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女儿对谈:跌跌撞撞的人生

 皮皮中尉 2023-10-02 发布于河南

本文导读:

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罢,谁都不能否认自己曾经跌跌撞撞过的窘态,经历得多了才能长记性,善于总结改进的经历才会变成进步的资本。


跌跌撞撞这个词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瞬间就让人脑补出一副栽头碰脸、顾此失彼的狼狈相,可见这是个贬义词,使用必须注意场合。比如我们祝福他人,一定要祝愿人家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绝不能祝人家跌跌撞撞,那样很容易招来怨愤。


不过话说回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过日子不可能全是花团锦簇,跌跌撞撞甚至摔得鼻青脸肿才是必然阶段。这就像运动健将们在体育场上尽显风流,但他们也是从襁褓幼年一路走来,栽头碰脸的学步蹒跚阶段概不能免,熬过去才能健步如飞。谈及这个话题,不妨奉行一下“拿来主义”,从我近来重读的一本书中选取一位中国近代“公务员”的经历,论证一番跌跌撞撞对于成长的必要性来。

我暂且将故事的主人公称为Z先生。Z先生和他的诸多同僚一样从科举中走来,人到中年仕途顺遂已经成了朝廷这个大公司的“高管”。不过伴随“公司”业绩的突然下滑,他不得不响应皇帝“CEO”的号召“紧急换岗”,从谈经论道眼高手低的“行政岗”走上了练兵平乱的“一线勤务岗”。

乍一换了环境,Z先生的各项短板顿时暴露无余。

首先是性格缺陷。Z先生之前习惯了读书写作喊口号,和那些地方官以及带兵打仗的大老粗们格格不入,所以几道号令不但没得到拥护,反而激起大伙儿的排挤。情况最恶劣的时候一帮兵痞涌进办公室打砸泄愤,惊得Z先生翻墙逃跑才躲过一顿胖揍。之后他向CEO告状,要求撤换那些故意挑拨离间的同事,却被CEO痛斥一番,埋怨他不懂理论结合实际。Z只好认怂,索性闭门思过直至后来搬出办公区避祸,成了大家嬉笑讽刺的对象。

其次是能力缺陷。跟同事们合不来还只是次要矛盾,但解决不了军事危机打不了胜仗就成了能力问题主要矛盾。带着自己组建的军队和敌人第一次过招,Z先生原以为用3000人打500人能稳操胜券,结果却被打得丢盔弃甲羞愧难当。好面子的Z先生一时想不开跳河自尽,幸好被随从救了上来。满身污泥的Z一边哭一边对CEO写信打算辞职,多亏身边的“助理”及时劝告,把辞职信改成了奋起再战的决心书,这才没招来CEO的严厉责罚。

最后是人品问题。带兵苦苦支撑局面的Z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克敌制胜的良策,又苦于没有足够大的官职制衡下属,所以就朝CEO要官位要资源。这时Z偏偏又耍起心眼儿,拿自己父亲刚去世这件事大做文章,摆了一堆困难后跟CEO说自己要回家奔丧,言外之意就是不给官位老子就撂挑子不干啦!没想到见多识广的CEO一眼就看出他心术不正夹带私货,冷冰冰批示一句“知道了”让他回家看着办。结果Z先生只好灰溜溜下了岗,成了他自己口中的“惶惶然丧家之犬”。

跟同事们合不来净闹矛盾,业务能力不行败绩连连,时不时还喜欢耍个心眼儿,这种人即便搁在今天的职场也不会有好果子吃,轻则被扔进“蓄水池”以观后效,重则就被人力资源部当场解聘。这已经不是什么做人做事跌跌撞撞,而是要被淘汰的节奏了。按照这个逻辑,Z先生恐怕只能被丢进历史垃圾堆,成为吾辈警醒的反面教材。

不过真实的历史却让人大跌眼镜,因为这位Z先生不是我的杜撰,而是大名鼎鼎的晚清名臣曾国藩,前面叙述的几个细节都是《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中记载的真实事件。这样问题就来了,这么一位被同僚评价为“用兵呆板”“做事严苛”的文臣,究竟靠什么才咸鱼翻身,成为后来“底定东南中兴朝廷”的栋梁之才呢?

细究起来,其中也没什么一吃就见效的灵丹妙药,无非是跌跌撞撞碰壁撞墙之后的凡人应变之举。一是揉痛处,二是找原因,三是走新路。

撞了墙之后肯定晕头转向,既痛在心里也痛在身上,那么当务之急肯定是抚慰痛处及时止损。当初被咸丰皇帝冷言冷语赶回家“居丧守制”无疑于一记当头闷棍,使得曾公痛定思痛,意识到自己之前的书生意气、教条主义是不利于实际工作的,这才使得他改变以往的张扬做派,在一年半时间里闭门不出舔舐伤口。而在他缺席的这段时间里,清军江南、江北两处大营先后被攻破,江忠源等湘军宿将陆续阵亡,咸丰皇帝这才被迫重新启用“敢于任事”“忠心可嘉”的曾国藩。相对于撞了南墙还不回头的妄人,知道痛知道停下,才是明智之举。

大家都是普通人,平日里做错事出个洋相不是什么泼天大祸,不知悬崖勒马不思悔改才是要害。这些年中国足坛持续“反腐”,一大批功勋球员教练被连锅端,问题就出在他们被暴利蒙蔽失去了理智把“打假球”当成了致富手段,反倒是当年被嘲讽为“瘾君子”的英格兰前锋福勒,能在球场上对裁判承认自己的进球因为手球在先应该取消的坦率诚实显出君子风范。所以《曾国藩家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儿就是“诚”字,承认自己犯过错,时刻奉劝自己诚实面对问题,才有改进提高的可能。

撞墙之后一定尴尬难堪,但再羞辱再无奈也只是片刻感受,关键问题在于找原因找不足,搞清楚自己为何会跌跌撞撞。曾国藩回乡“守制”的一年半可谓脱胎换骨的黄金时间,既找出自己与同僚关系不睦的原因在于刻板不通世故、严苛不近人情,又发现自己的确不是带兵打仗的材料,所谓“用兵呆滞”“不善变通”,接下来就是思索破解之道。比如频频修书与曾经隔阂的同僚主动融洽关系,比如时刻规劝自己收敛欲望修身养性,再比如注重发现身边具有才干的青年才俊,用实际行动改进自己的不足,自然收效明显。当曾国藩复出之后,能以谦卑姿态同小小的长沙知县交往,除了让同僚耳目一新,也标志着一个干才的再次登场。

一个人遇到至暗时刻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凡事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原因,随后自然是推诿塞责逃避责任让人避之不及,另一种则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随后自然是查漏补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人喜欢亲近。这两种方式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因为曾国藩选择的就是后一种,而立足自身找原因查短板,也是每个人做事的必备心理机制。当年志愿军在“五次战役”后遇到敌人强烈反扑,第一反应不是怪敌人太狡猾太残忍,而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零敲碎打”的长期战略,这才迎来战争主动权。

撞墙意味着此路不通,那么明智的举措就是另寻他路而不是钻牛角尖儿走老路。重掌军权的曾国藩就是通过走新路为自己的后半程军事生涯走出了名堂。比如他不但知人善任,还善于为下属谋取升迁机会,让李鸿章组建淮军另辟新局,推荐郭嵩焘沈葆桢左宗棠刘坤一等同僚出任要职;比如他知道自己指挥战斗不是长处,就发掘提拔善于带兵的李续宾李续宜兄弟以及鲍超杨玉斌等人出征;在比如总结战场局势和湘军特点,索性提出“结硬寨、打呆仗”的指导思路,用工程量颇大的壕沟围困战术制约对手的灵活突击。这些改变都为后来的胜局奠定了基础。

《弓和禅》里有一句话,“十年专注看竹的人,自己也会变成竹,然后就能忘掉一切画竹”。可见活在现实中的人,在现实中吃亏碰壁并不可怕,真正需要的是树立应变改变的思维,这就是知不足然后求进步。发现趋势、发现不足,然后把自己变得强大变得能够适应趋势,才是个人成功成才的根本法则。如今满大街都在卖《曾国藩家书》,为什么曾国藩这么引人注目呢?原因就在于他从跌跌撞撞到一路坦途的转变过程充满了吸引力,引起了很多人的感慨和借鉴。

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罢,谁都不能否认自己曾经跌跌撞撞过的窘态,经历得多了才能长记性,善于总结改进的经历才会变成进步的资本。如果连大名鼎鼎的曾国藩都曾经跌跌撞撞过,又在跌倒后爬起来重塑了人生辉煌,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感到不好意思呢?揉揉痛处、理清思路、找条新路,干就是了。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