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红韵】淬火成钢:父亲黄耀南经历的四次大难

 黄之中 2023-10-0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的父亲黄耀南(1905—1977),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湘鄂赣省军区秘书长、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平江留守处主任兼中共湘鄂赣特委统战部长。1939年6月“平江惨案”发生后,父亲担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皖南地委书记兼新四军皖南支队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旅政委、第七纵队政治部副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人事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人事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安徽省常委兼政法部长、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央监委驻华东局监察组领导成员。

图片

    黄耀南(1905—1977)

中国有句古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父亲经历了四次“大难”,每次“不死”,拜赐于前次的“后福”,而本次的“后福”又传给了后面的“大难不死”,以此推到最后,看来都缘于第一次。

第一次大难:黄公略出手相救

图片

黄公略是我父亲首次遭遇大难时的救命恩人。黄公略是何许人?1930年,毛泽东率军进攻长沙曾作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其中有一句:“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毛泽东很少把革命将领写入自己的诗词中,黄公略却是例外,可见毛泽东对他的赞赏。

图片

      黄公略(1898—1931)

黄公略是彭德怀在湖南读书时的同学,又是黄埔军校中林彪的师兄。黄公略是如何救我父亲的呢?

父亲于1925年参加革命,当时加入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父亲毅然退出国民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平江地区开展农民运动与武装斗争。

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各地土豪劣绅、地主老财纷纷成立反革命武装组织,湖南的叫“挨户团”,就是“挨家挨户实行联保连坐”,家家户户互相“担保”、互相“监督”,非常恶毒。当时,父亲身份暴露,遭到挨户团的逮捕。在押解到平江嘉义区挨户团的途中,父亲设法逃脱,追捕的挨户团丁在后面大喊“挡捉,挡捉”(捉贼之意),立刻引来村庄里许多不明真相的人,把父亲当作“贼”又给抓了起来。

挨户团极为凶残,被抓之人只要有“赤党”嫌疑,就立刻砍头!所以,父亲这次凶多吉少!

父亲的兄长,即我的伯父闻讯后,迅速联系了600多户群众联名具文,向嘉义挨户团要求取保。在嘉义镇某旅店,他遇见了一位国民党连长,就此改变了父亲的命运。

那一年,身为国民党团长的彭德怀与营长黄公略率部开进湖南,准备举行平江起义。彭德怀带团进驻平江县城,黄公略因共产党员身份暴露,故带了一个营的兵力驻扎在距县城不远的嘉义镇,准备提前起义。伯父在旅店碰到的那位连长就是黄公略的部下。这位连长当即给了伯父一张名片,说:“你马上去找我们的营长黄公略同志。”

伯父很快找到黄公略,并告知父亲的情况。黄公略听后马上派人通知挨户团,要求他们立即放人。不料,那个嘉义区挨户团的主任杨某却嚣张地说:“这个黄营长是临时经过的,不是驻防部队,为什么要听他的?”黄公略得知后,二话不说把这个杨主任叫了过去,再次命令他即刻放人,并说:“如果过了下午3点再不放人,就莫怪我不客气了!”就这样,父亲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被释放了。

第二天,黄公略在嘉义宣布起义。起义时他又做了两件事:一是捣毁了当地的挨户团组织,还把那个杨主任给抓起来枪毙了;二是派人到处寻找我父亲。遗憾的是,父亲出狱后就立刻转移了。

其实,在父亲听到起义的消息后,就赶回了嘉义镇,但此时黄公略已带领起义部队走了。过了两天,父亲又听到彭德怀在平江县城也宣布了起义,便马上再赶去县城,结果也扑了个空。直到两周后,他才通过地方上级党组织了解到彭、黄起义的全过程。

我母亲曾对我说,如果父亲当时与黄公略联系上的话,肯定就跟着黄公略的部队走了。

第二次大难:傅秋涛等仗义执言

图片

1931—1934年是红军最艰难的时期,中央在“左”倾错误领导下,在各苏区开展肃反运动,给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我母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红军时期,你爸爸差点被自己人杀掉。”

肃反运动波及到湘鄂赣地区。一天,父亲突然被五花大绑着去杀头,他不清楚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罪”。而行刑队丢给父亲一个简单又荒谬的理由:“你是知识分子,所以要杀!”

父亲曾任湘鄂赣省军区秘书长、湘鄂赣省委宣传部长,这两个职务都是“有文化”的人方可担任的。父亲真是个文化人吗?

父亲出身贫农,全家倾其所有,才让他读完小学,后来他又考上长沙某中学,读了不到两年的书,家里实在供不起,只好辍学回家,当起了小学教师。所以,父亲的文化程度到顶就是个初二,不过在当时的湘鄂赣地区,确实有资格充当一个“文化人”了。

就在父亲将被行刑时,他的几位领导与战友发生了争执。一派认为必须坚决执行中央精神,另一派傅秋涛等同志仗义执言,据理力争“黄耀南不是大学生,初中毕业都很勉强,充其量只能算是'半个知识分子’,暂可不杀”。最终,傅秋涛等同志的意见占了上风,保住了父亲的性命。

图片

     傅秋涛上将(1907—1981)

多年后,即在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讲话中表示“肃反肃错了人”“历史的教训要引以为戒”。

第三次大难:余县长义助黄耀南

图片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启了共同抗日的第二次合作,北方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南方各苏区的红军与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于是,南方各苏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当局就改编进行了具体的谈判。

当时,湘鄂赣省委、省军区负责人钟期光提议,派时任省军区秘书长的父亲前去和国民党武汉行营的代表谈判。省委书记傅秋涛同意了,还要省苏维埃副主席刘玉堂也随行,并电告党中央,中央即派董必武赶赴武汉领导谈判。谈判结束后,湘鄂赣地区的红军队伍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北上抗日。中央指示,湘鄂赣省委、省军区撤消,改为湘鄂赣边区特委。

此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各地设立“办事处”,新四军还专门设置了四个“留守处”,主要目的是为南方地区的一些省委、特委机关进行掩护。位于嘉义镇的“新四军驻平江留守处”,就是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机关的掩护机构。经中央、新四军军部批准,特委负责人涂正坤和我父亲以公开身份参加留守处的工作,父亲担任留守处主任一职。

由于国民党当局对平江留守处始终如芒在背,不久后给留守处送去公文,声称:“新四军成立已久,留守处已无保留之必要,应即撤销。”平江留守处随即请示新四军军部,军部决定把“留守处”改为“通讯处”,通讯总是需要的吧。

为什么国民党对平江留守处如此耿耿于怀?主要原因有四点:其一,湘鄂赣地区的革命是从平江发起的;其二,秋收起义有平江的份;其三,30万农军“二月扑城”、彭德怀和黄公略发动起义皆在平江;其四,围攻长沙亦从平江开始。这次新四军又在平江设立留守处,可谓“旧恨未消,新仇又来”,蒋介石势要对平江通讯处痛下杀手!

1939年1月,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四川大军阀杨森的部队奉蒋介石命令从皖南前线调到湖南。5月30日,蒋介石发出绝密电报,密令国民党军镇压新四军平江通讯处人员:

密 据中央秘书处渝(28)字第5719号公函

据报“中共在平江嘉义岭一带大肆活动,其负责人为黄耀南、涂正坤,以游击为号召……且密藏多量军火,其活动范围即在该乡西郊之吾口、汤口,专以平江为根据地”等情。查值兹抗战紧张之际,该黄、涂等竟于后方秘密活动,影响殊非浅鲜,请设法制止,以免滋蔓。等情。事关后方军事秘密活动,相应函请查核办理。等由。

除复函并电薛司令长官注意外,特电希查照。

(渝)中正。办四。陷。印。

6月初,湖南省政府主席、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召见杨森。杨森即迅速布置对新四军平江通讯处的“清剿”。几天后,杨森部的政治部主任、军统特务头子庄文炳来到平江,不久平江街上就传开污蔑我党我军的谣言,通讯处周围也发现了反动标语与传单,夜里在驻地附近还常看到有人影闪现。此时,大有黑云压城,风雨欲来之势,形势非常紧迫。

6月8日,平江县长余达美途经嘉义,他向父亲透露,杨森部队对通讯处很注意了,要小心。

这个余县长可不简单!当时,红帮(即洪帮)是平江地区最大的帮派,上至区长、乡长,下至保安队,多为红帮成员。而余达美就是当地的红帮首领。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为党的工作提供便利与帮助,父亲作为特委统战部长,与红帮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尤其同余达美甚至发展成了朋友。

特委几位领导听了余达美的话后,立即开会决定尽快将驻嘉义的通讯处(即整个特委机关)搬到平江县城附近,以避开在嘉义的杨森部队。经征得余达美的同意,涂正坤让我父亲先随余同去平江县城,准备新的住地与办公房。

6月10日下午,父亲带了一个警卫员便与余达美一块儿出发了。临行前,涂正坤一直将我父亲送到镇外,他紧紧握住父亲的手说:“千万要警惕呀!”父亲走出一程,回头看去,见他依然站在街头,久久地注视着。没想到,父亲这一回首,竟是和涂正坤的永诀!

当晚父亲和余达美到了距县城半道的三眼桥镇,考虑到安全起见,住宿在他的家中。6月11日上午,父亲到达县城,立即展开工作。6月12日上午,一个在紫云公馆做事的女共产党员突然跑来告诉我父亲:“嘉义来了几十个便衣,都带着短枪,在紫云公馆住下了,行迹很可疑。”这时余县长也匆忙找来,说:“杨森总部派来一个张参谋,并带来十几个人,说要找黄耀南,要开什么会,感觉气氛有些诡异,要小心了!”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敌人的阴谋可能已经开始实施了。父亲立即与城内工作的同志们商量,认为县城不宜住了,必须立即转移到城外。6月13日上午,父亲获悉嘉义的通讯处已在昨日下午出事,由于惦念特委的同志们,他立即带着警卫员向嘉义镇奔去,走到三眼桥时,忽然碰到了伯父。伯父对他说:“嘉义不能去了,反动派包围了通讯处。”父亲立即跑到附近一个开明绅士(也是红帮成员)家里打探消息。这人告诉父亲:“通讯处被抄了,通嘉义的电话已被切断,平江戒严,到处在搜捕共产党员。”父亲马上电话联系余达美,余说“那个张参谋正率人进行全城大搜捕,要抓你黄耀南呢,不能再来县城了,也不可再回嘉义镇了”。

挂掉电话,父亲就与警卫员一起换了便衣,走山上的小道,于傍晚赶到横江(距嘉义只有三里路)。在群众掩护下,他们来到涂正坤家里,见到了涂的爱人朱引梅,她是在房东及群众的掩护下逃脱的,一同逃出来的还有几个在特委机关工作的女同志。

父亲一进门,朱引梅就放声痛哭,并诉说了事件的经过:6月12日下午3点钟左右,通迅处的同志们正在休息,涂正坤和特委组织部长罗梓铭在办公。忽然,国民党二十七集团军的一个副官和一个姓余的连长走进屋子,表面上和往常一样,约请涂正坤一起去看公路,于是涂正坤就随他们一起走了出去。就在一个下坡的地方,突然从背后射来一阵乱枪,涂正坤被击中倒地。应着枪声,一群恶狼似的国民党士兵冲进通讯处,秘书吴渊同志也当场被乱枪打死。除几个女同志在房东的掩护下逃出虎口外,其他同志都被抓走了。那晚,国民党反动派审讯了罗梓铭、曾金声等4人,要他们交出共产党员名单,结果毫无所获。为避人耳目,深夜零点左右,反动派将罗梓铭等人押往嘉义镇附近的虎形岭,推入一个数丈深的淘金坑里活埋了。

6月14日,父亲回到嘉义附近,秘密联络了20多个同志,大家擦干眼泪,在小油灯下商量后面的行动计划。连续两个通宵,终于写出了控诉反动派滔天罪行的快邮代电,致平江县政府的抗议书和对杨森的警告书,并连夜派人到长寿街印了大批代电,分发到大江南北。

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平江惨案”,除了新四军通讯处的十几名干部惨遭杀害外,在平江的红军家属及其他革命者被杀的有千余人。

7月7日,周恩来、叶剑英在重庆为平江通讯处遇害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8月1日,延安召开万人大会,追悼平江烈士。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必须制裁反动派》的演说,此文后被选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当晚延安各界举行火炬游行,队伍绵延长达数里,愤怒的吼声响彻夜空。这种场景在延安是极为罕见的。

“平江惨案”发生后,全国大多数的新四军办事处、留守处或通讯处都停止了工作。不久,上级决定将父亲调往江西省委工作,任省委组织部长。于是他在交通员护送下,化装后并利用公开的新四军护照去了江西。

作为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主任、湘鄂赣特委主要领导成员之一,父亲居然在“平江惨案”中毫发无损地侥幸逃脱,实属奇迹!为此,上级党组织须对我父亲进行严格审查。

1940年6月,父亲奉中共东南分局的命令,去了新四军军部,由东南分局组织部长曾山负责对他进行审查。审查结果认定:“黄耀南政治上没有问题,并同意黄耀南对脱险成功的分析报告,其中主要的一条是,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到了以余达美县长为首的平江红帮势力的帮助。”余县长后来因秘密放走父亲,被国民党当局撤职查办了。

审查结束后,中共东南分局将父亲调往皖南特委,父亲从此离别湘鄂赣地区。之后不久,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

图片

涂正坤烈士

图片

罗梓铭烈士

图片

曾金声烈士

图片

吴渊烈士

第四次大难:险遭叛徒暗杀

图片

抗战时期,在我党高级干部中也曾出现过叛徒,但是叛变后去投靠日寇当汉奸的,张经武是一个!

张经武,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旅建制)政治部副主任,叛变前,他决定暗杀所在部队的最高领导作为自己投靠日本人的“投名状”。1941—1944年,父亲担任皖南地委书记兼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政委、皖南军分区政委,司令员是梁金华。父亲和梁金华就是张经武要刺杀的对象。

1944年11月初,皖南地委与支队部队机关驻扎在安徽无为白茆州胡家大屋。一天,父亲因准备第二天去基层检查工作,约梁金华与张经武谈话后,到晚上10点多才睡下。父亲住的屋,在日本兵进攻时被打毁了房门,他睡在内屋,外屋住两个警卫员,与梁司令相隔一房。凌晨4点,正是人们熟睡之时,张经武轻步走入父亲房间,举起菜刀向我父亲的右脸猛砍一刀。父亲惊醒后,本能地用手护着脸,张经武又向父亲手上砍了一刀,父亲放声大喊,与他拼命搏斗。正当张经武疯狂地拿刀砍向父亲双脚时,一个警卫员醒了,他跑到我父亲住的屋门口连着打了几枪,因子弹没有了,回转去取子弹时,屋对面有人打手电筒照过来。透过光线,父亲看清了行凶者的面目,就是张经武。这时,张经武知道自己已经暴露,索性拔出驳壳枪,朝我父亲连打两枪,其中一枪击中了父亲的右脸。打完后,张经武就立即跑了出去。

紧接着,警卫员和梁金华,以及其他人闻声赶到父亲屋内。梁金华问道,是谁搞暗杀?父亲说,是张经武。梁金华听罢追出门外,径直跑到张经武的屋门口。张经武从屋内向梁金华连打三枪,均未击中,乘着梁金华躲闪之际,他冲出屋逃走了。梁金华立刻命令特务连前去追赶。然而,因当时天未大亮,张经武对地形又熟悉,故还是让他逃之夭夭。

张经武叛逃后,投敌到无为县的日伪据点,之后经常带着伪军扫荡、抢劫群众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后来,张经武又去了芜湖、南京一带进行特务活动,抗战胜利后,他投靠了国民党反动派。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军南下,张经武率领的地方反动武装(保安队)在湖北被我军包围,他居然还妄想搞投诚,被发觉身份后遭到逮捕,押解到上海。经华东公安部审讯,张经武于1950年解送到无为白茆州,在群众大会上被公审枪毙。

其实,张经武还曾策反皖南支队特务连副连长范某,两人计划暗杀我父亲与梁金华后,拉部队去投敌。后因暗杀时间失误,范某来不及策应配合,计划没能执行。张经武叛逃后,范某由七师锄奸部部长李丰平(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抓审,押到师部将其枪毙。

图片

  解放战争打下枣庄时合影(左起:梁金华、曾希圣、黄耀南)

父亲早已察觉张经武有问题,他身为政治部副主任,利用工作之便,与周边据点伪军有勾搭之嫌,还搞了烟土进行贩卖,说要补贴家用等。父亲和梁司令多次找他谈活,并给予严肃批评,并将他的表现上报师部。当时,他们只认为张经武此人的思想意识有严重问题,却没料到张早已叛变成了特务。

后来,七师政委曾希圣告诉我父亲,张经武于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被捕,监禁在国民党南昌行营。那时许多被国民党逮捕监禁的同志,需经我方严厉交涉后才得以释放,而张经武却是南昌行营主动打电报给新四军军部,通知我方派人去领出狱的。张经武出狱后,回到新四军军部,得了一个副官处长的职务,然后被派去华中局党校学习,之后分配到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任政治部副主任。这样一分析,事实上,张经武在狱中就已经叛变,国民党早就将他作为特务打入我方内部。

淬火成钢。父亲在经历了这四次大难之后,终于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名成熟的党的干部。

图片

2017年黄小平参观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

END

编辑:曹    琪

审核:冯    晔

签发:吴一峻

本期选自2023年第9期《上海滩》杂志

我知道你在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