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亚运人物风采
2023-10-02 | 阅:  转:  |  分享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亚运人物风采 不同的角色 相同的心愿(亚运纵横) 9月29日晚,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巩立姣踏
上本届亚运会赛场。巩立姣以19米58的成绩夺得女子铅球冠军,连续第三次获得亚运会金牌。作为东京奥运会冠军,这是她第四次征战亚运会。
 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有36名奥运冠军,他们与队友一起在赛场上拼搏奋斗。还有一些已经退役的奥运冠军,以不同身份参与亚运会,在亚
运赛场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团结一致 为国争光 杭州亚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夺得女团冠军。从小组赛到淘汰赛的5场比赛,孙颖莎4次出战。
团体赛结束后,她又披挂上阵,继续投入女单、女双和混双3个项目的比赛中。 从2018年青奥会崭露头角,到2021年随队夺得东京奥运会
女团冠军,孙颖莎逐渐成长为中国乒乓球女队主力。第二次参加亚运会,她发挥稳定,和队友的配合也愈发默契。“我们团结一致,目标就是为国争
光。”孙颖莎说。 作为赛艇女子四人双桨组合,崔晓桐、吕扬、张灵、陈云霞从2019年组队至今已获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总决赛等多项
比赛的冠军。来到杭州亚运会,4名队员发挥出色,在比赛中以较大优势夺冠。当亚运金牌挂到胸前,姑娘们既高兴又清醒。“这枚金牌对我们意义
重大,我们会再接再厉,刻苦训练,全力备战2024年奥运会。”吕扬说。 杭州亚运会举重比赛即将开赛,东京奥运会冠军谌利军表示:“举重
是一个挑战极限的项目,我争取在杭州亚运会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即使攀上高峰,依然追求卓越。谌利军不断调整竞技状态,为亚运征程积蓄能量
。 勇敢超越 追求梦想 “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女子铅球金牌后,巩立姣的话语鼓舞人心。本届亚运会前,她把微
信头像换成在今年田径世锦赛上获得季军的照片,“我想用遗憾的画面时刻提醒自己:追梦不停,奋斗不止。” 杭州亚运会是中国乒乓球队选手马
龙参加的第四届亚运会。作为乒乓球“双圈大满贯”选手,34岁的马龙始终心怀热爱,日复一日刻苦训练。本届亚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夺得乒乓球
男团冠军。尽管个人参赛任务已经全部结束,马龙仍在帮助队友训练备赛,为中国乒乓球队的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从2010年至今的4届亚运会
,中国游泳队选手汪顺连续4次站上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项目领奖台。杭州亚运会上,他在该项目比赛中以刷新亚洲纪录的成绩实现卫冕,还和
队友一起拼下4枚接力奖牌。 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后,汪顺的竞技状态曾一度陷入低谷。今年游泳世锦赛结束后,汪顺与教练团队密切沟通配
合,提升训练效率,经过努力,终于在亚运赛场圆梦。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奥运冠军的追梦故事不只有胜利,在一次次挫折中重新出发,
他们给年轻运动员树立了榜样。 转换角色 贡献力量 在宁波象山亚帆中心,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冠军徐莉佳每天都很忙碌。来到杭州亚运
会,她有两个身份,既是亚帆联的技术委员代表,也为国际帆联做每日英文视频报道。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徐莉佳结束运动员生涯,继续从事
热爱的帆船项目相关工作。 本届亚运会,中国帆船帆板队共收获6金2银。近两周时间,徐莉佳拍摄制作了许多精彩的视频报道,推出“徐莉佳亚
运日记”,全方位展示亚运会帆船比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帆船运动介绍给更多人。”徐莉佳说。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跆拳道冠军
罗微,曾征战过3届亚运会,收获2金1铜。这次,罗微担任杭州亚运会跆拳道项目裁判员,对比赛也有了新的认识:“看到有那么多人在各个岗位
不辞辛苦地保障比赛,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作为一名运动员是多么幸福!” 举重奥运冠军石智勇因伤缺席杭州亚运会比赛,但他以开幕式火炬手
的身份参与,倍感自豪。“传递亚运火炬时,我非常激动。我每天和队友们一起训练,希望给他们带来鼓舞。”石智勇说,他已经准备好参加年底的
奥运资格赛,为下一届奥运会做准备。 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程菲在观众席上见证了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夺得杭州亚运会体操女子团体冠军的一
刻。“我一直关注大家的动作细节,比自己参赛还紧张。”队员们的精彩表现,让程菲回忆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己和队友齐力赢得体操女团
冠军的场景。退役后的程菲在武汉体育学院担任教师,努力培养出更多体操人才。转换新的角色,活跃在不同“赛场”,这些奥运冠军们依然在为体
育事业发光发热。小物件“讲述”亚运故事(西湖走笔)观珍贵藏品,看亚运故事。如果想要了解亚运会的历史,来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再合适不过。
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刚刚开馆,赛后将对公众开放,有望成为热门“打卡”地。 地铁行至奥体中心站,亚运气息扑面而来,一条鲜艳的田径跑道铺展
在面前。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开设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地下一层。入口不算大,但非常醒目。博物馆由“亚运与杭州”“亚运与亚洲”“亚运与未
来”3个展厅组成,展陈面积约5400平方米。 博物馆除了有形式丰富、内容翔实的介绍,还有历届亚运会火炬、吉祥物、奖牌、海报等实物。
每件藏品背后,都凝聚着承办地付出的辛劳和智慧,亚运会传承与发展的脉络也更为清晰。杭州也是这座博物馆的主角之一,从杭州亚运会筹备过程
到新建场馆,一件件实物或模型的“讲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一处圆形展厅,各式各样的小物件抓人眼球。这些都是亚奥理事会成员赠予
杭州亚运会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满含创意与心意,也映射出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先进的数字技术、逼真的互动体验和充满
科技感的音效,也是这座博物馆的特色。历史与现在,借助高科技手段,以体育的方式在这里“握手”。中国体育代表团水翼帆板选手毕焜胜利源自
坚持不懈的努力(亚运之星)上一次见到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毕焜是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赛场。彼时,他从低排位一路高歌猛进,勇夺男子帆
板RS:X级铜牌,创造了中国男子帆船帆板奥运最好成绩。 两年后的杭州亚运会,再次见到毕焜时,他已经换了项目。由于巴黎奥运会设项调整
,曾为中国队优势项目的帆板RS:X级被水翼帆板—iQFoil级所取代。 作为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帆板RS:X级冠军,毕焜在改
项之后走得艰辛。练习水翼帆板一年多,从全国比赛进不了前八名,到站上亚运会最高领奖台,他终于实现了第一个目标——9月27日,在杭州亚
运会男子水翼帆板—iQFoil级比赛中,毕焜夺得金牌,同时为中国队拿到巴黎奥运会该项目参赛资格。 “夺金不易,胜利源自坚持不懈的努
力。”毕焜如此感慨。 从帆板到水翼帆板,速度提升了,比赛更具观赏性,对运动员操控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毕焜刚开始练水翼帆板时,前两个月
几乎每天都翻船,他说:“那时我都在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项目?” 水翼帆板要求选手力量好,体重不能太轻。“以前练帆板RS:X级
需要我减重,现在换成增重。国外选手的体重普遍在95—100公斤,我离他们还差10多公斤。”对毕焜而言,另一个挑战是克服高速度带来的
恐惧感,“平时训练要戴上头盔,穿防撞衣,避免落水伤到自己。” 更换赛道重新开始,毕焜努力适应着新器材。改变技术习惯,打磨技术细节,
提升速度和稳定性……经过6个月,他已经可以在海上和高水平选手抗衡,这为他增添了信心。 来到国际赛场,毕焜发现自己的对手增多了,很多
选手练水翼帆板已有五六年。尽管如此,毕焜的目标不变:“我说过,巴黎奥运会要让自己的奥运奖牌换个颜色。” 今年世锦赛,毕焜没能拿到好
名次,回来后每天都加练。站上杭州亚运会赛场,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赛了18轮,拿到17轮第一和1轮第二,毕焜以巨大优势夺得金牌。
“改练水翼帆板后,我一点点去追赶、去超越。本届亚运会夺金,让我更有底气了,明年巴黎见!”毕焜说。中国体操队——积蓄力量 收获成长
9月29日,杭州亚运会竞技体操项目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结束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争夺。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邹敬园在男子双杠决赛中夺得金牌。
邹敬园赛后说:“本次亚运会,我们赛前制定的目标是既要力争金牌,也要通过比赛发现问题,现在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 本次亚运会,中国体
操队派出由张博恒、邹敬园、肖若腾、林超攀、兰星宇组成的男队参赛,派出由张欣怡、左彤、章瑾、虞琳敏、唐茜靖组成的女队参赛。经过6个比
赛日的争夺,中国体操队共收获8金3银4铜。 中国体操队年轻选手表现出色。在本届亚运会上,张博恒收获3金1银,不仅随队夺得男子团体金
牌,还在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拿到89.299分,刷新个人得分新高并夺得金牌。在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中,中国队17岁小将左彤敢于发力,获得
53.565分的高分并夺得金牌。 杭州亚运会上,中国体操队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在首个单项比赛日
中,中国体操队在男子自由体操、女子跳马、男子鞍马、女子高低杠、男子吊环5个单项决赛中,仅收获吊环项目一枚金牌。如何保证兼具多项比赛
任务的选手的稳定性,如何调整队员在优势项目上的竞技状态,还需在今后的训练中加以解决。在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中,以资格赛第一身份晋级决赛
的章瑾在高低杠项目上出现失误,仅得到10.100分。面对与其他选手较大的分差,章瑾在随后进行的平衡木和自由体操项目中调整心态,稳定
发挥。章瑾说:“比赛中出现的失误让我后续的训练有了更明确的目标。”邹敬园在本届亚运会上收获2枚金牌,在男子吊环决赛中,他出现失误,
名列第六。邹敬园说:“比赛中发现很多细节还需要继续打磨,我会在今后的训练中继续努力。”中国田径队竞走选手——你追我赶 相互激励 9
月29日上午,钱塘江畔的赛道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包揽田径项目男子、女子20公里竞走冠、亚军。其中,张俊和王朝朝分别夺得男子20公
里竞走的冠、亚军,中国田径队连续第五次夺得该项目亚运会冠军;杨家玉和马振霞则收获了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亚军,中国田径队连续第六次
夺得该项目亚运会冠军。 “今天空气湿度约80%,对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挑战比较大。”杨家玉说。“高湿天气会造成运动员体内的水分和微量元
素等大量流失,如果不提前适应的话,到后面可能就走不动了。”中国田径队教练陈和林解释。高湿高温天气曾影响了中国田径队选手在布达佩斯世
锦赛中的发挥。为此,张俊、杨家玉等运动员在结束世锦赛后立即来到浙江海宁备赛亚运会,提前适应比赛环境。“世锦赛后我们做了总结,提升对
天气的适应能力是重要内容。”张俊在夺冠后说。 “这一阶段的训练在比赛中起了关键作用。”陈和林赛后表示。除了技术能力有所提升,中国田
径队选手也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女子20公里决赛进入最后几百米时,杨家玉与马振霞你追我赶,全力以赴。最终,杨家玉在终点前超过马振霞
,成功卫冕。“放眼世界,不少外国代表团选手都具备很高的水平,巴黎奥运会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会比较大。”陈和林表示,接下来任重道远,仍需
继续努力。郑钦文、朱琳以亚运为新起点——“全力以赴迎接新挑战”9月29日,在杭州亚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决赛中,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郑钦文
以2∶0战胜队友朱琳,中国队包揽网球女单冠、亚军。比赛中,现场观众不断为她们的出色表现喝彩;赛后,两名选手频频挥手向观众表达谢意。
 作为本届亚运会网球女单赛场的头两号种子,将满21岁的郑钦文状态良好,29岁的朱琳斗志旺盛,她们在本赛季世界女子网坛均有不俗表现,
都是首次登上亚运会赛场。赛前,郑钦文说:“希望能充分发挥水平,一定拼尽全力!”朱琳此次参加女单、女双和混双3个项目,她说:“我很珍
惜参加亚运会的机会,希望在赛场上展示良好竞技状态。” 本届亚运会网球项目开赛以来爆出多个冷门,郑钦文和朱琳也都在半决赛经历了3盘鏖
战。踏上决赛赛场,她们抱着“向观众奉献一场精彩对决”的决心,力拼每一个球,漂亮的多回合对攻赢得了观众热情的掌声。  作为队友,郑钦
文和朱琳熟悉彼此的技术风格。在这场较量中,郑钦文发挥得更为出色,最终以总比分2∶0赢得胜利。由此,中国网球队实现了在亚运会网球女单
项目上连续第五次夺冠,也让郑钦文获得了巴黎奥运会该项目的参赛资格。 夺冠后的郑钦文非常激动,她说:“本次亚运之旅,我最大的进步是心
态更好了,更专注于细节,打好每一场比赛。” 朱琳表示:“现场观众热情的鼓励深深感动了我,我希望可以带着这份激励继续前行,创造更多佳
绩。”以亚运会为新起点,郑钦文和朱琳向着未来继续前行。“这次亚运会,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年轻选手。我们将做好准备,全力以赴迎接新挑战。
”郑钦文说。体育为人们的生活添彩(钱塘观澜) 杭州亚运会开赛至今,各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展现体育力量,彰显
体育魅力。在中秋国庆假期观赏精彩的亚运比赛,人们的度假方式多了一个选项。 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亮相亚运赛场。
从那以后,中国体育健儿在亚运会赛场上展现风采,不断创造佳绩、刷新纪录。 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再到本届
杭州亚运会,亚运会三度与中国“牵手”,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举办亚运会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城市转型升级,让人们对举办综合性
体育赛事的意义有了更多思考。 检验训练成果、培养后备人才、弘扬体育精神……中国体育在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持续彰显实力与风采。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亚运之路映射出中国体育的奋斗足迹。 就推动全民健身而言,高水平赛事的举办掀起体育热潮,进一步激发人
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这个中秋国庆假期,不少人将亚运观赛和参与运动锻炼列入日程。亚运赛事所激发的体育热情,为全民健身及体育产业发展
注入新活力。 从筹办之初,杭州亚运会就明确了“亚运惠民”的目标,通过亚运场馆惠民开放、盘活城市空闲场地、举办群众赛事等举措,为群众
参与体育运动创造条件。体育生态圈日益完善,让更多人从观赛者成为参与者,亚运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体育为人们的生活添彩,中国与亚运的
第三次“牵手”,正书写新的动人篇章。当亚运盛会遇上中秋佳节——品味传统文化 感受体育魅力(热点聚焦)9月29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
秋节,亚运村和不少场馆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各代表团的运动员积极参与。当杭州亚运会遇上中秋节,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 活动丰富多彩 制作一盏花灯、在团扇上作画、用模具为月饼印上图案……9月29日下午,多名运动员在比赛之余来到运动员村的文化小屋参
加中秋主题日体验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名泰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制作了一盏“兔子灯”。“我对中国许多工艺
品的制作很感兴趣,能完成一件作品,让我很有成就感。”他说。 当晚,西湖中秋赏月雅集活动在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洲际酒店举行,活动设置了
赏月、咏月、品月、赞月、送月5个环节,现场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浙派古琴艺术、昆曲、苏州评弹等表演,还可以
体验木版水印、点茶等传统文化技艺,一场场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文化活动颇受欢迎。 与此同时,“遇见中秋”综合文艺演出在运动员村上演,舞
蹈《嫦娥奔月》、杂技《圆梦飞翔》、民乐《彩云追月》等节目得到观众的频频点赞。“我很喜欢中国歌曲,旋律很优美,很好听。”一名巴基斯坦
代表团运动员在观看演出后说。 9月29日,杭州亚运村内还组织了汉服巡游、组装皮影等互动体验活动,为参赛运动员的亚运之旅增添了浓浓的
中秋韵味。 节日氛围浓厚 杭州亚运会开赛以来,各代表团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在各自岗位上倾情奉献。对
他们来说,今年的中秋节因亚运会而变得更加难忘。 9月27日,在湖州市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篮球场,由王家绘、陈明伶、万济圆和王馨雨组成的
中国三人篮球女队在小组赛中战胜对手。考虑到中秋节当天还有比赛,赛后队员们在休息室内与家人视频连线,提前送上节日祝福。而场馆工作人员
也送上了绘制的漫画以及包含中秋元素的简笔画,为姑娘们带来惊喜与感动。 杭州亚运会武术项目女子长拳金牌得主、中国澳门体育代表团运动员
李祎对自己能够在中秋节前夺冠十分兴奋:“回家的第二天就是中秋节,我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夺冠的喜悦。” 不少场馆也为志愿者准备了丰富
的中秋活动。来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志愿者黄璟甜,在萧山瓜沥文化体育中心体验了月饼制作;来自浙江大学的志愿者王轶,参加了在主媒体中心
举办的中秋游园会,并通过积分兑换了小礼物。“能与大家一起服务亚运会,这个中秋节过得很有意义。”王轶说。 推动交流互鉴 当亚运会遇上
中秋节,赛场内外的节日氛围更加浓厚。 9月29日,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项目多场比赛在此进行。每场比赛开赛前,观众都会在亚运会吉祥物人偶的带动下,玩猜字谜的小游戏。观众刘先生说:“大家的观赛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桐庐赛区,来自江苏的观众李女士在观赛之余,还到桐庐马术中心场馆外的“非遗集市”参观游玩。“不仅观看了精彩的比赛,领略体育运动的魅力,还感受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浓郁的中秋氛围,这趟旅行收获满满。” 在宁波,一场名为“浓情中秋 共享亚运”的主题活动吸引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前来参与。他们穿上汉服,与当地青年一起体验蹴鞠、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并在团扇上写下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这是我第一次穿中国传统服装,体验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这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凯音说。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竞技的赛场,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以杭州亚运会为平台,以中秋佳节为契机,各代表团运动员实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