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军工获得武器装备的途径多样,除了依赖欧美等大国供应,还涵盖了许多第三方渠道。之前我们提到了罗马尼亚、埃及等国的帮助,它们提供的装备丰富且先进。今天要说的是阿富汗。作为亚洲中部内陆国家,阿富汗主要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国力薄弱。历史上,受到英国、苏联以及后来的美国的频繁干涉,地理环境特殊,各方势力介入,使得阿富汗被戏称为“帝国坟场”。 ![]()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开启了长达10年的战争,军事力量的过度消耗也加速了苏联的衰落。回到正题,混乱的战局中各方势力纷纷涌入,导致战场上各式武器装备几乎成了试验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也从阿富汗获取了一些装备,为我军的军工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阿富汗战争的场景相当经典,图片中可见中方记者与阿富汗游击队合影,背景显现出一辆BMP-1步兵战车。此前我们提到过,1971年我们通过为埃及保养苏联产装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获取了原装进口的BMP-1步兵战车。在此基础上,我们成功仿制了86式步兵战车,填补了我军无专用履带式步兵战车的历史空白,各种改型也为陆军战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 当年的借鉴参考涵盖了多方面,如从阿富汗战场获得BMP-1步兵战车,应该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于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的获取情况可能难以判断,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到手的装备。作为苏联专用的武装直升机,米-24在阿富汗战场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地面火力支援及护航任务。与西方专用武直不同的是,它还配备了一个载员舱,可同时搭载8-10名士兵进行机降突击。然而,由于目标较大,容易成为攻击目标(后来“毒刺”在这方面给了它一个深刻的教训)。 ![]() 阿富汗战争期间,米-24的使用数量极高,其中有6架从政府军手中叛逃并进入了巴基斯坦。后来陆续分送给了美国、法国、英国以及中国,这确实显示了大国在此类事务上的积极态度,五常一度齐聚一堂。与此同时,阿富汗游击队也不时地击落“雌鹿”。由于当时的友好关系,我们还获取了不少米-24武装直升机的残骸,直到90年代,通过一些谈判和交换,我们从俄罗斯远东军区也得到了一些。 ![]() “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是美国的一款经典产品,自1986年到1988年的两年间,预计美国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900至1200枚。由于其操作简便,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使用,这些防空导弹的加入使阿富汗游击队具备了抵御苏联立体攻势的实力。据称,他们共击落了250架飞机(包括直升机),甚至命中率超过80%。 ![]() “毒刺”让大熊感到心痛,因为在美国大规模“支援”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被盗走。测绘研究是常态,其中一些技术后来被用于“前卫”系列防空导弹上,这也算是一大收获。 ![]() AK-74突击步枪是在AK-47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简单来说,它威力较小、精度更高。AK-47采用7.62毫米口径子弹,而AK-74则采用5.45毫米口径子弹,最明显的外观区别在于AK-74的枪口上有制退器,因此枪口上跳的弹道更为稳定。对于我们来说,AK-47并不陌生,其仿制版即是经典的56式,威力大且成本低,因此大量装备了该枪。AK系列的性能提升让AK-74在1974年定型设计后,开始大规模装备于苏联及华约国家,也在阿富汗战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对于大型装备来说,像这种小型单兵武器相对容易取得,在80年代通过阿富汗游击队获得AK-74,至于拿回来进行研究,对于我军的装备改进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就另当别论。 ![]() 提及的苏联D30型122毫米榴弹炮,它进入我国后在经过测绘研究后,逆向仿制成了86式122毫米榴弹炮,后来发展成为陆军的主力装备之一——96式122毫米榴弹炮。技术来源涵盖了埃及、罗马尼亚,以及阿富汗战场,获得的实物仅仅是其中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