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徐海东与程子华的比较

 茂林之家 2023-10-02 发表于湖南

徐海东与程子华,两位将军的历史交集使他们成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徐海东在革命年代先后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官,而程子华则在红军和八路军中崭露头角。在他们共事的期间,程子华的实际作用比徐海东更加显著。然而,徐海东在抗战与内战时期却缺席了许多重要战役,而程子华则始终在前线奋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徐海东早年担任红四方面军与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官,他在红军时代的25军及15军团共事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徐海东在抗战初期病倒,错过了许多关键战役。而在他缺席的时期,程子华在东北战场的塔山阻击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程子华的战功累累,使他在解放战争后获得了评衔,成为兵团司令员之一。徐海东与程子华的不同命运也让人思考。徐海东在抗战后没有再次担任军事指挥岗位,而是被调往山西担任省委书记。一些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人事安排,也有人认为是他在某些事情上得罪了高层。无论原因如何,徐海东的军事生涯在此结束。而程子华则继续在军队中发展,成为兵团司令员,并在解放战争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两位将军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战争中的表现,也反映了他们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徐海东勇往直前,毫不怕死,凶猛果断,而程子华则谦逊低调,不与人争锋,默默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他们在不同的战争环境下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都对革命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最后,徐海东与程子华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他们的不同经历与贡献都值得我们尊重与铭记。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程子华的资历和军功足够让他得到大将军衔,甚至比徐海东更有成色。然而,根据1955年的授衔标准与结果,程子华要想进入大将行列的概率非常低。这是因为在授衔中,山头代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在大将这个层级更加明显。王树声、许光达以及贺炳炎都是很好的例子。而徐海东从1941年开始长期休养,缺席了抗战和内战,他的军功主要是在红军时代获得的。

在授衔时,他没有任何军职,只是在授衔前一年被授予了军委委员和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荣誉虚职,这可以说是为了与军衔匹配而进行的突击提拔。徐海东之所以被评为大将,主要是因为红25军的代表性。红25军在抗战中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它在大将中必须有一个代表人物。然而,红25军的几位老将中,吴焕先早已牺牲,戴季英因犯错被贬,郑位三因病早早休养,郭述申也离开了军队。所以,只能说徐海东是唯一的代表。此外,徐海东曾在陕北担任由25军与刘志丹的队伍合并而成的15军团军团长,这也使得徐海东成为了陕北山头的代表。

而程子华无法代表红25军,他的历史职务变动频繁,没有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留下深刻印象。尽管他在军政与经济方面都表现出色,但这也使得他无法在任何一个地方占据优势和代表性。无论是三军团的代表,还是25军、晋察冀、四野的代表,程子华都比不上黄克诚、徐海东、罗瑞卿、萧劲光和谭政等人。此外,程子华与上层关系一直不佳,行事风格比较直接。在四野,他对冀察热辽的干部不满,甚至直接建议林彪撤换黄永胜,这在林彪和罗荣桓的嫡系中引起了不满。据说在入关后,程子华擅自攻打密云,受到领导的批评时,居然当面争辩。这些行为使得程子华的山头代表性变得不明显,在任何地方都没有优势。

综上所述,山头代表性和坚定的政治觉悟是徐海东能够成为大将的重要因素。如果程子华不离开军队,他可能无法进入大将行列,最后可能只能被授予上将衔。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