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时评】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

 陆英图书屋 2023-10-02 发布于北京

【文化时评】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

202395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公众号发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先生的文章,题为“周易中的变革思想”。陈来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易经》的基本思想就是整个世界处于永恒的变易之中,而人必须顺应这个永久变易的世界,建立起变易的世界观。”“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支持了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文章以严谨的逻辑展示了《易经》中的变易思想,批驳了认为“农业文明是保守的、安于现状、抗拒变革的”以及“儒家思想是保守的,是反对变革的”两种错误观点。

天地万物中包含的阴阳两种对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推移,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周易》把这种现象概括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以变化为“易”的精髓。《周易》的易字,有三含义。一是“简易”,事物本身是纷繁复杂、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但是我们找出它的头绪、找出它的规律,把它条理化、系统化,就由繁变简。二是“不易”,就是要把握事物变化中的不变。所谓“动静有常”,就是要从事物的动态和静态之中把握“常”,这个“常”,就是事物的规律和法则,它是恒常不变的。三是“变易”,就是变化之义。我们在运用事物的规律和法则时,不能把它看成死的教条,要从不变中看到变,把握变。变的思想是《周易》中最基本的观点。《周易》认为,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中,时时有新的东西产生,这就叫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所谓“日新”“生生”,就是不断地变化、更新。《周易》指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种“变易”“变革”的思想,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带根本性的、积极的、主流的思想倾向。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生生不息、历久弥坚,保持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根本原因。

阴阳思想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本原因。“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简明而深刻地说明了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法则,它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生活中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相反相成、相互渗透、相互推移,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太极图》中有一条S形曲线,把一个圆形分为两条鱼的形状,非常生动地表现了阴阳两种因素的运动变化。其中,“阳”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阴”的生成;“阴”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又开始了“阳”的复生。这是对“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等自然现象的抽象概括,是对物极必反这一辩证规律的形象描述。图中的黑白“双鱼”,黑“鱼”有个白“眼”,白“鱼”有个黑“眼”,表示阴中始终含着阳,阳中始终含着阴,这正是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向对方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思想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状态。中国哲学对天地万物有着深刻的洞察,《周易》中的“八卦图”,就是对宇宙间千变万化的复杂现象所做的高度概括。阳爻阴爻两个基本符号八卦的依据就是这两个符号所体现的阴阳思想。三个阳爻为乾卦,代表天;三个阴爻为坤卦,代表地。再加上代表日离卦,代表坎卦,代表震卦,代表巽卦,代表艮卦,代表兑卦,共八卦,就是宇宙间最重要的八大现象,分别用阳爻、阴爻的不同排列组合表示。由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进而推演出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

阴阳思想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普遍现象。《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负”和“抱”是同义词,指怀抱、包涵之意。“万物负阴而抱阳”,是用以形容万物形成以后的一种存在状态,指万物都包含阴阳二气,是对立的统一体。“冲气以为和”,是指阴阳二气交相激荡,因而构成万物“柔和”的性状,万物故而得以存在。《老子》还举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一系列阴阳对立统一的实例,以说明这个道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也举出了许多这样的实例。如:数学中的正和负、微分和积分,力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阳电和阴电,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人的概念中的差异,等等。这些现象足以说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因素。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曾经讲过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的故事,后来,人们就借用“矛盾”一词来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事物中阴阳两种因素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人们又用“矛盾”来指称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的《矛盾论》,就是一篇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矛盾”一词立论,而精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中国民族革命战争中的运用的哲学巨著,其中引用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典故。《矛盾论》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论述,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和超越了前人,使我们对中国哲学中的阴阳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1)事物内部所包含的阴、阳两方面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因。在这里,并不存在什么神秘的“第一推动力。”(2)事物中的阴、阳两种因素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又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我们认识和把握阴阳变化的规律,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3)由阴、阳的对立统一所推动的事物运动,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它既有量变,也有质变,是一个旧事物不断消亡、新事物不断生成的新陈代谢过程。

《矛盾论》是对中华文明中源远流长变革思想的最深刻,最生动,最鲜明的揭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