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封杀”、拥抱文明一个半世纪前,因为参加和支持欧洲工人运动,

 草容生 2023-10-02 发布于湖北
告别“封杀”、拥抱文明

一个半世纪前,因为参加和支持欧洲工人运动,马克思先后被法国和普鲁士政府所驱逐,不得不于1849年举家迁往英国。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接纳了这位名扬欧洲的“红色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一篇政治论文,就是反对普鲁士反动的书报检查,维护言论出版自由和思想自由。中国很多人不曾读到马克思这样一句话:“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如果没有英国人的宽容,怎么会为一个反对资本主义的马克思提供稳定的环境,让他阅读和思考,写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大量著作?马克思活到65岁,在英国度过34年,死后埋葬在英国。全世界共产党人“朝圣”的地方,不是莱茵河畔德国,而是伦敦海格特公墓内的马克思墓。现在有几个共产党人去朝拜马克思?
前些年,英国作家拉什迪出版了一本小说《撒旦诗篇》,在某些伊斯兰国家引起轩然大波,某国甚至扬言要杀死拉什迪。英国闻汛,不惜与该国断绝外交关系。英国警方为了保护拉什迪,每年耗费高达160万美元,仅仅为了一个作家的言论自由,为了一本小说。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你观点的权利。”英国人不愧为是这句名言最杰出的实践者。
民国时期王亚南说过:“在专制制度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哑子,一种是骗子,我看今天的中国就是少数骗子在统治多数哑子。”今天有人说:“国家大事是政治家的事,你操国家的心累不累?”请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言者无罪”怎么解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的喜剧。莫言为什么叫“莫言”?如果广开言路,就没有“莫言”了,“莫谈国事”、“莫论是非”,就是王亚南说的人人做哑子。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不等于赞同。中国科学院士何祚麻反对执行中国科学院新增“五禁止”,剥夺何祚麻院士说话权利,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言论自由属于“社会科学”,科学没有“禁区”,任何人没有资格独霸对世界的解释权,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选择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是文明团结的基石。
中国五千年文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听则鸣,偏信则暗”,这一中国古老智慧至今还没有悟透,有什么资格大谈“民族复兴”。中国的大是大非问题,人民最有发言权,有选择的声音不是全面的真相,只有多元的声音,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谁有真理,谁就有资格发言。“平台仅支持有资质的媒体”,中国的“身份社会”,这个陋习真的要改一改,“改革开放”的真缔,就是告别“封杀”、走向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