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0205 青铜大鼎的前世今生

 新用户7842qWV8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夏商周时期,鼎文化不断发展。特别是商朝,流行铸鼎,用于隆重的祭祀;这种“时尚”一直持续到汉朝。

【神器】

青铜鼎是由陶鼎演变而来的,最初只是餐具、酒具。

山东大汶口文化,受到来自江浙太阳崇拜的影响,最先把陶鼎用于祭祀,并将这一习俗沿黄河西传到了中原地区。

中原的夏商,因为农业发达,率先进入王国时代,正需要隆重的祭祀来巩固内部团结,维系首领威信。很自然地接受并发展了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特别是商代,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高度发达,陶鼎变成了铜鼎,餐具也变成神器,被用来祭祀天帝和祖先。

著名的后母戊鼎、辛母戊鼎都是商王专门铸造,用来祭祀自己老妈的。

【礼器】

由于造价昂贵,加上等级森严的使用场合,鼎又变成重要的“礼器”,成为身份的象征(“别上下,明贵贱”),用来表彰、记录功绩。

有古籍记载:天子九鼎八簋(guǐ),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或一鼎。

明确规定了不同级别的贵族,有权使用鼎和簋的数量。

【国器】

相传,夏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九州各部落进献的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作为九州的标志。

从此,这九只大鼎开始随着国家的更替而迁移,成为传国的象征。商灭夏,九鼎搬到了商的亳都;周灭商,九鼎又搬到了周都镐京;秦灭周朝,嬴政(秦始皇)也要搬,但搬丢了。

虽然九鼎的真实性一直存有争议,但“鼎”作为国家象征,却是共识。人们经常用“定鼎”来代表新王朝的建立。

【庄重】

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仍然对鼎很崇敬,有“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春秋鼎盛”这些成语。“鼎”也代表了“庄严”、“显赫”、“尊贵”、“隆重”。从“鼎字的外形,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她的模样和风范

【档案】

更重要的一点,由于古人习惯在青铜鼎上铸造铭文,记录铸鼎的前因后果,自然会涉及到当时的制度、祀、讨伐等事宜;鼎也就此成为重要的档案载体,让我们得以一窥3000年前的历史真相。

(敲黑板:这一点,和甲骨文是一样的。只是铸在金属鼎上的铭文叫做“金文”;除了鼎,其它青铜器也常出现铭文,但没有鼎上的信息量大,因为个头就没鼎大)

【铸造】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鼎,厚重、庄严、神秘。如此精美的大家伙铸造起来,在3000年前绝对算是黑科技。

以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后母戊鼎(高1.3米,重832公斤)为例:

先用土做出泥模,再把泥模烧制成陶范(模具),最后再把融化的铜汁浇筑到陶范中成型。

但如此复杂的大鼎,不能一次浇筑,而是用不同的陶范,分别铸好了鼎耳、鼎干、鼎足,最后再把这些“零件”铸成一体的。

(敲黑板:鼎身用了8块陶范,鼎底4块,每条鼎足3块)

还有黑科技,就是用于融化铜汁的”坩埚“。由于形状像是倒放的头盔,因此被称“将军盔”。

一个陶制的“将军盔”可以熔铜12.7公斤。铸造后母戊鼎,需要70多个“将军盔”同时“熬铜汁”,还得同时浇铸。

简单推测一下,造这样一只大鼎,得需要200多人协同工作才行。这也充分证明,商代“车间”的生产管理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