入微,描写过程中将山水相貌真实拟态,从不同的角度客观真实地展现着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同时在其中巧妙地加入自身的主观色彩,使得诗歌全篇叙事、写景、抒情都结合得非常好,因而,他的山水诗独具特色也被后人所喜爱传诵。

作为开创山水诗的第一人,“山水诗派”的鼻祖,谢灵运山水文学的成就在刘宋时期产生着重大影响,最著名的山水诗有《登池上楼》《入彭蠡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谢灵运对于自己的诗歌成就也颇为自豪。当时谢灵运的风头正盛,宋文帝因为他的诗作非常地赏识他,特召他回京任职,还将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之后常常邀他一同探讨诗作。受到如此礼待的谢灵运在为自己的诗歌得到肯定而感到高兴的同时也非常自豪于自己的文采,在一次喝醉酒后,不禁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从这句话也足以看出,他对曹植才华的认可和佩服,同时也借着夸曹植的话再夸了夸自己,那股傲然于天地之间的自信洒脱跃然纸上,也是因为谢灵运的这段话,所以到了后世人们才借用其中的“八斗”来形容文采甚高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