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南铸小平“顺天元宝”背星月纹阴刻“甲子”银质币品鉴

 天府源泉 2023-10-02 发布于四川

     我们许多人可能知道“安史之乱”和“顺天元宝”。也知道它是指大唐叛将史思明和唐末五代幽州刘仁恭所为。

    史思明建伪政权后,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据东都(洛阳)铸“顺天元宝”;唐末五代初期幽州刘仁恭也铸有。形制一般是折五,版式较多,但存世稀少。

      史思明顺天钱为铜质,钱文书体乃较规范的唐隶,书相工整端庄,钱体厚重,光背或背有星月纹等多种;

      刘仁恭顺天钱,早前谱载仅铁钱,有背巨月下十、下百、下千和背巨星等式。钱纹书体似隶似楷兼有,书相较之史思明顺天钱显拙。

      史思明铸顺天元宝系乾元二年销毁洛阳铜佛铸造,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行用,面文为“顺天元宝”,形制与“ 得壹元宝 ”相同。背上月版极为罕见,其余皆少见。此钱铸造量较“得壹元宝”多。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二者价差2-3倍,市场价格均昂贵。

      历史上还有一种由“安南后黎”铸造的“顺天元宝”小平钱,可能许多人不知道。

      那是1418年(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清化地主黎利在越南的北部兰山起兵反明,于1472年迫使明军退出越南。1428年,黎利终于统一越南,定都河内,国号大越。史称帝后建大越国,史称“后黎朝”(1428-1789),又称“安南”之“后黎”。

      黎太祖在“顺天”年间也仿唐铸“顺天元宝”(自1428年起,值明“宣德”三年),此形制仅有小平。钱币制作规范,钱缘略宽,铜质精良。其版别根据文字和分直、旋读方式不同为数种,存世少。

     黎铸“顺天元宝”隶书而具唐风,直、旋读。有光背无文或背穿上下日月纹者,径约2.3-2.5厘米,文字、边廓均较工整。

      安南“顺天”钱传世颇多,但背纹者少。因制为小平,绝对不会与唐史思明或刘仁恭铸“顺天”大钱混淆。

     在旧钱谱中似录有“顺天大宝”背“月”钱一种,然其真伪归属迄今未定。

     笔者藏有一枚少见的安南铸小平“顺天元宝”钱。旋读。背穿上下日,月纹,穿左右阴刻“甲子”二字。系银质钱。

     直径25mm,厚1.8mm 穿口5.5mm重6.46克(同尺寸规格的铜质币的重量不会超过3-5克)。

     藏品币文为隶书,书体公整,立面深峻挺拔,笔画粗壮。“顺”“川”顺,“元”字第二横笔左挑,“寳”字为八字“貝”,似曾与唐钱书写习惯相似。

     币背面穿上“日”纹,直径3mm ,穿下月牙纹,长约5mm。穿左刻“甲”,穿右刻“子”字。刻痕较深,凹陷处包浆已与钱币整体一致(有年生了)。

     外缘肉宽,内穿廓肉较窄,且廓肉面,背宽度不均,有偏移,内穿壁有精修,符合此钱铸造的时代特征。

     算在后黎执政的年份(1428-1789)中,属“甲子”的年份有1744,1684 ,1624 ,1564 ,1504 ,1444等。于是,推测此藏钱中的阴刻之“甲子”应在其中。结合钱币浓郁的“黑漆古”包浆,进而推测藏币的铸造年代也该在1444-1744年之间,采用贵金属银铸钱,一定是非行用流通钱,是为了某种纪念而铸,再而携刻。所以,存世少见,系时代遗珍。

         2023年10月2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