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8】上古时代,璀璨起点

 新用户7842qWV8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扫码收听语音版)

如果从空中俯瞰我们美丽的祖国大地,很容易发现实际上我们的周围环境还是很封闭的:北面是冰冷严寒的荒原沙漠,西面是高耸入云的世界屋脊,而东面和南面又被汪洋大海所环绕。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再结合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不难想象,在人类进化的漫漫征程中,我们与外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一定是困难重重。但“多难兴邦”,正是这样相对严酷的环境,逼使我们的老祖先很多的发明创造与进步很多时候只能是原生性的。包括人种、农业、文化等。

从人种的起源而言,目前公认的人类进化经过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五个阶段。同时,学术界流行着“单一地区起源”、“多地并行发展”两种学说。前者的主要依据是人类分子遗传学证据,认为非洲的一位老祖母(爱娃)的后代(早期智人)在13万年前走出非洲,替代了各地原生的早期人类,占领了全世界。而“多地并行发展”说则认为分子学证据远不如考古学证据可靠。目前世界很多地方不断发掘的考古证据越来越多地支持了多地并行起源学说。就我国而言,目前还只有直立人之后的考古发现,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北京猿人、元谋人、蓝田人、丁村人、山顶洞人。在进一步的科学发现之前,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还要继续持续下去。

关于农业,世界公认的三大发源地是:西亚驯化了大麦和小麦、东亚驯化了大米和小米、中南美洲则是玉米和南瓜豆类的发源地。大量考古证据表明,我们在一万年前就开始形成了以小米栽培为特征的北方旱地农业带和以水稻栽培为核心的南方稻作农业带。两条农业带互相支持,交相辉映,共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旧石器时代(300万-1万年前)已经具有若干文化区;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2000年)则以中原文化区为中心,东有海岱、西有甘青、北有燕辽、南有巴蜀和江浙等文化区;形成中原文化区为核心,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为主干,周围环绕多区域的花瓣格局,多元一体有核心的中国文明。这个过程中,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寺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交相辉映、共冶一炉,共同奠定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基础。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我国的历史进程已经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时代进入了以部落首领和邦国领袖为原型的三皇五帝时代。这个时期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个时期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再度强势崛起,开始影响并扩散到四面八方。因此这个时期也被称为英雄并起、邦国林立的“龙山时代”。这个阶段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最终成型;文化交流、制度思想深层次,甚至战争,逐渐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文化、心理认同,中华民族大家庭初步形成,为夏商周奠定了基础。在五帝时代,最为后人称颂的也是唐尧、虞舜、夏禹之间,作为联盟盟主的权利交接方式——“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因此,后人把夏朝建立之前的大同之世,称作“公天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完全靠信用和行为来维系社会稳定。相对的夏朝建立之后的“小康之世”,则被称为“家天下”,采取世袭制完成权力交接,需要依靠礼制和等级规范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

当然,这一改变也是社会不断融合和私有制的必然结果,也意味着华夏民族即将迎来伟大的青铜时代——夏商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