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人性者,通权变

 扫地僧一一 2023-10-03 发表于江苏
以佛家言,凡着相,即为人性。因此,一切与凡尘有关的挂碍,实则皆为人性之碍。
如果不通这些人性,那么,入世愈深,则受创愈深。有人说,没有三两出世骨,入世必定七分伤。
所谓出世骨,实则是历经凡尘嚣嚣,于艰难晦涩之中,看透人性底色,才知红尘本无羁,于是便有了睥睨之感。
只有有了这样的修为,才可能于世间法间穿梭,或隔岸观火,或进退自如,又或仅仅是看破不说破。
之所以说通人性者,通权变策略,也不过是懂得着相极深的这种世间法,其底色,也不过是人性万相之一种。

图片


01

权变策略的高低,考量的仍然是认知层级。
所谓权变策略,即权力变更的方法。正如佛家所言“世无定法”,权变策略的高低,也正在于其对于“法”的认知。
第一、法一定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没有一种法,可以一直使用下去,也没有哪一种法,可以不断被模仿、借用。
第二、一切世间法,一定受制于“时”与“位”。孔子在《易经·系辞传》中,就用不小的篇幅在讨论是“时”与“位”的制约作用。一个人无论才华多横溢,只要“时”、“位”不对,那么,也只能坐冷板凳,就像当年的孔子、孟子。
当然,孔孟之道,是坚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是洪水来了,也要做中流砥柱的,因此,对于孔孟之道,不存在太多策略的柔韧度。
而真正的高水准的权变策略,一定是非常讲究柔韧度的。只有有足够的柔韧度,才能既不畏强权,亦不做出头鸟。
对于这种模型,其实《大明王朝1566》是给出了非常好的案例的,其中的徐阶,实际上就是那种隐藏的高手。连严嵩这样的,在即将倒台时,还说:“当我的副手,能熬到我倒下,你是个难得的厚道人呐。”
最后,徐阶熬死了严嵩,熬死了嘉靖,处理了海瑞,自己当起了首辅。就徐阶而言,在权力不容易变更的嘉靖和高自己一级的宠臣严嵩之间,精心选择了一条无时不刻不在示弱和毫无僭越之心的路子。
这条路,也可以叫做模仿弱者。

图片


02

高层级的认知,一定善于快速确立所处的权力模型。
这个世界,总有很多人在哀叹怀才不遇。而实际上,怀才不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大概率事件,既有人性的层面,又与权力模型有关。
所谓权力模型,就是个体在权力系统中的位置。而位置,本质上是权力层级上不同的点,点越多,所处的权力系统就越大,越复杂。个体如果要在位置上获取更多的收益,就必须清晰地建立起所处系统的权力模型。
如果以稳定的领导权为前提,那么,模型建立,就进入相对简单化,因为不需要考虑外部威胁因素。就像鸦片战争之前的封建王朝,实际上是在一种稳定的领导权制度下构建的相对静态的权力模型。
第一种模型,当权力拥有者能力强于其权力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点时,他会既关心属下的绩效,也会关心忠诚问题。在这种模型下,要获得更大的收益,就要成为其中更高能且忠诚的下属。
因此,这种模型,也叫模仿高能者模型,也是权力模型中最为积极健康的,是绩效最高的模型。
第二种模型,当权力拥有者能力间于权力系统中的点时,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中有些点的能力要超越他。那么,他更大的可能是,忌讳高能者,扶持弱者,但是,扶持的前提是忠诚。
因此,这种模型下,高能的人就一定会模仿低能忠诚者。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其该获取的收益。
甚至,有些伪装成低能者的人员,可能会因为获取的收益大大低于自己本有的能力值,而进入一种“养寇自重”的路子。
第三种模型,当权力拥有者能力普遍低于其权力系统中的点时,他的权力实际上是被瓜分了。因此,在这种模型下,便成为了高能属下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在封建王朝最常见,往往就出现列雄崛起,逐鹿中原的局面。
这三种模型,属于权变策略里最基本的模型。高认知层级的人,能够通过权力拥有者的放权策略,而快速分辨出系统权力的特征,并制定出收益最高的应对策略,以免怀才不遇,或者错失获取高收益的良机。

图片


03

总体看,第一种权力模型,是带领式的,唐太宗算一个。
第二种是猜忌式的,实际上是权力拥有者意识到了才与位的失衡问题。这种很普遍,唯一能破题的方式是,学学刘备。
第三种是无力式的,一个权力模型一旦走到这一步,也就意味着走到尾声了。
说到底,无论是哪一种权力模型,背后站着的,永远是利益。而利益背后,站着的,是人性。
只有通了人性,才能懂得利益为何,才能在权变策略中,找到自己该站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