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首《少年游》,年少读不懂,中年再读已流泪满面。终不似少年游

 123xyz123 2023-10-02 发布于湖南

今天我们来品读《少年游》几首经典词作。少年游这个词牌又叫做“小阑干”、“玉腊梅枝”等。

少年游,游何方?少年游为何如此快意人生,走过半生又怎么会发出终不似少年游的感叹。

我们是否也曾在某个落寞时刻,回首过去,发出“终不似少年游”的惋惜感叹?

人们总爱怀念那金色的少年时光,实际上,我们在追寻的,是那些曾经青春洋溢、风华绝代的日子。少年时,有太多的事情我们不懂,当我们真正领悟时,却已经脱离了青春的年纪。这也正是人们常常沉浸于对少年时光的无尽唏嘘和怀念。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少年游经典作品,重温那些充满阳光灿烂的日子,回望那些自由奔放、肆意飞扬的岁月。

五首《少年游》,年少读不懂,中年再读已流泪满面。终不似少年游

首先来看柳永的少年游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

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

独自凭兰桡。

此词出自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之手。柳永身为“西征客”,曾至汉唐古都长安,并在灞桥这一历史悠久的离别胜地与友人别离。在桥上徘徊之际,他的思绪自然飘渺,离愁油然而生。

灞桥、古柳、夕阳、阳关,这些深刻的意象不仅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成为我们面对离别时,心中不可抹去的印记。离别是人生旅途中不可回避的一站,每个人都必须面临和经历。离别带来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沉痛,但同样,它塑造我们,使我们成长,让我们遇见一个更为坚韧和坚强的自我。

在柳永的词作中,我们不仅看到一个词人对美好时光和友情的无尽眷恋,也感受到了离别给予个体的深刻洗礼和成长。离别,虽带痛楚,却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学会坚韧和坚持,走向更为广阔的人生旅途。

五首《少年游》,年少读不懂,中年再读已流泪满面。终不似少年游

再来看下一首: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宋] 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

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

谱作棹歌声。

蒋捷生于南宋晚期。尽管他年少时即考得进士之称,但不久后南宋即告灭亡,致使他一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对于熟读其《虞美人·听雨》的读者,对于蒋捷从少年至老所经历的巨大变故,必然会产生深沉的同情。

此词中,蒋捷以洒脱而雅致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伤痛。朝代更替,他身陷四方,漂泊无定。尽管他酷爱竹子,但二十年来如履薄冰,失去了固定的家园,又如何去栽种心爱的竹?

秋风凄切,随着年岁的增长,年轻时的家园、荣誉与豪情壮志,已如烟云般随风而去。他对于过往的荣华富贵已心存淡然,仅以平生经历谱写成船夫与渔者之歌。

读罢此词,令人深感人生无常,过往已逝。实际上,每个人在人生旅程中都会有此种时刻,或许是回想往日的某一刹那,或是偶遇某位童年熟识之人,面带微笑,而心中充满了时光的沧桑与感叹。

五首《少年游》,年少读不懂,中年再读已流泪满面。终不似少年游

我们再来看苏轼的少年游:

《少年游·润州作》

[宋]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

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

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

分明照、画梁斜。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当时的苏轼在任杭州通判之际,因赈济灾民而奔赴润州(今江苏镇江)。在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愫中,苏轼泼墨成章。

他回忆起去年在余杭门外与家人的告别,大雪纷飞,白茫茫一片似杨花飘落。而今,冬已逝、春将尽,杨花飘絮,仿佛又是那场大雪,如此相似的景象,使他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正如苏轼所经历的,为了生计和责任,我们也常常被迫远离家乡,游走在他乡。在这首《少年游》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词人对家和亲人沉重的眷恋。少年时代,我们或可仗剑走天涯,但到了中年,便开始有了种种牵绊和牵挂。生活赐予我们铠甲,使我们变得更加坚韧,但也带来了软肋,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

五首《少年游》,年少读不懂,中年再读已流泪满面。终不似少年游

再来看下一首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少年游: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清] 纳兰性德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寻常风月,等闲谈笑,

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

总是恼人时。

纳兰性德的原配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千金。两人的婚姻充满着深情,然而,卢氏在难产中不幸离世,使纳兰性德深感哀痛。他怀念着逝去的爱妻,挥笔写下“算来好景只如斯”的动人诗句。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常被过往的美好时光所打动,纳兰性德的这种感慨也常常萦绕在我们心头。人生虽然漫长,但所谓的良辰美景,往往也只局限于那短暂的光阴。

那些令人怀念的日子,可能是与父母、祖父母共度的温暖时光,也可能是陪伴着孩子在其牙牙学语时期经历的欢乐与繁忙。这些时光,为我们的回忆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赋予了温馨和温暖。

虽然那些美好的时日匆匆流逝,但每当回忆起来,都能温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即便在最寒冷的暗夜,也能带着坚定与温暖前行。在生命的旅途中,这些回忆成为我们不灭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每一步。

五首《少年游》,年少读不懂,中年再读已流泪满面。终不似少年游

最后我们来看: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柳永在青年时期曾游历长安,这首词便是他对那段旅程的缅怀。上片词句中,他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长安秋日黄昏的景象;下片则由景转情,深情地回忆起年少时的肆意和张狂。那时,他与朋友们饮酒作乐,享受着青春的欢愉。但如今,时光已逝,物是人非,那种青春的痕迹已难以寻觅。

当这首词被创作之时,柳永已步入中年。昔日的青春变成了遥远的故事,岁月转化为一幅幅流转的风景。昔日的青春懵懂已被岁月刻画成满脸的风霜。人生短暂,光阴似箭。

五首《少年游》,年少读不懂,中年再读已流泪满面。终不似少年游

有趣的是,最为留恋和缅怀“少年”二字的,往往不是正值青春的年轻人,而是那些已步入中年的人士。少年时代,我们常感自我无所不能;而当步入中年,才深刻意识到自我只是宇宙浩瀚中一个普通的存在。

然而,这也无妨。我们不必给自己施加过多压力。怀念青春并不妨碍我们清醒地活在当下。只要能够妥善照料自我和家人,生活便充满着幸福的色彩。在回忆与现实之间,我们学会了更为深刻地体会生命的韵味和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