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唱的尼安德特人: 语言和音乐的起源

 听雪楼75iz4v14 2023-10-01 发布于北京
语言和音乐是人类发展出来的最神秘的技能。
没有语言,人类就没有办法解释音乐;
没有音乐,语言就显得格外单调。

图片
《歌唱的尼安德特人》
副标题:语言和音乐的起源
2023.9
丛书:启真·科学

英国考古学家史蒂芬·米森将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的脉络结合在一起,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创造出语言和音乐这些交流形式。此外,他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考古学研究发现,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和音乐在早期人类的生存和进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结合详尽的资料展现了它们的完整进化历程,既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也充满了阅读趣味。

这本书对音乐和音乐能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合音乐学、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音乐的感染力的全面而广博的画卷……一本期待已久的著作,从生动有趣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进化。
——罗宾·邓巴,《泰晤士报文学增刊》(Robin Dunbar,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这本书极具巧思。米森为其倾注的鲜明而富有感染力的热情让其成为了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的最好入门读物。我将此书推荐给所有对音乐的生物学和进化感兴趣的人。
——特库姆塞·菲奇,《自然》(Tecumseh Fitch, Nature)
图片

音乐之谜:一部音乐进化史的必要性


曾听人评价,舒伯特(Schubert)《C 大调弦乐五重奏》(String Quintet in C Major)的柔板宛如天籁。此时此刻,我的耳边正放着这首曲子,因此不难理解此评价。巴赫(Bach)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Cello Suites)和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 的《泛蓝调调》(Kind of Blue)也能称得上绝世难得的仙乐。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您的喜好或许另有不同。

本书所要探讨的也并非我们具体喜欢的音乐类型,而是我们不约而同喜欢音乐这个事实——为了听音乐,我们愿意付出不少时间、力气,甚至金钱;为了完美演绎乐曲,很多人苦练多年;对那些技艺高超、别具匠心、天资超凡的音乐家,我们常常爱慕不已,为之倾倒。

仅通过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来解释这一现象远远不够,虽然这两方面因素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人的音乐品味。欣赏音乐是人类共通的特点,所有社会群体都会创作音乐,人们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也很常见。而在现代西方社会,很多人对音乐敬而远之, 甚至自称是音痴,此种现象着实不寻常。要想解开人类创作和倾听音乐的天性之谜,追究社会或历史因素并无益处,我们要先接受这种天性已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刻进了我们的基因里。而我要揭秘的便是这一切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为何发生。

人类大脑的其他共有属性,尤其是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近些年受到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和讨论,唯有音乐能力被遗漏。也就是说,我们在研究中遗漏了人类境况的一个基本方面,而现已获得的有关何之为人的认识不过只是部分的。

语言研究和音乐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巴黎语言学学会在其1866 年的创始章程中规定,严禁任何与语言起源相关的讨论。这一状况在学界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一直到20 世纪90 年代,大批研究才开始涌现。如今,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神经学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经常就语言的起源和进化史进行辩论,发表和出版了大量与此相关的文章和书籍。

尽管巴黎语言学学会对研究音乐的起源没有任何意见,学术界却似乎自发颁布了一条禁令,并一直本分地遵守着,直至今日仍未废除。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优秀学者, 我们应对他们做出的突破表示感谢。其中一位是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他在1871 年出版的《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一书中用了几页的篇幅来讲音乐的进化。时间再往后推移,著名民族音乐学家约翰·布莱金(John Blacking)在其1973 年出版的《人的音乐性》(How Musical Is Man?)一书中首次提出,音乐是人类生来共有的特质。

我们不仅应当给予音乐起源同等分量的重视,而且还应将音乐和语言二者综合看待。虽然近年来对语言进化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取得的进展有限。这部分归结于对考古和化石证据的忽视,部分归结于对音乐的忽视。公然违抗巴黎语言学学会的学者们意识到,音乐和语言之间存在联系,且在不断发展变化。让- 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论语言的起源》(Essai sur l’origine des langues)(1781 年)是对语言和音乐的综合思考。

一百多年以后,19 世纪到20 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 在其1895 年出版的《语言的进步》(Progress in Language)一书中这样总结道:“语言……始于描述个体和事件的半音乐化且不可分析的表达。” 此种洞见似乎早已被遗忘,因为近来出版的大量与语言起源相关的书籍和刊物对音乐只字未提。或许只是因为音乐的起源太难以攻克。而语言的功能不言自明,即传递信息,即便人们不清楚其演进的历史,也很容易认同其为进化的产物。那音乐呢?

这一问题将我们引向另一个更受忽视的研究层面:情绪。若要论及音乐的首要作用,那一定是表达和诱发情绪。考古学家为研究人类祖先的智力程度费尽周折,但对其情感生活的研究却和音乐一样,冷落一旁。因此,这也限制了我们对人类语言能力进化的认识。
有关原始语的两种观点

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交流系统。现代人的祖先及其近亲所使用的交流系统越来越复杂,逐渐进化出了语言。学界人士将这些交流系统统称为“原始语”。要想了解语言进化的过程,最重要的便是要正确认识原始语的本质。

因为界定语言的本质是一项艰巨异常的工作,语言学家们自然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我们可以将他们的理论划分为两大阵营:一类认为原始语在本质上是“组合性的” (compositional),一类认为原始语是“整体性的”(holistic)。

组合论的本质是,原始语由词语和有限的语法构成。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语言学家德里克·比克顿(Derek Bickerton)。过去十年间,他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语言进化的书和文章,在这方面颇具影响力。

按照比克顿的观点,人类祖先及其近亲,比如尼安德特人, 可能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词汇量,每个词对应一个心理概念,比如“肉”“火”“狩猎”等。他们能将这些词排列起来,但只能以近乎随机的方式进行。

图片

比克顿认为,此种方式会造成歧义。比如,“人杀熊”(man killed bear)的意思是人杀了熊还是熊杀了人?在音乐与语言方面都有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家雷·杰肯道夫(Ray Jackendoff)认为,简单的规则可能会减少歧义,比如“施事在前”(即人杀了熊)。但是,潜在话语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可能会因此受到极大限制。在原始语向现代语言进化的过程中,语法(界定语序的规则)也需要进化,在这种规则中,有限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无限的话语,每种话语都有各自的含义。

过去十年间,组合论在语言进化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且影响极大。但在我看来,这一理论将我们引向了认识语言进化最早期阶段的错误方向。近来,出现了一种新观点,那便是整体论。该观点的代表人物并没有比克顿那么有名,但我认为这位语言学家探寻到了原始语真正的本质。她就是卡迪夫大学的艾莉森·雷(Alison Wray)。

之所以使用“整体”一词,是为了强调在语言产生之前使用的交流系统由“信息”构成,而非词语;原始人的每句话都独一无二地代表一种随机的含义,正如现代语言和比克顿式原始语中的词语一样。但是,雷认为原始人的多音节话语并不是由较小的意义单位(也就是词语)组成的,这些意义单位可以随机地组合在一起,或者按照规则排列来产生新的意义。在她看来,完整的话语被“分割”产生词语,之后词语组合起来形成传递新意义的表达,现代语言才逐渐形成。因此,虽然比克顿认为词汇出现在语言演化的早期阶段,但雷认为,词汇在后期才出现。

关于本书

我很惭愧在自己先前的研究中忽略了音乐,现在受艾莉森·雷整体原始语理论的启发,迫切希望了解史前祖先如何进行交流,并坚信音乐的进化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通过本书,我梳理了自己有关音乐和语言进化的观点,并根据考古和化石证据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了评价。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二章到第七章,围绕当今的音乐和语言展开,介绍音乐和语言的特点,以及我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第二部分从第八章到第十七章,从进化史的角度对前半部分所述特点再次进行解读。

首先,我在第二章中对音乐和语言的异同进行了分析,之后主要聚焦三个问题:音乐和语言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第三章到第五章);我们如何与处于前语言阶段的婴儿交流(第六章);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系(第七章)。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这三个问题不仅有从进化角度进行解答的必要,而且能为我们研究音乐和语言的起源提供线索。自然,音乐和语言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究—特别是当今世界语言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及分布—但本书并未对这类问题做出解答,因为这类问题的答案主要在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在人类进化出共同的语言和音乐能力很久之后所发生的人口分散。

第一部分为所需探究的问题做好铺垫后,第二部分一开始视线仍然停留在现代,介绍的是猴子和类人猿的交流系统(第八章)。我认为它们的交流系统与我们的早期祖先类似,而我们的音乐和语言能力正是从祖先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本书并没有研究其他动物的交流系统,虽然学界常常认为它们也具备音乐能力甚至语言能力,尤其是鸟类和鲸。不得不说,它们的音乐与人类的音乐确实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鉴于人和鸟、鲸之间的进化距离,这种相似性应该是趋同进化的结果,换言之,自然选择为相似的问题—比如守卫领地和求偶—提供了相似的解决办法。我的研究重点放在人属的语言和音乐进化史上,未为此种趋同进化研究留出空间。

在第九章,我从600 万到200 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原始人祖先入手开始研究。第十章到第十四章剖析了早期人类,比如匠人、直立人和海德堡人的进化和社会,探究直立行走、狩猎采集、社会关系、生活经历及协作对交流方式进化的意义。每章都呈现了重要的古人类学证据,并介绍了来自灵长类研究、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进一步材料。第十五章分析了尼安德特人的生活方式和交流系统。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分别梳理了语言和音乐诞生的最后阶段,并将这一切与20 万年前非洲智人的出现相联系。

最后几章重回第一部分讲过的现代语言和音乐的特点,并用我提出的进化史对它们进行阐释。本书不仅完整描述了音乐和语言的进化过程,而且涵盖了它们与人类思维、身体和社会进化之间的关系。它将解释为什么我们喜欢音乐,不论你是钟情蓝调、巴赫还是小甜甜布兰妮(Britney)。

目录

第一章 音乐之谜

一部音乐进化史的必要性 / 1
第一部分 现在篇
第二章 不只是芝士蛋糕?
音乐和语言的异同 / 13
第三章 少了语言的音乐
大脑、失语症和音乐特才 / 37
第四章 少了音乐的语言
获得性失乐症和先天性失乐症 / 60
第五章 音乐和语言的模块化
大脑中音乐的处理 / 82
第六章 对婴儿说话和唱歌
大脑的成熟、语言学习和绝对音感 / 91
第七章 音乐之魔力,可疗愈
音乐、情绪、药物和智力 / 114
第二部分 过去篇
第八章 哼叫、嗥叫和动作
猴子和类人猿的交流 / 141
第九章 稀树草原上的歌声
“Hmmmm”交流的起源 / 163
第十章 感知节奏
直立行走和跳舞的进化 / 186
第十一章 效法自然
关于自然世界的交流 / 213
第十二章 为性而歌
音乐是性选择的产物吗?/ 235
第十三章 为人父母的要求
人类生活史和情绪的发展 / 257
第十四章 一起创造音乐
合作和社会纽带的重要性 / 276
第十五章 恋爱中的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的“Hmmmmm”交流 / 298
第十六章 语言的起源
智人的诞生和“Hmmmmm”的分割 / 333
第十七章 谜题得到了解释,但并未减弱
现代人的迁徙、与上帝交流和
“Hmmmmm”的残留 / 360
注 释 / 379
参考书目 / 433
插图鸣谢 / 4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