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档生猛大片,不止于爽

 aiaiweiwei 2023-10-01 发布于新疆

Image

作为国庆档唯一的动作片,《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的质量超出预期。

这也是邱礼涛导演今年上映的第四部作品,也是最为凶猛、炸裂的一部。

它有着历史案件原型的故事,“93国际列车大劫案”是轰动一时的大案,因为它独具的时代特性,是得天独厚的改编题材。

从电影院出来后立马了解真实事件,唯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凶残。

90年代初期,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大批“倒爷”从中嗅到商机,乘坐K3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前往莫斯科淘金。

他们满载着货物和金钱,让这辆列车成为一座移动金库。跨国列车的松散管理,更让这里成为劫匪的天堂。

1993年5月27日,有一伙劫匪从乌兰巴托登上列车,他们手里拿着长刀、警棍、瓦斯枪,对车上的乘客进行抢劫和攻击。

5月31日,列车到达俄罗斯,又有一伙劫匪持械上车,继续抢劫车上的乘客。

事实上这辆列车自从驶离中国境内,就连续有几伙劫匪冲上列车抢劫。乘客们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还有3名女性被强奸。

Image

电影省去了冗长的铺垫,第一场重头戏就从惨无人道的抢劫开始。

先是由一妙龄女子进行踩点,和各包厢乘客搭讪,确定哪个更有钱。

随后,劫匪开始掠夺。他们手拿武器一个包厢一个包厢地搜刮,要求旅客交出珠宝首饰和藏在内衣里的现金。

一旦有人反抗或是拒绝,就会立即遭到痛击。

有人打破窗户逃跑,劫匪迅速跳出继续追砍。那副狠辣的劲头,似乎是不打算给任何人生还空间。

在大银幕上看这段戏观感无疑是绝佳的,就像一秒把人从影院的座位上拉到这辆列车的卧铺上,暴力呼之欲出扑到你面前,那种窒息感让人回忆起动作片最初吸引人的特点:爽。

Image

导演在拍摄这段情节时,非常细致地还原了当年的现场,从提前踩点到无差别的砍和打,都是原型案件中真实发生过的。

劫匪之所以这么猖狂,正因为K3是跨国列车,一旦驶离中国境内,中国警察管不着,外国警察管不了。

很多受害人因为劫匪的攻击而留下心理阴影,更是有很多人都不敢再坐这趟列车。破案,成了当务之急。

那可是遥远的90年代,侦办条件与现在没法比,不但受限于技术,更受限于跨国破案对中国警察的限制,没有跨境执法权,抓人难上加难。

原型案件中的劫匪,直到18年后才全部落网。

电影正是抓取了这几个比较突出的矛盾点,为故事注入了无穷的戏剧张力。

Image

《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是今年难得的高水准华语动作片。

各方面的均衡,是拉高这部电影整体质量的关键。

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动作场面。

与邱礼涛一贯的风格相似,这次的动作戏依然是大礼包,肉搏、枪战、追车、爆炸,每种元素都铺得很满。

重头戏一轮接一轮,角色每次出拳都毫不含糊,射出的每颗子弹都仿佛在我耳边爆炸,这与邱礼涛所追求的极致视听密不可分。

城市中的枪战、轰炸火箭基地、摩托车追击...每一个场景下的博弈都精彩刺激,酣畅淋漓。

摩托车追击时的地下水宫场景,甚至还是实景搭建的,1:1还原了莫斯科地下水宫的场面,因为真实而更加残酷。

Image

演员方面,张涵予,刘德华,黄轩,文咏珊都贡献了实力过硬的表现,这几张脸看着也叫人欣喜。

张涵予饰演的中国警察崔振海,角色塑造上略微单薄,是绝对的正义,始终有所隐忍。

这与以往警匪片中刚正不阿的警察形象有着极大不同,因为受到跨国执法的限制,所以他只能化身成商人进入莫斯科,暗地里秉公破案。

这种反差,也让正邪博弈更具看点。

Image

刘德华饰演的瓦西里,是个跨国逃犯,亦正亦邪,处于灰色地带。

这个角色非刘德华莫属,他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旁人很难演出他所具有的温柔与挣扎。

而作为设定中的广东人,他与文咏珊的粤语对白更是可圈可点,既让人有一种梦回老港片的错觉,也颇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温情。

为这部底色较为沉郁的类型片,增添了一抹人性中的亮色。

Image

黄轩首次饰演反派,塑造了一个疯狂高智商罪犯——劫匪头目苗青山。

他热爱艺术,一边作恶一边用随身听播放交响曲,经常痴痴地笑,但眼神里有着疯狂。

他杀人成瘾,无差别行凶,甚至对路人、对同伙,也是稍不合心意就顺手除掉。

他泯灭人性,几乎丧尽天良。

可偏偏这个角色,他酷爱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Image

文咏珊作为动作片中“绿叶”般的女性角色,罕见地摆脱了工具人的命运。

她所饰演的李素真,成为推动故事的关键。

在被苗青山伤害之后,李素真毅然决然投案自首,以自身为代价向苗青山作出反击,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

Image

作为一部动作电影,它没有仅满足于宏大视听场面的构造,而是以扎实的笔触去刻画人物,描摹剧情。

打戏过硬的华语动作片已属罕见,文戏耐人寻味的就更加凤毛麟角。

邱礼涛却在这部电影中做到了文戏打戏并重,叙事铺垫得足够饱满,也更容易将打戏的紧张刺激,推向高潮。

火车劫案就如同电影最初的一个点,通过背后的人物串成一条线,完成了巧妙设置。

Image

剧情重点在于通过刻画瓦西里与苗青山两个人物展开,这两个角色身上都带有90年代的迷乱与疯狂。

瓦西里本来有幸福的家庭,还是当地第一个万元户,这个名词一出现,就很有时代特色。

他被欲望驱使走上犯罪道路,挖通了从广东到香港的地道用来走私,却因为地下水宫抢修东窗事发,被抓入狱。

命运循环往复地对他进行拉扯,时代和地域的特殊性成就了他的黑色产业,让他尝到甜头,却又嘲讽一般地通过意外剥夺了这一切。

而所谓的捷径,背后付出的价码其实更高:瓦西里也与女儿失散。

Image

苗青山和崔振海,都曾用女儿的行踪去要挟瓦西里。

女儿看似是能够要挟他的筹码,但正是因为有这一份牵挂,才使他不至于坠入无可救药的深渊。

他看似没有选择,却是反派团队中唯一有机会被救赎的人。

邱礼涛最会“以武演文”,瓦西里的最后一场动作戏已经完全倾向于崔振海一边,甚至用命去守护正义,促成了人物身份由黑到白的跨度。

这个角色从前到后的设置,都非常具有人性的复杂,也让这部电影没有沦为老套的黑白较量,具有丰富的解读空间。

Image

苗青山曾是瓦西里的徒弟,由他带领入行,后来间隙频出,两人渐行渐远。

到了莫斯科,两人的身份彻底置换,苗青山成了主谋,推动了火车劫案和之后的犯罪。

苗青山有着一个幸福的童年,父亲是音乐家。如果不是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碰上了恶毒的继父,他可能也会成为一个音乐家。

这是一个深陷欲望沟壑之人,但仔细琢磨背后的缘由,却也颇为唏嘘。

在一个物资匮乏,信息闭塞的时代,他经历过苦难,也尝到了犯罪所带来的甜头。人性本能的贪婪与欲望不断膨胀,也促使他不断向下沉沦。

苗青山的那份疯狂,正是基于一个动荡时代所催生的。

他所谓的不得已,是环境条件所造就的不得已。

他的邪恶,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Image

电影对于90年代特征的刻画,颇有一种张扬而梦幻的色彩。

用皮夹克、大背头、大哥大等服化道将人卷回当年的浪潮,一曲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窦唯沙哑的嗓音吼出的那句“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更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氛围。

以至于观众的感受无比复杂,撑得很满。既品味着动作戏的极致视听所带来的冲击,又沉浸于对过往的思考和回忆中难以自拔。

这些情绪涌动,哪怕是散场之后也依然余韵悠长、回味无穷。

负责任地说,这份体验太弥足珍贵,是当今内陆院线中值回票价的电影,甚至还觉得赚大了。

以一部成功的类型电影去刻画时代、回望历史,邱礼涛又一次做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