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记录: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浪漫元素

 置身于宁静 2023-10-01 发布于浙江
(写在前面的话:虽然我会写读书记录,但不是每读完一本都写——因为这要花掉不少时间,然而我的时间有限。所以就只好打算一周之中抽出点时间来做记录,具体记录哪一本书或哪一篇甚至哪几篇作品,以及记录的篇幅内容的长短,这都是不一定的事。)

(先上个图——图片内容就是《丽姬娅》)

图片

 
一、
       关于爱伦·坡,首先要做个介绍——
       爱伦·坡,全名是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成员。爱伦·坡的小说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与同时期的浪漫主义作家不同,爱伦·坡的小说通常以“死亡”为主题,以哥特小说为底色,这也让爱伦·坡在众浪漫主义作家中独树一帜,收获盛名,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爱伦·坡被视为是多种类型小说的“开山祖师”,包括恐怖小说、推理小说以及科幻小说。其中恐怖小说是爱伦·坡最重要、也是成就最突出的一个创作领域,代表作品有太多了——比如《厄舍府之倒塌》、《黑猫》、《陷坑与钟摆》、《幽会》、《丽姬娅》、《莫雷娜》等。其中我所例举的后三篇就是本记录所要分析的三篇,也就是集中体现了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浪漫元素的三篇。

二、
      《幽会》这篇和其他两篇不同,所以先拿出来单独讲。
       这篇小说主要内容就是一对情人殉情的故事。美丽的阿芙罗狄蒂和一个青年人相爱了,但是美丽的阿芙罗狄蒂后来却嫁给了侯爵——显然是出于某些原因嫁给了她不爱的人,最后二人相约殉情。故事是由“我”——这位青年人的朋友来记述的,通过“我”的记述,可以发现,其实美丽的阿芙罗狄蒂和青年人早就相爱了,但由于某些原因分离,最后酿成了悲剧。
     这篇短篇小说在恐怖效果方面并不如后两篇,但是它的“死亡”主题以及它的浪漫元素和后两篇是一脉相承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环境描写和穿插在其中的诗歌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浪漫色彩,体现了作者华丽的哥特式笔法。作品的开头——题记部分其实就暗示了结局——“在那儿等我!我不会失约  /  我会在那空谷幽地与你相会。——奇切斯特主教亨利·金《在亡妻的葬礼上》”

三、
     《丽姬娅》曾被作者爱伦·坡誉为“我最好的小说”,从作品来看,当承此誉。这一篇和《莫雷娜》都可以说是作者哥特式小说和浪漫小说相结合的代表,古典、恐怖、浪漫、奇幻等元素相互融合。
      这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死而复生。这两篇小说的题目都来源于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是主人公的妻子,故事的记述方式都是由“我”——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来完成的。唯一的区别在于——《丽姬娅》可以说是一出喜剧;而《莫雷娜》也是一出悲剧。
        《丽姬娅》里头男女主人公二人深深相爱,但是女主人公丽姬娅早死,男主人公极度悲伤,后来再娶了一个和丽姬娅尤为相似的女子罗维娜,婚后不久,罗维娜重病去世,被包在裹尸布里,男主人公坐在尸体的傍边,发现尸体开始动了起来,最后是丽姬娅借尸还魂,死而复生,结局走向大团圆;《莫雷娜》里头女主人公爱着男主人公,男主人公并不爱她,只是短期地被女主人公的才华吸引了,对于男主人公而言,女主人公莫雷娜只是折磨,最终莫雷娜死了,但她托生为他们二人的女人,结局他们的女儿也死了,最后男主人公把女儿的尸体放进墓窟时发现里面没有他妻子的尸体。
      这两篇小说和上一篇《幽会》一样,也是体现了作者华丽的哥特式笔法,曲折而又诡异的剧情、美艳动人的女主人公形象、病态古怪的男主人公以及穿插在文中的诗歌(《莫雷娜》这一篇没有)都共同构成了浪漫主义色彩。 
四、
      这三篇小说与其说是恐怖小说,倒不如说是带有恐怖色彩的爱情小说。 上文是对作品内容的简单阐述,接下来就是重点看一下三部恐怖作品里的浪漫元素。
     爱伦·坡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不算多,通常二、三个人物左右。其中女主人公的形象通常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都是极为美丽动人的。这三篇也不例外。《幽会》里的阿芙罗狄蒂是“全威尼斯赞美的偶像,娇艳中之娇艳,美丽中之美丽”,作者的描写也是极其光彩生动——“她那双白皙而娇小的赤足在黑镜般的大理石上显得光洁如玉。她那头为夜间舞会而精心梳理、此刻尚未完全蓬松、缀着各式珍珠宝石、像抽芽的风信子般卷曲的秀发一圈重一圈地盘绕在她典雅的头上。她那娉婷玉体仿佛只披有一层雪白的薄纱……”。
     作者对丽姬娅是偏爱的。 《丽姬娅》里头前半部分都是对丽姬娅的塑造描写,不仅具有古典美的外在还有出众的才华和修养,丽姬娅身上所体现的就是爱伦·坡对“美”的定性。(关于这个就不引用原文了,太多了,自己去看)因此,丽姬娅和其他两位女性——阿芙罗狄蒂和莫雷娜不同,她是具有着象征性质,是“美”的化身,而后来的“死而复生”则是“美”的力量对“死亡”的抗争,而作品中出现的那首由丽姬娅所写的诗歌也充满了暗喻(这首诗我会附在最后面)——死亡对人类、对生命、对“美”的侵袭。
     《莫雷娜》可以算是这三位女性中最悲哀的了,因为前两位都是得到了所要的“爱”,而只有莫雷娜没有,莫雷娜一直也知道男主人公不爱她,莫雷娜在死前把男主人公召唤到她的病榻前,对男主人公说——“我就要死去,但我将继续生存”——这是暗示了莫雷娜换一种方式活着,“这些日子绝不是你能爱我的日子。但那个活着时你所嫌弃的她,在死后将被你爱慕——”即托生为他们的女儿。在最后,他们的女儿长到了十岁,但男主人公依然没有为她取名,男主人公也感觉到她身上具有和她母亲——莫雷娜一样的特质——忧郁与沉默。
当最后的洗礼仪式中,神父询问女儿的名字时,男主人公鬼使神差地回答道莫雷娜,女儿“一听到那个勉强能听到的名字就猛然一惊,抬起她呆滞的双眼凝望苍天,然后匍匐在教堂黑色的地板上,回到道:'我在这儿!’”。可见,女儿发现了男主人公发现了她是妻子莫雷娜的托生转世。男主人公的痛苦和恐怖,和莫雷娜的疯狂与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莫雷娜》里带有悲伤、哀怨的气氛、情调。
       这三部里头的爱情都可谓是令人动容 。《幽会》里头的“除死方休”、《丽姬娅》里头的“生死团圆”、《莫雷娜》里头的“两世不弃”,都是对爱情的表现。尤其是《丽姬娅》,男女主人公不仅是爱人,还是朋友,是对方灵魂上的伴侣,作品的后半部分描写了男主人公因为失去爱人而吸食鸦片,行为古怪;尤其在等待罗维娜的复活的心理描写,给了读者深刻的期待效果,最后也符合了读者的这种的“期待”。
     作品中还穿插着诗歌,这些诗歌或体现了爱情的悲剧、或体现了人世生命的悲哀(看【附】的部分)。

五、
      作者的华丽的哥特式笔法,还体现在了对人、事、物、环境描写和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
      关于“死亡”的主题就不用多说,这本身就是哥特式风格的一大特点。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尸体也就是对“死亡”主题的象征了。以及诡异曲折的情节,“死而复生”或是殉情。
       这三部作品体现了作者描写时的一大特点——“黑”,作者对于“黑色”情有独钟。《幽会》里开头所在的环境——“我猛然从船上站起,而船夫却让那柄单桨从他手中滑落,掉进黑暗之中没法找回,……我们的船就像一只巨大的黑色秃鹰,……骤然把沉沉黑夜照得如同白昼。”还有男主人公的外貌——“眼珠色调……晶亮的黑色;有一头浓密乌黑的卷发”。再看《丽姬娅》,丽姬娅的外貌也是黑的发、黑的眼、以及物品,有黑色的婚床、黑色的石棺等等。《莫雷娜》里头的环境和人物外貌,比如“黑色的地板”和“黑色的眼睛”等。
      这三部作品里头的男主人公都有着病态、古怪的特性。《幽会》里的男主人公喜欢笑,举止古怪;《丽姬娅》里的男主人公吸食鸦片,常常产生幻觉,分不清现实和梦幻;《莫雷娜》里的男主人公痛苦癫狂,陷于女主人公带来的恐怖之中。(不举例子了,打字太累了)

六、
     作品里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作者对眼睛的描写。阿芙罗狄蒂是有着一双“像普林尼笔下的叶形柱饰般的眼睛'柔和而几乎透明’”,对丽姬娅的眼睛作者更是花了两大段来描写,是一双“圆圆的、乌黑的、目光热切的眼睛”,像是“丽达的双子星座”。莫雷娜的眼睛“目光意味深长”,托生转世为女儿后的眼睛依然是“沉思的圆圆眼睛闪烁出成熟的智慧和热情”。

七、
      爱伦·坡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创作观点,就是“效果论”,简单来说,就是在创作时要想好作品所产生的效果——即唤起读者怎么样的情感,从而进行内容、结构上的安排。《丽姬娅》这一篇是最能体现作者的这一文学观点(此外当属《黑猫》)。
      爱伦·坡对恐怖小说的一大突破就是继承了哥特小说的特点,进行大量的心理描写——使恐怖小说心理化。运用丰富的想象,把面对“恐怖”时的心理极力写出,给予读者深深的代入感,从而达到所预想的“效果”。
      比如《丽姬娅》以第一人称视角“我”来叙述,从而把人物的内心展示的一览无余。作品前半部分都是“我”对丽姬娅的怀念和回忆,展示了一个光彩动人、美丽聪明的丽姬娅形象,将“我”淹在对丽姬娅的爱中。而后通过环境描写,展示了丽姬娅死后我搬到的修道院的样子,通过环境描写,来体现“我”的绝望和孤独。虽然有罗维娜,但她只是丽姬娅的替身。当罗维娜死后,作者展示了“我”在裹尸布旁的行为、心理等,既让人感到恐怖,又使人有所期待。

八、
     ​写到这里基本就算完成了,文中有需要引用的地方我很多都砍掉了(因为打字太累了,笑:-D),除了一些必要例举的地方;有一些地方也是简单地讲到,来不及展开(也是因为打字太累了,笑:-D),但是——可以说,该注意的地方我都注意到了,应该没有什么缺漏了。总之,对于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浪漫元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解读,还对作品也进行浅要地分析,包括人物形象、象征意象、手法技巧等。
     最后,用《丽姬娅》里作者引用的约瑟夫·格兰维尔的一段话来作结尾——
      “意志就在其中,意志万世不易。谁知晓意志之玄妙,意志之元气?因上帝不过乃一伟大意志,以其专一之特性遍及万物。凡无意志薄弱之缺陷者,既不降服于天使,也不屈服于死神。”

【附一】
(《幽会》中的诗,男主人公所写)
你于我曾是一切,我的爱,
我的灵魂曾把你慕恋——
海中的一个绿岛,我的爱,
一泓清泉,一座神龛,
那一切都被仙果奇花环绕,
所有的花都为我吐艳。

啊,梦太美就难以做长!
啊,灿灿希望也曾上升
但终又被乌云所遮挡!
呼喊,一个来自未来的声音,
“向前!”——但在过去之上
(黑暗深渊)徘徊着我的心,
无言,静止,凄惶!

因为,于我,唉!唉!
早熄灭了那团生命之光。
“无常——无常——无常。”
(这种语言把庄严的大海
阻止在海岸的沙滩上,)
雷击的树还会繁花盛开?
受伤的鹰还会展翅翱翔?

现在我的白天全是梦境,
而我夜间所有的梦
都是你闪耀的乌黑眼睛,
都是你纤足的移动
在多美的意大利河滨,
在多轻盈的舞步之中。

唉!因为那个不幸的时辰
他们带你去大海那头,
别了爱去嫁那显赫的老人,
伴随不洁的枕衾帷帱——
别了我,别了多雾的英伦,
这里银柳正伤心泪流!

【附二】
(《丽姬娅》中的诗,女主人公——丽姬娅所写)
瞧!这是个喜庆之夜
在最近这些寂寞的年头!
一群天使,收拢翅膀,
遮好面纱,掩住泪流,
坐在一个剧场,观看
一出希望与恐怖之剧,
此时乐队间间断断
奏出天外之曲。

装扮成上帝的一群小丑,
叽叽咕咕,自言自语,
从舞台这头飞到那头——
他们只是木偶,来来去去
全由许多无形物支配,
无形物不断把场景变换,
从它们秃鹰的翅膀内
拍出看不见的灾难!

那出杂剧——哦,请相信
将不会被人遗忘!
因为那些抓不住幻想的人
永远都在追求幻想,
因为一个永远旋转的怪圈
最后总是转回原处,
因为情节之灵魂多是罪愆,
充满疯狂,充满恐怖。

可看哟,就在那群小丑之中
闯进了一个蠕动的怪物!
那可怕的怪物浑身血红
从舞台角落里扭动而出!
它扭动——扭动!真是可怕,
小丑都成了它的美餐,
天使们呜咽,见爬虫毒牙
正把淋淋人血浸染。

熄灭——熄灭——熄灭灯光!
罩住每一个哆嗦的影子,
大幕像一块裹尸布一样,
倏然落下像暴风骤雨,
这时脸色苍白的天使,
摘下面纱,起身,肯定
这是一幕叫《人》的悲剧,
而主角是那征服者爬虫。


图片

(上图为埃德加·爱伦·坡的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