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将军李广自戕背后的阴谋阳谋

 陶鹿在读书 2023-10-01 发布于上海

历史上汉家江山成立之初就处在内忧外患之中,高祖白登之围、吕后收冒顿单于调戏信件、连年的和亲政策到了武帝时期,文景之治后的富国强兵丰厚家底加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汉匈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马邑之谋的试水,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全面胜利告终,打通西域全歼匈奴主力。但在漠北一战中卫青霍去病一路都取得大胜,而李广却因迷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愤而自戕,而李氏家族如李敢、李陵悲剧命运的车轮也开始启动。

黄虫子的历史悬疑大作第一部《大汉绣衣使:无庸夫人》就将时间事件设置在李广死后廷尉张汤奉命前往前线调查情况,从而拉开这波诡云谲的故事情节与建立在历史真实之上的悲欢离合。整本书架构非常宏大,涉及皇帝、名臣、封疆大吏、匈奴、市井之人等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究竟何人布置下这惊天的大局?

一、何谓绣衣使者

历朝历代都有秘密组织帮助皇帝搜集情报还有处理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这支秘密稽查部队,汉朝的“大谁何”、隋朝“内外侯官”、唐朝有“不良人”、五代有“武德司”、“侍卫司狱”,宋朝有“皇城司”“走马承受”、明朝有“锦衣卫”“六扇门”、清代有“血滴子”“粘杆处”,对于唐宋明清历史有大量的影视文学作品描述这些带有武侠气息的故事,层出不穷。

根据《汉书》和《中国历代官称辞典》可知大谁隶属公车司马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到了汉武帝时期,除了光禄勋统领的“期门”“羽林”都是培训郎官的皇帝直属军队,此外汉武帝设置绣衣使者,这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规模建制的特务机构。绣衣使者身着锦缎绣衣,会被皇帝外派或者监察百官,《汉书》中有多处记载。

廷尉张汤的那句话“我不是来寻找真相的,我是来制造真相的。”道出了他审理李广案的目的,为卫青脱罪化解军中矛盾,而他的狱事结论早在得到皇帝诏令第二天还没有离开长安的时候就写完了,真相不重要,让各方满意才重要,尤其天子要满意。但书中的绣衣直指不是张汤,而是另外一位潜伏在西域多年之人。他们这些隐秘的棋子散布四方,身份难以捉摸。

二、众多历史真实人物现身,案中案扑朔迷离

作者熟读汉家历史,汉武帝时期文臣武将,包括西域地区复杂的民族战争问题并没有成为简单的故事背景板,而是巧妙镶嵌在悬疑案件之中。比如书中博望侯张骞被迫迎娶的匈奴妻子,当张骞出使西域加官封爵之后就隐藏在历史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这位无条件支持保护自己丈夫的奇女子,在文中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元解忧,保全朋友甘夫毅然自杀。金日磾,休屠王的小王子,在汉武帝武力征服与招抚教化族群的政策中得到重用,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书中的主角尹鹏颜,到长安只为了存续无庸家族,周旋在天子、匈奴、义渠昆邪之中,各方势力交错中背后还有一股强大的势力试图掀翻这盘棋。借用书中无庸雉的话来回答:

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面临生死攸关的问题,比如诸侯割据、宦官干政、外戚坐大、权臣侵主、豪强崛起、敌寇犯边......其实,祸患常生于萧墙之内。

所以尹鹏颜、张汤等人都是汉武帝的工具,而义渠昆邪、金日磾等人都是一个图腾用来安抚匈奴人与边疆民族势力。李广就夹在这些下棋的人手中最终成为一名弃子,书中最精彩的是最后一章汉武帝刘彻与尹鹏颜的对话,那些看似狂悖、偏执国策背后的根本原因和良苦用心都是天子的专属剧本。

天地萧杀,彩影身死,想要报仇的尹鹏颜注定要奔赴狼居胥山。《大汉绣衣使:无庸夫人》第一部留下了无数的悬念,入局之人如何破局,热血之人定奔赴前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