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兮源 : 让“委屈精神”见鬼去吧

 故人旧事2020 2023-10-01 发布于重庆

   .世

                         让“委屈精神”

         见鬼去吧

                 文/兮源

企业管理者与劳动者是权益共同体和尊严共同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建构,都必须严格依循文明社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行事。当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员工身心受到双重损害时,企业高层绝不能打着“委屈文化”的光鲜旗号,以牺牲员工的合法权益来构建所谓的“企业精神” 
 
前不久,顺丰快递员被打事件引发社会群情激奋。
一些人自恃有钱或者有权、有身份、有地位,就产生幻觉认为自己可以肆意妄为称王称霸,随时可以对那些“不顺眼不顺心的人”出手施暴。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媒体报道说:事情发生在北京东城区富贵园区内当时一名骑三轮送货车的快递小哥,在派送过程中与一辆黑色京B牌照小轿车发生轻微碰撞。没想到,小轿车驾驶员(中年男子)下车后不由分说,连抽快递小哥几个大耳光,并拳打脚踢、破口大骂。
 
在随后的相关视频中,中年男子至少连续5次击打快递员面部,快递员已被吓得不敢吭声,而周围人几次试图拉开中年男子,但仍然无法阻止他冲上去继续扇快递员的耳光,简直是猖狂至极

顺丰总裁王卫与伤愈后的快递小哥在一起
 
除了快递员之外,环卫工、公交司机、超市收银员等“社会身份较低”的底层劳动者他们常常成为这些自诩“身份高贵”者施暴的对象。诸如此类的“新闻”充斥网站,似乎已无“新闻性”可言,但这一次却大有不同。
 
特别注意到这起“恶性事件”发生以后,顺丰集团总裁王卫在“第一时间”强硬表态:“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在接受了媒体采访时,他强调说:“我们顺丰钱不多,但是我们认为你给钱,我们都不会对这件事妥协可谓出语铿锵、掷地有声。


以上是顺丰总裁王卫的声明
 
紧接着,中华全国总工会严正表示:每一位劳动者的工作尊严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尊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过去我们通常见到的是这样一种反映“模式”:比如,环卫工或者公交司机被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无端或“有端”辱骂殴打,他们所供职的单位以及领导往往在“第一时间”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感和“自豪感”向媒体也向全社会介绍他们的这些员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一种“高风亮节”,同时“劲拌拌”地表示要向这些“抗打抗骂”的员工隆重颁发“委屈奖”,甚至“最佳委屈奖”!
 
多年来,这类处理模式和新闻报道套路人们已见惯不惊。的确,在某些企业大佬看来,似乎这是一种彰显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佳话”,而不是一件以牺牲职工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为代价而“换取企业美誉”的丑闻。

以上为顺丰集团的严正声明
 
因此,当我看到顺丰总裁“挺身而出”积极为普通员工维权撑腰时,一时间竟然有种“不适”之感。何以如此乖张?因为按照以往的“豪迈”套路,像王卫这样的高层领导此时此刻应该做出的“高姿态”,就是把“打落牙齿和血吞”当作“企业美德”来宣扬
 
在面对记者和被打员工时,企业领导的“当务之急”似乎应该是“豪情满怀”地向公众诠释“委屈”所蕴含的至高无上的“企业文化意义”“非凡的精神价值”,至于是否积极帮助职工通过法律手段伸张正义、讨回公道、赢得尊严等等,显然不是这种极为傲慢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题中应有之义——反正挨打挨骂的不是他们这种高居“企业文化”顶端的“高大上”人物。试想,如果挨骂挨打的是他们这些“高贵人士”,他们能耿直爽快接受这种打着“委屈”神圣旗号的道德赏赐吗?
 
王卫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他的表态本来十分正常,却竟然赢得社会公众很高的评价,并且居然成了“大新闻”在我老张看来实在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

顺丰快递小哥被打现场照片
 
为什么呢?因为,当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其所属单位或者企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站在法治的立场,积极支持和帮助员工维权讨回公道和尊严,应该是他们分内之事,而且应该是文明社会的常理和常识。令人不解的是:现在居然被有些人,特别是有的媒体视为“壮举”,岂不有点怪怪的味道。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王卫是值得称道的。他之所以没有按照过去那种“经典”的“委屈剧本”的套路去继续扮演荒诞的“伪善”角色,在我看来,并不是他有什么“卓越”的思维而是因为他能够清醒地意识到:
 
企业管理者与劳动者是权益共同体和尊严共同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建构,都必须严格依循文明社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行事。

企业文化宣传画
 
当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员工身心受到双重损害时,企业高层绝不能打着“委屈文化”的光鲜旗号,以牺牲员工的合法权益来构建所谓的“企业精神”!
 
如果企业高层习惯于利用这种表面温柔实则强势手段迫使员工接受这种畸形的“委屈文化”或者“委屈精神”,事实上是将皇朝时期社会结构中的人身依附关系、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美化成了所谓的“新道德、新风尚”
 
如果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必须通过这种人身依附关系这种“犬儒精神”来建构彰显,那么该是多么的荒唐和可耻!
 
行文至此,我不禁要大吼一声:让那种披着伪道德伪文化外衣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以及由它们孵化出来的“委屈精神”见鬼去吧!

作家近照及简介:
 张育仁,亦名柳下卉,江兮源,1954年生。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77级学人;知名作家、评论家、新闻学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重庆分会副会长、重庆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秘书长。
 大学期间积极响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热忱投身于校园内的思想解放运动;因参加“普通人”文学社而遭到保守愚顽的极左势力的忌恨,毕业时被发配到川西北大山深处饱经磨难。1984年成为所在地区首位由选民自主投票选出的人大代表。后历经艰辛返回重庆。有学术著作多部及500余万字的各类文章行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