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勤俭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不过,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也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丹朱喜欢争讼】 有人推荐了丹朱。丹朱是尧帝的长子,出生时全身红彤彤的,所以取名“丹朱”。 丹朱自幼聪明,智慧极高,喜欢创新,甚至要尝试在陆地上划船。 (敲黑板:如果成功,很可能发明出最古老的气垫船呢) 据说尧帝为了教儿子军事阵法,特别发明了围棋(尧造围棋,以教丹朱),丹朱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围棋高手。 不过,正因为自己的老爸是大首领,自己也很聪明,丹朱恃才傲物,喜欢和人家辩论,不驳倒对方决不罢休,还认为这样才能表现出自己做事果断、有主见。 但在尧帝眼里,丹朱只是缺少政治智慧的霸道公子哥而已,不像自己(不肖乃翁)。 所以当有人推荐丹朱接班时,尧帝一口否定:我这个儿子确实有点小聪明,但却道德修养不够,喜欢和人家争讼,狂妄嚣张,不能用! 尧帝还说:总不能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让天下人受损(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敲黑板:丹朱是刘、房等姓的始祖,河南范县有丹朱墓) 【共工只会说漂亮话】 大臣讙(huān)兜又推荐了共工,说共工很会团结人,也很能干,做了不少事情。 (敲黑板:共工在我国的传说体系中,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很多传说都跟他有关;很可能共工氏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个部落,擅长治水) 尧帝还是不以为然:共工只会说漂亮话,用甜言蜜语忽悠人;做事经常背离正道。嘴上说尊重神灵,心中却十分傲慢,这样的人不可用! 在尧帝看来,共工只会说些“正确的废话”,做些“看上去很美的事情”。表面上挑不出毛病,甚至得到很多人的赞赏,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甚至有害。 【越俎(zǔ)代庖(páo)】 有人又推荐了大贤人许由。 尧帝找到许由:我年纪大了,应该让位给您这样有贤德的人。 没想到,许由一口回绝了:您已经干得很好了,却非要让贤给我,这不是沽名钓誉吗?!况且,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不想做什么天子!举了例子,一个管祭祀的人总不能因为厨师忙,就跨过自己负责的祭祀礼器,去帮厨子炒菜吧!您还是放过我吧! (敲黑板:越俎代庖,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替代厨师的工作,比喻超出自己的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负责的事) 【洗耳不听】 许由拒绝了尧帝,连夜逃进箕山(河南登封,秦岭余脉),以示决绝。 这一下,尧帝更加敬重许由,又提出第二方案:如果你不愿意做天子(董事长),至少出山做个“九州长”(总经理)吧。 不说还好,闻听此言,许由更加愤怒,感觉受到莫大的侮辱,狂奔到颍水边去洗耳朵!一边洗一边嚷:我不听!我不要听! 正当许由恨不得把耳朵搓掉的时候,他的朋友巢父(也是一位隐士)牵着小牛来河边饮水,问道:老许,你这是跟谁俩啊?急赤白脸地! 许由恨恨地说:刚听了不不净的话,可得好好洗洗我这清白的耳朵呢!(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不料,巢父却一阵冷笑:你整天在外招摇,博取名声;可人家真找到你了,又假装清高,跑这来洗耳朵,这也忒虚伪了吧?!河水都让你弄脏了,我去上游了,可不敢让我的小牛喝脏水。 (敲黑板:许由洗耳本来是拒绝听,后来演化成“洗耳恭听”,恭敬而专心地倾听,准备领教的意思,有时也有诙谐讽刺之意) 【第一隐士】 尧帝三番五次请许由出山,许由却一直躲避。友人表示不理解:尧帝访贤人治理国家,是好事情啊。 许由解释说:他总把希望寄托在贤人身上,恐怕靠不住啊。 在许由看来,治理天下不能靠“人治”,要有一系列的法度和体系才能长治久安。 传说许由是河南登封人,声名显赫,曾经做过尧、舜、禹的老师,人称“三代宗师”。但许由却淡泊名利,不愿出仕为官,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敲黑板:后人常把许由与巢父并称”巢许“、”巢由“,指隐居起来,不愿做官的人) 许由死后葬在登封的箕山(也称“许由山”),这一带后来成了许国的封地,许由也成为许姓始祖。直到今天,在河南的登封、许昌、禹州、鄢陵一带,沿颍河流域,还有很多许由的传说和跟许由有关的遗迹。 (敲黑板:也有人推测,许由就是辅佐过尧舜禹的伯夷,是炎帝的后代,姜太公的祖先) |
|
来自: 新用户7842qWV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